首頁/ 娛樂/ 正文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在20世紀40年代初,那個戰亂時期,張愛玲在淪陷時期的上海一舉成名。她連續發表多篇轟動性的中短篇小說,包括《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金鎖記》等。

張愛玲的小說流露出一種世紀末情懷,這裡所說的世界末,並不是一個時間界限,而是源於西方十九世紀世紀的末的一種大論述的崩解。保守人開始擔心世界末日將至之感,其中新女性和頹廢男,所代表的性別跨界,開始引起人們的擔憂。

張愛玲的許多小說中,捕捉到了二十一世紀在戰亂頻發,中國封建勢力開始瓦解中男女的感情變化。她筆下的愛情常常帶有這樣的時代氛圍。

在小說中她撥開男女內心中的層層蠶繭,用放大鏡觀察彼此細膩的情感變化。她用自己的筆,書寫上海男男女女的慾望和感情,同時也將自己的情感隱匿在這散落的一字一句中。

近一個世紀快過去了,這種對愛情的分析和描述,在這個物質時代顯得越來越「矯情」「虛幻」「稀缺」,現在的年輕人似乎缺乏對愛情的羅曼蒂克想象。讀張愛玲的小說,就像在欣賞日落時那炫彩的晚霞、日暮的太陽,讓人陷入對愛情的沉思和回憶中。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 現實主義 」還是 「 浪漫主義」?

張愛玲,現代女性小說家,她出身名門,是李鴻章的外孫女,受過良好的中西教育。《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成名作與代表作之一,發表這部小說時張愛玲僅僅只有23歲。

張愛玲的小說主要圍繞著舊貴族和都市小中產階級的情愛糾葛,戀愛與婚姻為題材。那個戰亂年代,有些作家看不上這些愛情小說,在言語中排斥這種浪漫主義、情慾肆溢的男女戀愛。

楊絳曾在信中這樣評價張愛玲

「 張愛玲文筆不錯,但意境卑下。她筆下的女人,都是性飢渴者。世人是抬舉了她。」

傅雷也曾寫下對張的評價;

「寶石鑲嵌的圖畫被人欣賞,並非為了寶石的彩色。少一些光芒,多一些深度,少一些詞藻,多一些實質,作品只會有更完滿的收穫」

戰亂時期,生存是人關注的核心問題,巴金、老舍的作品都是嚴肅文學,憂國憂民。受魯迅的影響,大多數文學作品都在揭露社會病苦,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講平等、自由、博愛,相信人道主義,追求個性解放是大部分作家小說中的主題。他們敘說鄉愁、敘說苦悶、敘說戰爭革命,來喚醒人們塵封的思想,喚醒人們的激情鬥志。而在當時很少有文學作品像張愛玲這樣赤裸裸的書寫男女情慾。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電影《色戒》劇照

「 我甚至只是寫些男女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裡沒有戰爭,也沒有革命。我以人在戀愛的時候,是比在戰爭或革命的時候更放恣的。」張愛玲這樣說。

張愛玲的小說雖然描寫的是現實主義下的男女愛情,但是現實主義僅僅是作為小說的社會背景,她將戰爭和革命邊緣化處理,她所聚焦的主要是戀愛婚姻中男女的情感變化,透過感情從而進一步來剖析人性。在作品中張愛玲出眾的才華和文筆,給讀者留下些許對愛情浪漫的想象。

如張愛玲筆下的男人,是柔軟可愛的,振保迷戀於王嬌蕊的嬌嗔,範柳原著迷於白流蘇的中國女人形象。張愛玲筆下的女性更是突顯了女性主題及女性情慾,充滿頹廢和唯美的想象。像王嬌蕊、白流蘇、曹七巧均既唯美又背德。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她和範柳原的相遇就像是一場浪漫的偶遇。在張愛玲筆下戰爭的殘酷反而成全了小說中的白流蘇和範柳原。細讀文章,我們會發現內容中雖然情慾沒有驚心動魄的表現,但是男女主角的調情幾乎佔到文章的二分之一篇幅,他們彼此在一退一進、相互試探後的情況下,30歲的白流蘇找到了婚姻的歸屬感。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電影《傾城之戀》劇照

「 個人主義 」還是「 平凡夫妻」

這對男女的感情就像在下一場分不出勝負的圍棋,雙方不斷地博弈和試探,在幾個回合下,雙方都疲憊了,白棋和黑棋散落在一個棋盤上。

《傾城之戀》的故事發生在上海和香港,這部作品是張愛玲小說難得的圓滿結局。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來自上海大戶人家的小姐白流蘇,在經歷一次失敗的婚姻後,迴歸孃家。在孃家的這幾年,她耗盡資財,變得身無長物,備受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歷盡世態炎涼。

在一次被安排的相親中,白流蘇前夫親戚徐太太本想為七小姐寶絡作媒人,把七小姐介紹給多金瀟灑的單身漢範柳原相識。相親中流蘇作陪客,並因而認識了範柳原。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感情就從這開始了。

