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賞新金陵四家——宋文治作品展,竟有這樣的緣由

新中國成立後,以南京為中心的一批畫家傅抱石、亞明、錢松喦、餘彤甫、丁士青、張晉、魏紫熙等以傳統的山水畫技法為基礎,緊扣時代脈搏,大膽改革創新,努力表現現實生活。他們曾在20世紀60年代一行十三人一道走出畫室,或往革命聖地,或進風景名勝,或踏社會主義建設的新興工程,成就了舉世矚目的“二萬三千里”的寫生壯舉。這次經歷,使他們的作品在傳統民族繪畫特色之外,又平添了時代的氣息,以造化為師,以大自然壯闊胸懷,從而將自我的思想感情和自然界美好的景物融為一體,創造出屬於自身的繪畫語言和風格。他們被稱為“新金陵畫派”。

賞新金陵四家——宋文治作品展,竟有這樣的緣由

宋文治題贈王大山作品

有一次,在父親和宋伯伯在我們家討論筆墨問題,父親建議宋伯伯筆墨要放開一些,要奔放一些。這樣,父親一邊說,宋伯伯一邊畫,最後,完成了這件作品,宋伯伯題上款送給了父親。上款為:“大山吾兄設計此稿,餘初次習作,請存教,文治”。

賞新金陵四家——宋文治作品展,竟有這樣的緣由

宋文治、王大山、孫日曉合作作品

賞新金陵四家——宋文治作品展,竟有這樣的緣由

宋文治題《孫樹梅畫集》

賞新金陵四家——宋文治作品展,竟有這樣的緣由

宋文治·黃洋界之晨(館藏)

尺寸:80cm×51cm

賞新金陵四家——宋文治作品展,竟有這樣的緣由

宋文治·洞庭清曉圖

尺寸:52cm×44cm

賞新金陵四家——宋文治作品展,竟有這樣的緣由

宋文治·春山浮雲圖

尺寸:58cm×38cm

評論家在解析、評價宋文治先生的創作生涯時,“思變”都成為不可或缺的主題。宋文治先生不僅在技法上超過了他曾學習的“四王”,而且在內容上也開其同輩畫者之先河,突破了傳統的山水畫的表現程式。

賞新金陵四家——宋文治作品展,竟有這樣的緣由

宋文治 桐江放筏 84。4cm×47。2cm 紙本設色 1956年3月 中國美術館藏

宋先生於1951年入江蘇省國畫院受傅抱石影響,致力於山水畫創新。其早年作品風格疏秀;中年筆墨勁健,意境靈奇,時代氣息濃郁;1956年以一幅《桐江放筏》成功實現了表現內容的變革,之後又在80年代開始了技法上的變革,嘗試沒骨潑彩,格調清新,意境空濛迷茫。筆墨融洽南北,骨力勁健,氣勢高邁,善作高遠、深遠之景;特別是他的江南風情畫作因為清麗典雅、個性秀逸明快而獨標一格。因其喜繪江南水鄉柔美虛靈、清新雋秀的風光,秀潤中見蒼茫,得有“宋太湖”之雅號,由此進一步地延續和發展了現代“金陵畫派”山水畫風。

宋先生開始畫潑彩畫,其實是偶然的一件事對他的啟發。20世紀80年代初,有一次宋先生用日本色紙版畫一幅山水畫,自覺這種色紙片得心應手,很好用;沒想到桌案上正好有一杯濃濃的紅茶,被他不

小心碰倒

,一下子潑撒在畫面上,差不多佔畫面的三分之二的地方全給茶水染紅了。他想,這幅畫算是白費勁啦,無心再畫,就撂在那裡了。

賞新金陵四家——宋文治作品展,竟有這樣的緣由

宋文治誤茶成畫——《黃山石筍峰》27cm×37cm1980年作

第二天早上,他來到桌案前一看,不由得眼前一亮,那畫兒上紅茶所留下的痕跡,竟然形成了很好的濃密的煙霧狀,其自然流動之態是用筆墨難以表現出來。他就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修補,又加了些顏色,沒想到竟然產生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形成了一幅與他以往畫風有很大不同的“潑彩畫”,這就是宋文治那張代表作《黃山石筍峰》的來歷。

賞新金陵四家——宋文治作品展,竟有這樣的緣由

宋文治·湖塘之夏

尺寸:37cm×45cm

賞新金陵四家——宋文治作品展,竟有這樣的緣由

宋文治·江南三月

尺寸:圓光 直徑28cm

以《黃山石筍峰》這幅作品為契機,他開始了利用日本色紙片這種特殊材料進行潑彩潑墨山水畫的創作,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此,他的山水畫表現技巧進入了一個新境界,在不大的空間裡精細表現,色彩鮮豔,畫面精美,給人以渾然一體、蒼鬱縹緲、充滿詩意的感覺。

賞新金陵四家——宋文治作品展,竟有這樣的緣由

宋文治·山水

尺寸:69cm×46cm

賞新金陵四家——宋文治作品展,竟有這樣的緣由

宋文治·賞秋

尺寸:37cm×45cm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