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不落地”的誇獎,孩子不知道怎樣能被肯定,誇孩子,我這樣做

文|福林媽咪

前幾天看了《少年說》的一段節選,一個小女孩站在臺子上對臺下的媽媽喊話……

“不落地”的誇獎,孩子不知道怎樣能被肯定,誇孩子,我這樣做

女孩兒在臺上大聲控訴道:“你為什麼在我考完試都要跟我說你們班吳笛各種都好厲害?老是這樣子打擊我!我的努力你從來沒有看到過!”

然後她的媽媽接下來說的話讓我有點難以接受。

“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斷地打擊你,因為我認為以你的性格,我要不打擊你,你可能就有點飄。”

“不落地”的誇獎,孩子不知道怎樣能被肯定,誇孩子,我這樣做

“不落地”的誇獎,孩子不知道怎樣能被肯定,誇孩子,我這樣做

女孩兒哭著說自己不適合“激將法”,這樣會覺得自己很差,可是媽媽還是堅定不移地說了這樣一段話

“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拍一下,當你覺得自己很弱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推你一把。”

“不落地”的誇獎,孩子不知道怎樣能被肯定,誇孩子,我這樣做

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算得上是奇葩的了。誇孩子,孩子就會“飄”?這是什麼概念?孩子在臺上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她覺得自己很差,她已經感受到這種“激將”的教育方式為她帶來的影響了,為什麼媽媽還要執迷不悟?難道誇孩子真的會讓孩子變差?

我從來不這麼認為!

誇孩子不僅僅是讚美,更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誇獎從來都不是為了讓孩子心情好才說出口,而是讓孩子有動力做得更好,給予口頭獎勵,以資鼓勵。

“不落地”的誇獎,孩子不知道怎樣能被肯定,誇孩子,我這樣做

誇獎是透過父母的肯定,來讓孩子得到自我肯定的一種方式。人的自信從何而來,就是無數個自我肯定堆積而來。自信可以讓孩子勇於挑戰更難的事情。而不斷地打擊,會讓孩子透過父母的不斷否定來否定自己。骨子裡認定自己哪兒也不行。

誇孩子能給孩子肯定,讓孩子透過父母的肯定來確定做事得正確方式

在孩子3-6歲的時候,父母就要開始給孩子立規矩了,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如果孩子表現的好,你給予誇獎,孩子就知道:“這樣做,原來媽媽會誇自己,看來媽媽很喜歡我這樣。”這樣的肯定是孩子將來成長的動力。

“不落地”的誇獎,孩子不知道怎樣能被肯定,誇孩子,我這樣做

孩子總是會朝著父母設定的“角色”發展。

記得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曾播出過一個五胞胎的成長故事,五個孩子看上去都是三四歲樣子,他們在玩耍中盡顯天真可愛。父母依據他們出生時的先後順序賦予“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的角色。

這些不同角色中蘊含的家長對他們的期望,影響了他們的行為。當時節目直播時有這樣一個情節:五個孩子在玩耍的時候,老二搶了老四的玩具,看上去相比之下顯然並不強壯的那個被稱為“老大”的孩子卻主動站出來,威嚴地從“老二”手中搶回玩具,並生氣地瞪了“老二”一眼,然後把玩具又送還給“老四”。

“不落地”的誇獎,孩子不知道怎樣能被肯定,誇孩子,我這樣做

論個頭,“老大”並不具備保護弱小的能力,但是家長對“老大”的期望以及平時對老大的教導灌輸,在“老大”的成長過程中無疑已經內化為他自身的一種責任感,正是這種期望而產生的責任感,驅使他要挺身而出,維護“弱小”,主持正義。

五個孩子出生時間前後相差不大,從先天的角度講他們的心理特質和生理特質不會有太大差別,但由於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對他們的角色期望不同,他們在各方面特別是心理上就慢慢出現了明顯的差異。

父母所給的這個“角色”是一種引導暗示

這樣的道理轉換在父母對孩子的誇獎上,也是相同作用。雖說不應該給孩子的成長設定更多的限制,前面的例子中,爸媽“老大”承擔過多的東西也有不恰當的地方,但是如果把這樣的“角色”換成其他的定位,比如說努力、誠實,同樣能起到正面引導的作用。

