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別總用既定審美格式去看待作品的好壞

忍不住了,再寫一篇推送。

說到刻畫赤貧階層生活現象,好多人就覺得一定要是真實到赤裸不忍直視那種感覺才是刻畫到位的。就像昨天發的推送裡有說到《寄生蟲》這部電影被拿來和《小偷家族》《燃燒》進行比較。尤其是《小偷家族》,因為兩部作品前後都拿到了金棕櫚,自然會被拿來進行對比,然後一定要分出個高下。除此之外,《燃燒》也難逃被比較的命運,畢竟都是金棕櫚青睞的作品。

別總用既定審美格式去看待作品的好壞

今天,除了這三部作品,我還拿《何以為家》一起來聊一下,都是亞洲的電影,都是這兩年的新作品,都是刻畫了赤貧階層的生活。以下,是關於這幾部電影,以前寫過的一些文字:

寄生蟲

何以為家

燃燒

小偷家族

這幾部電影,我都喜歡,所以今天只是聊一下這幾部電影的閃光點或者說記憶比較深刻的地方。因為電影的風格內容其實都有一些差別,所以進行直觀比較必然是一個費力不討好且很蠢的事情。

別總用既定審美格式去看待作品的好壞

燃燒:保持飢餓,尋找出路。

聊到《燃燒》,就繞不開村上春樹的原著。雖然是短篇小說,但是村上春樹的文風熟悉的,都會覺得他的內容能夠做到雅俗共賞。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直擊我內心的作品,因為那裡面描述的故事,有太多時候,就像是現在的自己在親身經歷的。

《燃燒》的藝術性是毋庸置疑的,對於鏡頭的把控,能夠讓人沉陷於其中,去思考分析這裡面的潛臺詞究竟是什麼。我很喜歡《燃燒》還有一點就是對於現實事件採用了隱喻的手法,並且讓這種隱喻在最後找到一個合理的情緒宣洩口,一下子全部都會出來了。

三位主演的發揮也是十分出色,對於飢餓者的定義也多了一些留白的味道。你瞭解的飢餓者到底什麼樣子的,沒有人關心,大家只在乎自己是不是無聊生活能夠多增幾分趣味。而那些被燒掉的大棚是什麼,也沒有人會在意的,都是無所謂的。所以,看完電影去回想細節,你會覺得十分後怕,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後勁,溫吞卻又強大。

所以,這部電影的敘事節奏不像《寄生蟲》那樣強大,不會受到主流市場的青睞。增加了文學性,也喪失了一些情節上的連貫,但總的來看這又算不上什麼了。

別總用既定審美格式去看待作品的好壞

寄生蟲:出色的完成度。

昨天的推送裡面其實關於奉俊浩的近況聊得很少,這個導演多少有些讓人失望以及讚歎的地方。首先是年輕時候就能夠奉獻出《殺人回憶》這樣高水平的作品,的確讓人驚歎不已。可是後來好作品就顯得太難得了,《漢江怪物》有歷史意義,但是由於整個韓國導演的大環境落後於歐美,這部作品和同時期的歐美怪獸電影對比就還是有一些差距了。不過,這已經是他作為一個亞洲導演,做出的偉大探索了。《雪國列車》證明了自己的全面性,從懸疑片、災難片再到劇情片,奉俊浩的努力和實力都是值得認可的。但是,進入新的十年以來,作品創作似乎就陷入了瓶頸期。直到《寄生蟲》這部電影,算是徹底宣告那個名導演的帥氣迴歸。無論是電影獎項還是票房,都拿出了傲人成績。

別總用既定審美格式去看待作品的好壞

這部電影,要啥有啥。鏡頭的衝擊力不比文藝片差,故事又說得好,真的沒得挑了。認為電影沒有了二刷動力,可是導演自身也對於貧富階層的問題沒有給出明確的態度,這種需要在電影細節來找到立場的過程,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設計了。

小偷家族:家庭重構,注重情感的烘托。

《小偷家族》的好,真的就是屬於亞洲文化裡面,對於情感共鳴追求的最佳體現。血親是我們注重的,但是我們也有說“遠親不如近鄰”這樣的思想。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一家六口之間的關係一樣堅不可摧。不像媽媽的媽媽,為了家庭能夠付出和犧牲太多。安藤櫻的角色,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真的演得太有血有肉了。

劇情上,《小偷家族》是幾部電影裡起伏最小的,但是給人的情感衝擊卻一點都不小。電影能夠從這個有些另類的家庭構成出發,去思考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不同方面的問題,有教育,有工作,有養老……所以在格局上,這部電影是最廣而全的。

別總用既定審美格式去看待作品的好壞

何以為家:生育癌的打臉作,放之四海而皆準。

赤貧階層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在全球來看都很相似。沒錢的人家就會瘋狂生育,然後又面臨著生而不養的惡性迴圈。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是這部電影最有力的一句話,也是揭示了現實窘迫性的武器。

難民問題本身就是十分敏感,而生而不養的問題更是讓人覺得憤懣不平。《何以為家》的故事因為有現實藍本,所以講述起來更加會讓人信服,也少了劇本痕跡,不顯得刻意。電影看完我十分胸悶,沒有覺得舒坦過,想起黎巴嫩很靠近伊朗,就聯想起以前說過的一個梗:為了能夠裝得自己看電影很有品位,你可以說自己最喜歡的電影是伊朗和剛果的作品。黎巴嫩靠近伊朗,這個梗可以換個國家了。

別總用既定審美格式去看待作品的好壞

生育癌的打臉作,放在國內也是可以用的,而且在什麼時代都可以。想起以前關於超生的作品,就覺得特別的諷刺。所以即便這是始於西亞的作品,在東亞文化圈內,也是可以獲得認可的。

四部作品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有的是敘事,有的是鏡頭,有的是文學性……這些有點讓作品能夠做到百作百色,這一點就足夠讓我們尊敬電影人了。再想起以前聽周黎明聊電影影評的時候說過,沒有看過三千部以上的電影,很難會去寫影評的。所以,很多時候說一部電影不好很容易,但是能夠條理清晰說出原因理由確實很難做到的。更進一步,還要舉出反例,就更加難了。

我覺得人有異見是很好的事情,證明(可能)有獨立思考能力。但是隻是空洞地說反對,卻又不能說出有營養的後續內容,就顯得這個人太扁平了。這和那些只是示威遊行反對這個反對那個的青年有什麼區別,反對可以,但是反對之後你能不能提出訴求去更好地解決問題呢?如果不能,那你這種反對又有多少現實意義。想要別人聽自己的意見,至少自己肚子裡面要裝點東西,你說對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