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在過去的2019年,小丑,這一DC漫畫史上的最大反派,成了熒幕上的焦點。

1月12日,奧斯卡提名揭曉,影片《小丑》一騎絕塵,以11項提名領跑。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10億美金票房,11項奧斯卡提名。豆瓣評分8。7,IMDb評分8。6。

在電影裡,小丑的陰森令人不寒而慄,在電影外,小丑的口碑同樣使你瑟瑟發抖。

為了《小丑》一片能成行,導演兼編劇託德·菲利普斯,跟華納兄弟爭取了一年。

見菲利普斯一片摯誠,華納摳摳搜搜撥了5000多萬美金,結果很驚喜,換來了票房大炸。

該片能夠大殺四方,細究原因,一是小丑的人物吸引力過大,二是劇本寫得太漂亮,三是演員的神演技征服了觀眾。

小丑,原是《蝙蝠俠》中的人物,不過若論知名度,怕是他比蝙蝠俠還高出幾分。美媒TOP100漫畫反派,小丑常年高票第一。

電影《小丑》,相當於前傳系列,講述了小丑的起源故事。

80年代的美國高譚市,富人階層一手遮天,貧苦大眾潦倒求生。小丑是一名落魄演員,苦於精神疾病折磨,長期被冷漠碾壓,最後變成冷血殺人魔。

有希斯·萊傑珠玉在前,為了演好小丑,傑昆·菲尼克斯可沒少下功夫。減重47斤,透過研究心理和病理,深挖角色特質。

觀看此片時,我一度懷疑,拍完電影后,傑昆能順利抽離角色嗎?會不會陷入精神分裂?

如何評價傑昆的演技呢?我截了三張劇照,足以說明一切。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被偶像嘲弄時,小丑對著電視,絕望陰狠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直播現場,與偶像面對面,面具下的肅殺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將對方一槍爆頭,笑中帶淚,血成淚狀

看完上面三張照,你有什麼感覺?夠不夠狠?到不到位?

對《蝙蝠俠》裡的小丑,很多人覺得有點嚇人,等看完《小丑》後,嚇人直接升級為恐怖了。

以前沒人知道小丑姓甚名誰,惡魔就是他的代名詞。不過在《小丑》裡,他終於有了名字,叫亞瑟。

他不是天生的魔鬼,也沒人一生下來就是惡魔。

在進化成惡魔前,亞瑟身上還有4張標籤,惡魔不是他的唯一身份,只是他最後的宿命。

第一張標籤:棄嬰

亞瑟是一名棄嬰,很幸運,他被人領養了。

很不幸,領養他的女人,有妄想症,領養他的男人,愛好家暴。

妄想症還好,畢竟胡思亂想的殺傷力有限,但家暴就過了,比如把孩子綁在暖氣片上。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傷痕累累的身體

