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性格內向又不是病,為什麼非要治?!

性格內向又不是病,為什麼非要治?!

01

每一個內向的孩子童年裡

都有被嫌棄的時刻

帶閨女去玩沙子。

一對母女看我們來了,媽媽馬上說:“看,來了個小姐姐,跟小姐姐一起玩吧。”小姑娘靦腆地笑了笑,又自顧自地玩了。

這位媽媽不斷地鼓勵孩子,一會兒說,“你看小姐姐的模型多好看,咱們用小桶跟她換著玩吧!”一會兒說,“跟小姐姐說一下你的名字,幾歲了!”

每次,小姑娘只是友好地對我閨女笑笑。

我閨女是個“自來熟”,主動跟小姑娘一起玩去了。

兩個人玩得很開心,但總體上是我閨女說得多,小姑娘說得少。但她的沙堡堆得特別棒,哪裡是宮殿,哪裡是小橋,似模似樣。我閨女一會兒想做海豚,一會兒想做個章魚,最後只做出了好多“饅頭”。

小姑娘的媽媽說:“這孩子其它的都挺好,就是害羞,不愛說話,特別內向,怎麼教也不行,愁死人。”

語氣裡帶著歉意,以及對孩子的責怪,甚至還有一絲絲的嫌棄。

之所以對這位媽媽的心思看得如此清晰,因為我也是個內向的人,小時候沒少聽這種話:

“你要活潑一點,這樣扭扭捏捏像什麼樣子”

“你就不能像XXX一樣喊個阿姨好嗎,怎麼這麼沒禮貌”

“我現在都不愛帶你出來,就不能大大方方的去和小朋友玩一會,總粘我身邊幹嘛”。

……

02

性格跟血型一樣是先天的

被迫改變,可能讓他從天才滑向病人

生活中,說一個孩子“外向”,那是對他社交能力的認可,意味著他更討人喜歡。而說一孩子“內向”,潛臺詞大多是“害羞、孤僻、不愛說話、社交不行”之類的貶義詞。成功人士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外向的人更容易獲得關注與支援,而內向的人存在感太差,很容易默默無聞地度過一生。

於是,我們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活潑開朗,對於內向安靜的孩子,會想盡辦法去改變他。

公司有位程式設計師,小時候家庭聚會,別的小朋友嘰嘰喳喳地一起玩耍,他則坐在一旁看漫畫書或是擺弄小玩具。“這種性格走上社會怎麼行,得改。”

於是他媽媽製造機會讓他跟小朋友一起玩、做遊戲,甚至逼著他在眾人面前表演、唱歌,希望內向的他有一天能破繭而出,結果折騰了一番後,他反而內向得更厲害了。

現在他依然是個內向的人,但因為工作細緻周到成了公司裡最受歡迎的程式設計師。

其實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是正常的氣質型別,僅僅說明兩種型別的人對相同情況反應不同,從沒有好壞優劣的區分。外向與內向的人在大腦生理結構天生就存在差異,或者說從出生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

哈佛大學有一項跟蹤了幾十年的研究,那些在2歲時表現出靦腆內向的孩子,即使在他們長大到18歲,他們的性格還是內向的。而老輩人告訴我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總之,內向是一種“從孃胎裡帶來的”人格氣質,並且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無論父母怎麼努力改變,也只是徒勞。

艾森克個性問卷對典型的內向性格,也有這樣的描述: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摯友)。傾向於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後,不憑一時衝動。

無論是哪一條都跟病態無關。倒是父母,如果強迫孩子交際,企圖扭轉孩子的人格,倒是會導致他們緊張不安,讓孩子對自己的內向性格感到自卑,嚴重的會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礙,比如社交恐懼症、焦慮症,可能因此毀滅了一個正常人,多出個“病人”。

03

內向的人不容易成功?你被騙慘了!

“不愛說話,內向的性格,以後朋友都沒得交,職業生涯怎麼辦?做買賣更別提了!”

“你太內向了,當不了領導的!”

……

父母在教育孩子要活潑開朗的時候,都會這麼說,把內向與不成功捆綁在一起,但是,你可能被騙了。

美國有一項長達30年對社會英才的研究發現,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

喬布斯是一個孤僻的人,但他能透過技術改變世界,智慧手機時代應網際網路而生。童年的蓋茨不善於言談,比起與人相處,他更愛鑽研新技術。《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在小咖啡館裡寫小說的時候很害羞,“我連跟他人借支筆都不敢開口。”

對周星馳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在現實中並不像在電影裡那般張狂和外向,而是極度內向的。

即使看起來不大適合內向者的職業,比如金融、政治和社會運動中,一些偉大的突破也是內向者做出的,戈爾、巴菲特、甘地都是藉助他們的內向而不是克服內向做出的成就。

外向的人更善於利用外界資源來輔助自己,但是內向的人有更持久的專注力和耐力,各有優勢,只要能夠順應自己的特點,任何一種人格特質都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04

如果你遇見一個內向的孩子

請加倍愛惜他,讓他活得更像自己

儘管每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都是獨特的,但他們也有很多共同點:

他有超強的自動糾錯能力,會把自己做過的錯事牢記在心,很少犯相同的錯誤。

他做事小心謹慎,一般不常闖禍。就像調查裡說的,當交通燈變黃的時候,內向的人往往會踩下剎車,而外向人則會踩足油門。

他注意力更集中,能善始善終地做好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幼兒園裡那些能搭建複雜的樂高積木往往都是安靜內向的小孩。

他喜歡觀察,對待周圍的人和事,有著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遇事沉著,內心強大。

他是很好的朋友,因為他更懂得傾聽,能更好地理解、體諒他人的感受。在這個越來越多的人在傾訴、抱怨的社會里,他更容易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

安靜、穩重、專注、深思熟慮又貼心,還有比這更完美的小孩嗎?

但是,在一個充滿社交焦慮的社會中,如果你幸運地擁有了一個內向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勇氣和智慧去認識和保護孩子獨有的潛力。

內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納,如果連父母也無法接受他的性格,強制地去改變他,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告訴自己也告訴他,相對於活潑的外向人,他只是另一群正常人。

不要給他貼上“內向、不會說話、不合群”的標籤,你的否定會讓他為自己的特質自卑,為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而自責,或許還會違背自己內心去迎合大人和世界,假裝成 “外向”的乖寶寶。

別老問他為什麼不說話?是不是不開心?到底在想什麼?沉默並不意味著他不開心,很多時候,相比較外面浮躁的世界,他只是更喜歡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而已。

順應他的特點養育他,他將會成為一個體貼的、專注的、有趣的人。

而每個人都能活得更像自己,這才是最好的成功。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瞭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群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