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武漢江夏——談譚鑫培對京劇的貢獻

譚鑫培,

為京劇老生的表演藝術開拓了新的天地,影響深遠,在京劇史上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

從他開始,老生藝術進一步規範 化、體系化了,基本穩定了京劇的格局。

譚鑫培(1847~1917)京劇 演員。本名金福,又名英秀、小叫天,字望重。

武漢江夏——談譚鑫培對京劇的貢獻

在京劇史發展的過程中,出現過許多富有表演天才的演員,他們的出現使得京師的京劇舞臺上色彩紛呈。

譚鑫培就是其中一姣姣者。

1912年,梅蘭芳與譚鑫培首次同臺演出《桑園寄子》。

因為譚鑫培從知名到成名,在舞臺上活動的時間最長。從光緒之初,一直到民國之初,他在60餘年的演劇生活中,上至宮廷王府,下至鄉鎮村野,贏得了各種層次的觀眾。

他無愧是獨一無二的“伶界大王”

譚鑫培的唱腔以委婉古樸,酣暢淋漓

而著稱。

武漢江夏——談譚鑫培對京劇的貢獻

三慶班的程長庚與春臺班的余三勝,四喜班的張二奎,合稱京劇界的老三鼎甲。

在京劇界,“三鼎甲”號稱泰山北斗,對中國戲曲有著不小的成就。

程長庚曾預言:“吾死後,鑫培必成大氣候。”

譚鑫培曾師事程長庚、余三勝,並向張二奎、盧勝奎、王九齡問藝,博採眾長化為己有,終成一家。

譚鑫培十歲就隨父入京,自小喜歡京劇。他是唯一一個武生入行京劇大家。

經過經年磨礪,不孚眾望。

譚鑫培與汪桂芬、孫菊仙被譽為京劇“

新三鼎甲”。

併成

為京劇史上第一個老生流派--譚派創始人。

譚鑫培是京劇第一代老生的繼承人,也是第二代老生的領袖,又是京劇成熟時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表演藝術被稱作譚派。

1905年,譚鑫培在豐泰照相館拍攝了黑白無聲影片《定軍山》,該片成為了中國第一部電影。

武漢江夏——談譚鑫培對京劇的貢獻

相比“四大名旦”的家傳至今,大都不過

三代

的歷史。

而梨園世家的——譚家,卻成為京劇史上的一個傳奇。

自1863年譚鑫培隨父親譚志道在京城“廣和成”搭班演戲算起,這個世所罕見的藝術家族

七代

都從事同一戲種、同一行當,且一脈相承。

整個家族算下來共40多人從事京劇事業,堪稱一部“濃縮的中國京劇史”。

譚鑫培被尊為京劇界鼻祖,所創唱法世稱“譚派”,

行內有“

無腔不學譚

”之說。

武漢江夏——談譚鑫培對京劇的貢獻

譚鑫培像是一本書。

學習他、模仿他的人浩如煙海,卻永遠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水準。

如今再聽譚鑫培的唱段,仍可令今人回想當年。

譚鑫培的兒子譚小培不僅繼承了全部家學,更培養了他的兒子譚富英。

譚富英發展創新了“新譚派”,

後被譽為“四大鬚生”之一。

譚派第五代

譚元壽

少年進入富連成科班,有紮實全面的功底,他將譚氏門風的精華體現無遺,並因

主演現代京劇《沙家浜》而馳名全

國。

譚元壽之子譚孝曾是北京京劇院譚派當家老生,他的兒子譚正巖是譚家第七代,剛30歲出頭,其扮相、唱腔頗有譚富英遺風。

武漢江夏——談譚鑫培對京劇的貢獻

不斷摸索中,譚派京劇與時俱進,譜寫著時代進步的故事與篇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