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明朝就有選秀節目,舉辦地江蘇虎丘,盛況堪比好聲音,已載入史冊

講到流行,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流行吧。而世界範圍內,在沒有手機,電視的時代,最流行的就是音樂和戲劇。事實上每個民族都有一種高雅精緻的表演藝術,深刻地表現出那個民族的精神與心聲,希臘人有悲劇,義大利有歌劇,俄國人有芭蕾,英國人有莎劇。

我們中國人的“流行音樂”是什麼?崑曲,它也是“百戲之祖”。

明朝就有選秀節目,舉辦地江蘇虎丘,盛況堪比好聲音,已載入史冊

既然說到流行,那麼怎麼個流行法呢?在它最流行的明代,竟然也有“中國好聲音”那樣的競演。而且規模更宏大,參與度更高,可謂是全民參與,萬人共唱。而且絕對沒有假唱,唱的不好的自動息聲。最後只有陣陣的高手可以歡唱到天明。

不過勝出的人,不會得到什麼名利,不過自己開心而已。這種純粹的藝術賽歌,恐怕今天那些渴望成名的藝人,是不可相見的吧。明代的中國好聲音舉辦地不在浙江,而在不遠的江蘇蘇州,在一個風光旖旎,人間仙境的山上——虎丘。

當然,也有一個大氣的名字,叫做“虎丘山曲會”。“虎丘曲會”是蘇州歷史上規模宏大的民間自發的崑曲集會,屆時文人雅士、曲詞名家、專業藝人、百姓群眾,都會自發地在中秋之夜,聚集虎丘,吟詠較藝、競技演唱。

明朝就有選秀節目,舉辦地江蘇虎丘,盛況堪比好聲音,已載入史冊

整個蘇州城都會陷入狂歡的海洋,萬人空巷地去看崑曲,或許只有古希臘的大元劇場的悲劇演出,才曾經出現過這種景象。如此如火如荼的狂熱場面,不過是明清兩百多年間崑曲流行的一個縮影。

進入新世紀以來,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那麼虎丘山曲會的盛況到底如何呢?遠遠望去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他們或來獻歌一曲,或來擊掌叫好,其參與的熱情並不亞於現在的年輕人對於“超級女生”、“中國好聲音”的追捧。

曲家張岱對此的記載頗為詳切:

“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屬、女樂聲伎、曲中名伎戲婆、民間少婦好女、葸子孌童,及遊冶惡少、清客幫閒、傒僮走空之輩,無不鱗集。自生公臺、千人石、鶴澗、劍池、申文定祠,下至試劍山、一二山門,皆鋪氈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天瞑月上,鼓吹百十處,大吹大擂,十番鐃鈸,漁陽摻撾,動地翻天,雷轟鼎沸,呼叫不聞。”

明朝就有選秀節目,舉辦地江蘇虎丘,盛況堪比好聲音,已載入史冊

能令各行各業的各階層人士對其如此垂青,可見那時崑曲藝術廣泛的群眾基礎。

如此大規模地進行普及,崑曲的演唱藝術必然會相應地提高。“三鼓,月孤氣肅,人皆寂闃,不雜蚊虻。一夫登場,高坐石上,不蕭不拍,聲出如絲,裂石穿雲,串度抑揚,一字一刻,聽者尋入針芥,心血為枯,不敢擊節,惟有點頭。”如此寂廖的夜晚,只一位歌者,當然或許是演唱水平最為高超的那一位,“不蕭不拍”,就打破了此刻的沉寂。歌者“聲出如絲,裂石穿雲,串度抑揚,一字一刻”;“聽者尋入針芥,心血為枯。”真是聲聲落玉盤,字字見珠璣。可見,演唱與觀聽水平之高了。這樣看來,虎丘山曲會為崑曲培養了大量的觀眾和演唱人才。

明朝就有選秀節目,舉辦地江蘇虎丘,盛況堪比好聲音,已載入史冊

明人徐樹丕在《識小錄》裡提到的,所謂“四方歌曲必宗吳門”,京劇裡的京昆、川劇裡的川昆、滇劇裡的滇昆等等,說明崑曲至遲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已經唱遍了大江南北。

虎丘山中秋曲會作為一種奇觀,已經載入戲曲史冊。

可以說,因為有這樣的曲會,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世界得以表達,而我們的詩意的生活方式得以傳承和延續。也正因為此,我們時常感到一種充實和驕傲,感到一種滿滿的幸福。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