男人盡情享受著虐待亞瑟的快感,而養母無情地旁觀著虐待的發生。

難怪亞瑟會患有精神疾病,相信與這段經歷不無聯絡。

有怎樣的開局,便註定了怎樣的結局。當人們試著倒查某些原因時,總是查著查著,就查到了一個人的小時候,掀開童年一看,慘不忍睹。

暗黑和鮮紅,是亞瑟童年世界的主色,他很習慣這兩種顏色,所以長大後,對殺戮和血液適應得很快。

由於年紀太小,被家暴的細節,他自然記不住,但毫無疑問,這影響了他的一生。

種子埋於童年,枝葉發於少年,花果結於成年。

大人的思考方式和行動舉止,與童年的經歷息息相關。別忘了這句話,走得再遠,也走不出童年。

很多悲劇,在原點處,已經打好了初稿。

第二張標籤:普通人

亞瑟,也是一個普通人,而且就這一角色,他完成得還不錯。

貧困潦倒中,他與養母相依為命,不僅不離不棄,還竭力做個好兒子。

在工作裡,他和同事相處融洽,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挺和諧。

公交車上,他會扮鬼臉逗陌生孩子高興。為能讓後面的人進電梯,門快關時,他能伸腿去擋。手槍走火,他被嚇個半死。

這樣一個人,怎麼看也跟魔頭不沾邊。

對這些細節的刻畫,導演的鏡頭非常平淡,但卻真實,用一件件小事,自然展現亞瑟的善良。

他一直在用力生活,他善良地對待世界,以求世界回之溫暖。可他得到的,只有冷漠。

出於善意,在公交車上逗小孩,結果被孩子媽媽嫌棄,看他似看怪胎。

在街頭扮小丑,遭小青年群毆,廣告牌被砸爛。老闆毫不體諒,還要扣他薪水。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被群毆之後,粉碎的廣告牌,骯髒的街道

為了自保,他隨身帶著手槍。在兒童醫院表演時,手槍掉了出來。為此,他丟了飯碗。

亞瑟活得很謹慎,也很認命,只要能做個普通人,在底層混滿一輩子就行了。

這時,現實走上前來,揚手就是一嘴巴,而且還收走了他脖子上的銘牌。那牌上寫著,悲催的普通人。

想做普通人?滾蛋!你沒資格。

亞瑟一定很奇怪,我都這麼卑微了,為什麼還有人欺辱我?我都這麼悽慘了,怎麼從沒人給我憐憫和幫助?做人這麼難嗎?

這城市那麼大,就容不下一個愛笑的病人麼?

第三張標籤:病人

由於童年的受虐經歷,加上身邊有個妄想狂老媽,亞瑟病了。

發病時,他會控制不住大笑,屬於一種腦損傷型的精神疾病。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被關進醫院,七種藥物混吃,各種心理調節,但病症並沒有減輕。

“患精神病最糟的是,大家都希望你裝作沒病。”

瞭解他的人,知道他有癲笑症,不瞭解的人,直接將他視為怪胎。

因為這種病,亞瑟飽受歧視。每次被歧視,他都要自我修復好久,除此,別無他法。

不得不說,編劇的腦洞夠大,將這種病放在一個小丑身上,那種反差感是如此強烈。

當別人歧視他、毆打他時,他還一直在放聲大笑,痛苦的大笑,笑得讓人發毛。

那既是在笑自己,也是在笑他人,更是在嘲笑整個社會。

觸底反彈這個詞,不適用他。他沒有觸過底,他的生活一直在向下,就像無底的深淵。

儘管知道自己有病,但亞瑟明白,他還是要挺住,大不了一直做個邊緣人就好了。

徘徊在邊緣的角落裡,唯一的支撐,恐怕就剩下夢想了。

亞瑟是有夢想的。成為一名脫口秀明星,是他的夙願。

第四張標籤:演員

亞瑟的夢想並非空談,他熱愛表演,酷愛脫口秀。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為了成名,他虛心學習,並做了許多筆記,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像默裡那樣的大明星。

只要是默裡的節目,他期期不落。在亞瑟眼中,默裡是榜樣,也是希望。

可是,偶像的光輝很快就褪盡了。

亞瑟在酒吧的脫口秀,被默裡拿到節目中調侃取笑。

從那一刻起,他明白了,他永遠也成不了默裡,他們是兩種人,一種高高在上,一種趴在泥裡。

這兩種人,就像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

夢想?太滑稽了,我不配擁有,也不該奢望。

“我的人生就是一出喜劇。”

想明白了這些,亞瑟的夢,碎了。他唯一的支撐,也沒了。

雖然默裡覺得他表演很爛,觀眾卻很喜歡,於是他收到了節目組的邀請。

影片推進到這裡,任何人都明白,亞瑟與默裡的交鋒,將是全片最高潮。這就像摁完智慧馬桶的臀洗按鈕,然後靜靜地等著,等待激流出現。

果然夠乾脆。在直播現場,亞瑟痛斥完整個社會的冷漠後,一槍結果了默裡。

好了,前四張標籤擺在這裡,人們可以深刻地審視亞瑟。

他的內心世界,一變再變,每次改變都是被動的,被迫的。

最初,一旦意識裡泛起罪惡,他都會抗拒,後來才發現,抗拒無效,而且抗拒會帶來更大的痛苦。

他要求不高,只求活得快樂些。可悲的是,他的小名叫happy,臉上的小丑妝容也總是笑的,但他從未體會過快樂。

“快樂?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過。”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貧富嚴重分化,窮人和富人,沒有交集。他們明明活在同一座城市,可彼此間,有時像陌生人,有時像死敵。

