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札跡||在百態中接近真正的生活

靜動之間記錄這個斑駁可愛的世界

札跡:日常筆跡

恢復早起習慣的第二天,用的鬧鐘。早上6點。

記錄一下剛剛過去的這兩天的兩件讓我有所思考的小事吧——

文:Jane

圖:Jane

札跡||在百態中接近真正的生活

1。

事前經過一次建議、兩次確認,確定週末當天晚上Q同學不會組織大家集中聚一下的基礎上,我將原本定於前一天的朋友小聚調整到了週末晚上(主要考慮到有外地來的朋友,家有小朋友,加上週末確實要一起參加學習,在鄭州留宿1晚比2晚更加穩妥些)。

後來事情當天,前緣後果不再贅述,總之是接到Q同學的電話,主要意思是:看看能不能將我計劃之餘的另外8位同學一起聚起來吃晚飯。

雖然不是預料之外,但還是表示了拒絕:這不是簡單的“人員合併”,某種程度上是對先前我這邊計劃的一種打亂。所以,事情一出來,自己心裡就有了答案。

且不說,在整件事情之前,我確有提出過建議:大家共同參加的學習,為了彼此之間更熟悉,學習效果更加清晰有效,建議學習當晚大家來一次集中碰面,邊吃邊聊。

至於費用,我第一反應是我在鄭州我來盡地主之誼(後來不加點同學告訴我,這樣意氣用事,不太好,畢竟有“前輩”在,這件事不應該以我自己的意志為轉移);

後來的第二方案是:Q作為小前輩,也是學習活動的組織方,和我們兩位在鄭州的同學一起,將大家當晚的費用承擔起來(其實也沒多少錢,這個不在討論的範圍內,一起承擔是自己長久以來,用不加點的話說,我有點像“付出型”人格,無論做事還是做人);

我甚至想到了託底的方案:Q同學孩子也小,假若真的不能在鄭州逗留或者決定學習結束後直接往返,大可以委託我們兩位本來在鄭州的“將事情攬起來”。

然,三種方案都被否了。事情最後演變成了開頭的一幕:我接到了電話,同時被協商的還有費用問題。和費用無關,只是臨時借力(還絲毫還想片葉不沾身這種)行事的邏輯完全不在我接受的射程之內。

結論:

自己個人的事情,早幾步晚幾步計劃確實無所謂,別人也妨礙不著。但牽涉到(小or大)集體事件,尤其是自己還是領袖角色的時候,應該把大家的需求和團隊的共同利益前置,無論自己是否親力親為,都應該有所預設,而不是突然借別的場子試圖周全臨時的一切。

札跡||在百態中接近真正的生活

2。

也是一件小事兒。

這位當事人,暫且用S簡稱吧。因為之前公開敗過不止一次自己的人際關係,損人不利己的那種。所以事先義正辭嚴地對外宣稱,那次聚餐絕不參與。我輕信了,畢竟都對外宣稱了嘛。

後來,我還是錯了。另外一位朋友的預判成了真:朋友堵S會參加,理由是能吃大餐,“不去白不去”。

心中唏噓不已:儘管後來的場面一度神奇(S在的方圓2米之內,並沒有人哪怕只是正常的搭訕,S也變成了全程尬手機),在佩服S內心實在是強大的同時,為最終還是選擇過去參加的理由,終覺不可思議——一桌吃的背了鍋,背後的真相是“有便宜不佔,自己不是傻B嘛“。

哦漏。

所以我得出一個可怕的結論:

那些心中常常想著“不吃虧”的人,往往真的確實看似沒有吃虧,但是他們更容易失去一些更加可貴的東西。眾人心中遠離之,自己有執拗地抱著仍然惶之的邏輯觀念——細思極恐。如此一來,所謂的幸福感怕是稀薄地嚇人。

札跡||在百態中接近真正的生活

有些人抱怨生活不公,覺著上帝不公平,上帝實在是該遭天譴,周圍的人也十惡不赦。

我隨機思考過雷同的例子,發現一件事:這些人要麼沒有對事件基本的認知,覺著自己之外的人全是費勁的,或者輕鬆收穫的;要麼就是能意識到事情真正的原委,但是拒絕以自己為出發點,調整自身行為來改善深處的一切。

於是怨天尤人的同時,自己一臉委屈和不解相——我相信每個人都想變好,但真的在變好的,永遠不是那些空想,還試著用自己的假設邏輯去綁架周圍的人。

如果空想有用,那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用自己之前寫給自己的一句話結尾吧,代表我對上述兩件事的立場:

健康、不世故、同理心。

有生之年,但願葆有這三種特性,恆久不息。

以上。

健康、進步,與你同在;

keep moving ,togther with you .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