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米花之味》:離異媽媽與留守兒童,由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

關注社會現實,聚焦留守兒童,卻毫不煽情,情感流露自然且真摯。母女二人的互動,從難以交流的無力,到片尾佛前共舞,細膩動人。畫面清亮明潔,將雲南特有的斑斕色彩淨收眼底。蔡明亮老搭檔廖本榕的攝影為影片增色不少。可惜排片非常低,這樣的國產佳作值得更多的關注。

《米花之味》:離異媽媽與留守兒童,由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

《米花之味》:離異媽媽與留守兒童,由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

離異媽媽與留守兒童的矛盾,家長給了物質和金錢,卻走不進兒女的心。反映現實問題,卻不是很沉重,反而有些輕快,不一樣的鄉村故事。略帶俏皮的配樂,雲南小寨子的風光美而恬靜。貫穿全片的舞蹈線索,最後佛前之舞,既是和解,也是女兒的成長。城市與鄉村的巨大差異,獨自在外工作久了,回到家鄉,似乎與一切格格不入。不適應緩慢的節奏,也不適應與親人相處的方式。何處是心之鄉?

《米花之味》:離異媽媽與留守兒童,由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

《米花之味》是這一屆迷影精神賞中,我始終力挺的一部作品,特別喜歡,它有一股神奇清新的味道,趙雷的南方姑娘 ,“她柔弱的眼神中裝的是思念的憂傷”,這是分離許久的母女間的思念,溶洞外瞬息萬變,溶洞內唯情永恆。

《米花之味》:離異媽媽與留守兒童,由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

米花之味》,除了同行的鐘麗姑娘,誰也不知道我看著片尾的溶洞之舞,淌下一溶洞的淚水。人一長大,會戀家,會有鄉愁,我時常會想起父母,想起爺爺奶奶,想起故鄉,想起故鄉舊友,然而更多的,好像是對自己的鄉愁,回不去的自己,也是一種深切的鄉愁。

《米花之味》:離異媽媽與留守兒童,由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

電影講述了返鄉青年在雲南邊境傣族村寨的家,如何與自己的女兒從隔膜、對立走向相互理解、和諧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電影主創植入了許多現實主義的鄉村問題思考,也以一種不乏愉悅、平靜又略帶幽默的語調錶達了諸如鄉村與城市、傳統與現代的哲學命題。

《米花之味》:離異媽媽與留守兒童,由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

影片中小女孩問媽媽,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媽媽說要到外面看看才知道。同時片中也一直強調機場將要試飛,給人葉喃會在家鄉工作的可能,導演是更傾向於到外面看世界還是留在這個地方發展這裡,我感覺葉喃回到大城市的可能性更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