在既得利益者看來,底層人是瘟疫,是蝗蟲,是垃圾。

“當你惹毛一個被遺棄、被當成垃圾的邊緣人,會怎麼樣?我可以告訴你,你會自食惡果。”

最終身份:惡魔

最後的最後,亞瑟選擇做一個惡魔。

回頭看看,這個向惡魔靠近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你不會覺得,惡魔的斗篷就在衣架上掛著,亞瑟走過去穿起來就變身了。

不是的,一切變化都是自然而然的,你甚至會覺得,有些……同情他。

惡魔身份的演變,影片做了詳細交代,總共分了四步。

地鐵上,三個男人調戲一個女人,亞瑟目睹後發笑不止,結果遭到毒打。他被迫掏槍還擊,將對方全部射殺。

第一次殺人後,亞瑟感到了輕鬆,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其實,更像是一種復仇式的釋放。

首次殺戮有被迫成分,後面的就不同了,可以說是越殺越順手。

看完養母的病例後,亞瑟這才恍然大悟,自己悲涼的一生,病根兒竟源自童年?罪魁禍首正是養母。於是,用枕頭捂死了養母。

殺同事藍道時,亞瑟身手如電,毫不猶豫,乾淨利落。

第三次殺人後,他在樓梯上跳起了舞蹈。此刻的畫面,絢麗到奪目,幾乎是全片色彩最明亮的時刻。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亞瑟找到了歸宿,他身體裡湧動著莫名的暢快。

一路被逼到懸崖,與其恐懼,還不如痛快地騰身躍下。

殺到現在,默裡的死,已是必然。

在無數觀眾的見證下,他舉起槍,飛速扣下扳機,默裡被爆頭的那一刻,宣告了一個事實,小丑將與魔共舞,並公開與所謂的秩序為敵。

注意到他殺人的順序了嗎?四次被殺的物件,各有寓意,有施暴者,有簡單意義上的壞人,也有傳統意義上的好人。

本想著,殺壞人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後來殺著殺著,就……

這一點也不奇怪,既然做惡魔,又怎會挑食?

最諷刺的是,以前被無視的小丑,在電視上槍殺默裡後,成了高譚市底層民眾的圖騰。

很明顯,小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層人。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騷亂現場,右上角的綠燈特別明顯,代表著邪惡暢通無阻。

正常人和小丑,誰都可能主宰世界。誰是正常人?誰又是小丑?

面向追隨者,亞瑟用手指蘸血,將小丑的笑容擴大。既是強化領導者的身份,也說明他找到了終極價值。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在亞瑟的世界裡,有兩件事是快樂的,喜劇表演和殺戮。恰好是一喜一悲兩個極端,在中間狀態下,他無法感受到happy。

成為惡魔後,他實現了樂樂二合一,因為從此,他能以表演的心態盡情殺人了。兩不耽誤。

有人認為,《小丑》這部電影,全程都是亞瑟在幻想,並非真實發生。

我倒覺得,是不是幻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把小丑心裡想說的話,全說透了。

該片必然會有續集,因為《小丑》的結尾,停在了黑暗取勝的瞬間,留下了一個天然的大包袱。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每個人對光明的認知不同。

在權富之人看來,光明有很多具體形式,比如大把的金錢,顯赫的官位,體面的穿著,考究的美食等等。

在窮苦者看來,富人的光明經不起推敲。那的確是光,是底層人的血淚折射出的悲光。

如果你去問小丑,他的答案肯定更簡單:光明沒有太多形式,反抗並勝利,即是最大的光明。

惡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進化成惡魔前,他身上還有4張標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