「 白流蘇為了博取範柳原的愛情,和徐太太來到香港」

,到

「 範柳原設定“詭計”,想利用朋友們的輿論得到白流蘇的身體」

。之後

「白流蘇識破範柳原的詭計,一氣之下回到上海」

,範柳原後退一步「

再次邀請白流蘇邀去到香港」。

這樣來來回回,其實彼此在心裡早已埋下了火種,只是在等待著誰把這個火種來點燃。最後還是白流蘇妥協了。白流蘇的妥協不是為了情慾的妥協,而是為了走出白公館這個舊的大家庭。表面上是為了看似美好的愛情,其實還是為了自己,給自己找一個安身的歸宿。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就如《傾城之戀》中寫的

「 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人,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白流蘇答應了範柳原,再次去了香港。在到達的那天晚上,白流蘇交付了她的身體,而範柳原自此給白流蘇安排居所,並決定一週後去英國。一切都在計劃之中,白流蘇成為了範柳原的情人。但誰也沒有料到一場戰爭讓範柳原無法出行。於是他折回,把白流蘇接回了酒店。經歷了數日月的炮火驚嚇後,兩人相互依伴。在交通回覆後,他們返回上海進行結婚。

就這樣範柳原暫時放棄了個人慾望,同白流蘇過上了庸俗而平凡的夫妻生活,白流蘇收穫了意外的婚姻。兩個人從香港到上海,從和平到戰爭,從分手到結婚,歷經了一些事情,也更加了解彼此。這場婚姻看似是圓滿的結局,而實質是剛剛開始。

「 愛情」還是「婚姻」?

範柳原追求白流蘇、選擇與之同居是為了愛情;而白流蘇與之託付結婚則是為了婚姻。缺乏獨立經濟能力的白流蘇、受制於陳腐家庭的她並沒有浪漫的條件。在兩個人開相識時,白流蘇步步為營迴應範柳原的調情,騎虎難下的範柳原接受了同居,而後又在戰爭中意外得到了婚姻。

曖昧的是,婚姻似乎使他倆的愛情轉為平實。《傾城之戀》中,白流蘇說

「 柳原現在從來不和他鬧著玩了,她把她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到故事的又一個轉折,意在探索婚姻和愛情的關係。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近30歲的女人往往有著反常的驕傲,一轉眼就憔悴了。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的、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白流蘇需要的是一張長期的飯票,她深知自己的處境,在當時的社會,結婚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仍是唯一的歸宿。白流蘇出生在保守的家庭,離婚後住在孃家,備受嘲諷,所以她需要逃離孃家找到另一所安身之處,愛情對她來說並不重要,她需要的是婚姻帶來的安全感。

「流蘇自己思量著,原來範柳原是講究精神戀愛的。她倒也贊成,因為精神戀愛的結果是結婚。而肉體之愛,往往就停留在某一階段,很少有結婚的希望。」

流蘇在範柳原身上看到了結婚的希望,於是主動出擊,在七小姐相親會上與範柳原連跳三支舞。遊走在傳統禮教邊緣的她成為了具有威脅力的女性。她成功的吸引了範柳原的注意,在範柳原來看她具有一種中國女性的魅力又兼有西方女性的思想。柳原的理想是「

一個冰清玉潔而又富於挑逗性的女人」

而白流蘇明白

「冰清玉潔是對他人,挑逗,是對於你自己。如果她是一個徹底的好女人,範柳原根本就不會注意到她。」

範柳原從小生活在英國,接受自由主義文化的薰陶,他是反對封建制度下沒有愛情的婚姻,

「無愛的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

範柳原選擇了離婚的白流蘇而沒有選擇年輕的七小姐,也表明了他追求的是愛情而不是婚姻。

白流蘇看似得到了婚姻,對於沒有經濟能力的她來說,她仍舊是被男性所控制的。特別是當時中國社會世俗價值仍不認為女性的身體擁有自主性,白流蘇還是範柳原所養的女人。

柳原可以堂而皇之追逐別的女人,而她只能守著柳原一人,且時時擔心被拋棄。

「《傾城之戀》給人家的印象,彷彿是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寶塔,美麗的對話,真真假假的捉迷藏,都在心的浮面飄滑;吸引,挑逗,無傷大體的攻守戰,遮飾著虛偽。男人是一片空虛的心,不想真正找著落的心,把戀愛看作高爾夫與威士忌中間的調劑。女人,整日擔憂著最後一些資本——

三十歲左右的青春

——再另一次倒帳;物質生活的迫切需求,使她無暇顧到心靈。這樣的一幕喜劇,骨子裡的貧血,充滿了死氣,當然不能有好結果。」摘自傅雷文章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電影《傾城之戀》

張愛玲在她的短篇小說出名後,一年之後,她結識胡蘭成,兩人迅速結婚。

「 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前兩句是出自張愛玲之手,後兩句出由胡蘭成所撰。

在《傾城之戀》中,戰爭是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現實中,還是個體慾望至上。張愛玲還是把愛情想象的太過浪漫。胡蘭成不斷地出軌,並和其他女人同居,三年之後,兩人分手。大家都說是胡蘭成騙了張愛玲,細究下去,把愛情看的如此清楚的張愛玲或許應該早就意料到了這段感情的結局。

文 | 書海識途

圖 | 網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