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先奉上:

“啁啾”這個詞在現代漢語裡常用,讀作(zhōu jiū),形容鳥叫的聲音。詳情請見“啁”字詞條的解說。

其他無興趣內容請自行忽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7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六個字多個是生僻字,學來相對枯燥,請堅持,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啁。這個字有四個讀音:

(一)zhāo。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啁,啁嘐也。從口,周聲。”形聲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為:“此復舉字未刪者。”他認為“啁”與上一個字“嘐”同義,其實“啁嘐”是連綿詞。《集韻。爻韻》:“嘐,啁嘐,誇語。”啁嘐的本義就是自大、驕矜義。

啁字本義之外,還組成詞彙“啁哳(zhā)”,形容聲音繁雜而細碎。比如宋玉《九辯》:“鵾雞啁哳而悲鳴。”段玉裁認《說文解字注》稱:“啁,大聲,哳,小聲也。”合在一起形容聲音。也寫作 “嘲哳”,比較有名的句子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裡:“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白居易《琵琶行》詩意)

(二)dāo。《集韻。<上高下豕>韻》中記有:“啁,嘐啁,語多。”即把上面的詞字序反一下,形容話多。也寫作“嘮叨”。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嘮叨的家人)

(三)zhōu。讀這個音時,用於片語“啁噍”,有兩個意思:(1)鳥鳴聲。《廣韻。尤韻》:“啁,啁噍,鳥聲。”比如《禮記。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然後乃能去之。”陸德明釋文稱:“啁噍,聲。”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像燕子、麻雀一類的小鳥,在這種情況下,也要嘰嘰喳喳地哀鳴一陣,然後才依依不捨地離開(指動物也愛護自己的同類)。啁噍,也用作:“啁啾”“啁唧”、“啁啁”等。啁啾這個詞在現代漢語裡常用,讀作(zhōu jiū)形容鳥叫的聲音。大家讀出來試試就會發現,如果連綿起來讀,基本等同於鳥叫聲音。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鳥兒啁啾)

(2)鳥名。《呂氏春秋。求人》中有“啁啾巢於林,不過一枝。”《莊子。逍遙遊》寫作“鷦鷯”。都指的是鳥名。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鷦鷯)

(四)tiáo。戲謔,調笑。《集韻。嘯韻》:“啁,謔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蒼頡篇》:‘啁,調也。’謂相戲調也,今人啁作嘲。”在這個讀音下,啁與調、嘲、謿是異體字關係。比如:《三國志。蜀志。費禕傳》裡有:“孫權性既滑稽,嘲啁無方。”孫權史書記載是個愛開玩笑的人。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影視劇《三國演義》裡的孫權)

啁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啁字的小篆寫法)

2、哇。現代漢語常用字,常用的讀音有兩個:

(一)wā。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哇,謅聲也。從口,圭聲。”形聲字。本義是諂聲。即人發出的討好聲。

本義之外,又引申為靡曼的樂聲。《廣雅。釋詁二》:“哇,衺也。”《廣韻。佳韻》:“哇,淫聲。比如《法言。吾子》:“中正則雅,多哇則鄭。”李軌注稱:“多哇者,淫聲繁越也。”音樂中正之聲多則雅,靡曼之聲多則俗。鄭指春秋時鄭國的音樂,即俗樂。

此外,哇還有幾種用法:(1)嘔吐;吐出。比如《孟子。滕文公下》:“(陳仲子)曰:‘ 是鶃鶃之肉也。’出而哇之。”陳仲子吃了鵝肉,他認為不該吃,就把它吐了出來。在此義下,又用作象聲詞,形容嘔吐的聲音。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戲曲《陳仲子》劇照)

(2)嚎哭或叫喊。比如王安石的《和董伯懿詠裴晉公平淮西將佐題名》:“空城堅守已可縛,中使尚作號兒哇。”在此義下,也可作象聲詞,形容哭聲或叫喊聲。如,小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3)方言。說。比如:有什麼困難儘管跟我哇。有的地方稱“說話”為“哇話”。