你越誇孩子,孩子也會越向著你誇獎的方向發展,你越說他笨,他就越笨。如果媽媽總是說:“你怎麼連這都做不好,你笨死了。”孩子不明白你的意思,但他能聽出這是貶義的。作為家長,你如果沒有給出指導意見,孩子迷茫地不知道如何做能得到肯定,而且還打擊了孩子的信心,這會讓孩子越來越笨。所以父母的誇獎可以給孩子的成長表明方向。

“不落地”的誇獎,孩子不知道怎樣能被肯定,誇孩子,我這樣做

難道我以前真的不愛吃?如果那時候媽媽告訴我小心點,安慰我,我想我也並不會不愛吃吧,雖然這只是種猜測,但我覺得她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我的思想。

說誇獎孩子,會讓孩子“飄”、自大,那是誇獎的方式不對!

誇獎自己的孩子,跟那些用來阿諛奉承、拍馬屁的方式可不一樣!在我看來,誇獎和讚美是兩碼事。

誇獎和讚美雖然都需要發自內心才真誠,但是我認為誇獎,是長輩對晚輩的誇讚和獎勵,而讚美更像是一種同齡人之間的一種社交手段,讚美為了讓被讚美的人心情好,誇獎更多的時候為了鼓勵對方的。

就像“老師誇獎孩子進步快”和“老師讚美孩子進步快”,你覺得哪個更實在呢?

“不落地”的誇獎,孩子不知道怎樣能被肯定,誇孩子,我這樣做

誇獎也講究方式,誇對了,孩子並不會變“飄”,誇錯了,就是“不落地”的一句話

誇過程,別誇結果

比如誇孩子棒就是一個結果,但是這個結果是怎麼來的?

所以誇孩子多誇過程,這是讓孩子明白他是怎麼把這件事做“棒”的。這樣下次還能再做好這件事。

就像孩子做了一件對他來說有些難度的事時,要這樣誇

“這對你來說應該是有困難的,但是透過你的努力,你竟然做到了,你真棒。”

相比較於單說一個“你真棒”,是不是更能讓孩子知道他是如何變“棒”的呢?

如果孩子做得不盡人意,打擊只會讓孩子更加自卑,不如試試這樣說

“寶貝,這次你雖然不成功,但是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你再努力一下會更好的。”

“不落地”的誇獎,孩子不知道怎樣能被肯定,誇孩子,我這樣做

一句打擊的話說出來很直接很快,但是卻讓孩子變成了“迷途的羔羊”,你沒有告訴他可以透過努力做更好,你只讓他在心裡默默地否定了自己一次。

誇孩子要詳細,不要籠統

比如孩子整理了自己的玩具,你要誇“哇,你把玩具都整理好了?你真得做得很好哦!”這才是誇得詳細,孩子下次還會自己主動去整理玩具,因為你的這句誇讚,讓他覺得很開心,媽媽也不要吝嗇這樣的誇獎,孩子也會越來越勤快的。

一句聰明、棒沒有實質作用,因為它不夠“落地”,沒有明確的指示,聰明更像是天生的,讓人沒有努力的方向。一個經常被誇努力和成功過程的孩子,長大後更知道事情怎麼做會更好,就算一次不成功,他也會認為是自己還不夠努力。

如果一個經常被誇聰明的孩子,他在做一些事情不成功時,就會想:“我這麼聰明都成功不了,看來真的做不了。”有的甚至還會自暴自棄,抵抗不了挫折,承受不起打擊。

“不落地”的誇獎,孩子不知道怎樣能被肯定,誇孩子,我這樣做

誇孩子,要誇努力,誇過程,誇要誇的詳細,不要總是誇聰明、誇棒、誇乖,籠統、不落地的誇獎方式才會真正的讓孩子“飄”起來。

誇孩子能把孩子誇“飄”只限於錯誤的方式,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正確地誇獎,因為可以給孩子肯定和努力的方向,爸爸媽媽們,還不誇誇自己的孩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