(二)wa。讀輕聲。用作語氣詞。“啊”受到前一字收音u或ao的影響而發生的音變。比如老舍的《駱駝祥子》十二:“可是我們不能就這麼‘空城計’,全走了哇。”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歌劇《駱駝祥子》劇照)

哇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哇字的小篆寫法)

3、這個字讀è。生僻字,GBK字型檔沒有,不好描述,只好上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è的宋體字)

è字現代漢語辭書歸在“立”部,檢字時要注意。《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è,語相訶歫也。從口,歫<辛字去下橫>。<辛字去下橫>,惡聲也。讀若櫱。”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以口拒惡聲也。”本義即怒聲相拒。《注》稱:“歫,今之拒字,訶歫者,訶而拒之。”

生僻字,深究無大意義,亦不舉例,其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è字的小篆寫法)

4、吺。有兩個讀音:

(一)dōu。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吺,讘吺,多言也。從口,投省聲。”形聲字。用於專用詞“讘吺”,本義是囉嗦,也寫作“吺哆”。《張義潮變文》:“莫怪小男女吺哆語,童謠謌(同“歌”)出在小廝兒。”別怪小孩子們囉嗦多語,兒童歌謠都出在這些小孩子們口中。又比如清代王闓運《衡陽縣誌序》:“前志讘吺,今乃直詞。”前面的縣誌太囉嗦了,現在都直接記載。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王闓運畫像)

本義之外,“吺”又指輕出言貌。《集韻。侯韻》:“吺,輕出言貌。”話多大半是因為不加思考輕易就說出口,意義是相關聯的。

(二)rú。這個音用於專用片語“囁吺”,就是“囁嚅”。說話吞吞吐吐的樣子。義出《集韻。虞韻》:“嚅,囁嚅,言也,或作吺、咮。”

吺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吺字的小篆寫法)

5、呧。讀d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呧,苛也。從口,氐聲。”形聲字,本義是斥責。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苛者,訶之假借字。按《言部》有‘詆’字,雲:‘訶也’。《口部》‘呧’似復出。”《玉篇。口部》也稱:呧,呵呧也。正作詆。“呧”的正字就是“詆”。不常用,故沒找到典籍中的例子。暫不舉例。

呧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呧字的小篆寫法)

6、呰。常用讀音有兩個:

(一)zǐ。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呰,苛也。從口,此聲。“形聲字。本義是詆譭,誹謗。也作“訾”。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苛亦當作訶。玄應引作訶。凡言呰毀當用呰。”這是呰與訶的細微差別。桂馥的《說文義證》稱:“苛也者,謂詆譭也。經典借訾字。”在大量的經典裡,呰字都寫作訾。《廣韻。紙韻》:“呰,口毀。”在言語上的詆譭。

比如曹植《與楊德祖書》:“昔田巴毀五帝,罪三王,呰五霸於稷下,一旦而服千人。”大意是:從前田巴(戰國時期著名學者,住在齊國)在稷下大發議論,詆譭五帝(即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蔑視三王(燧人、伏羲、神農)、謗毀春秋五霸,一時之間,使千人為之折服。再比如李商隱《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何由羞五霸,直自呰三皇。”用法完全一樣。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影視劇裡的曹植和楊修)

本義之外,呰還可用為弱;劣。比如《史記。貨殖列傳》:“地埶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裴駰《史記集解》引應劭曰:“呰,弱也。”這句話的大意是:(楚、越)地形有利,食物豐足,沒有饑饉之患,因此人們苟且偷生,沒有積蓄,多為貧窮人家。

(二)cī。通“疵”。病。《集韻。支韻》:“呰,瑕也。”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呰,假借為疵。”比如《漢書。翟方進傳》:“天降威遺我寶龜,固知我國有呰災,使民不安,是天反覆右我漢國也。”顏師古注稱:“呰,病也。讀與疵同”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翟方進像)

還用同“齜(zī)”。即露出(牙)。不再舉例。

呰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呰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177,部分圖片引自網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