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

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只要抓住這個,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抓住了辮子一樣,全身都跟著走動了。

——魯迅

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

孔子的愛徒顏死了,他的老父親一一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古時候人們在棺材的外面還要再套一個大棺材,名字叫做“槨”。現在顏路就是來向孔子要這個“”,他說:“老師啊,把您的車子賣了吧,給做個。您也知道我們家很貧窮。”

看來顏路來的時候信心十足,打定主意要孔子賣車,然後給顏買發喪。但是他沒想到孔子這樣回答他:“才不オ,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吾不徒行以為之,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這個可不行。你是愛你自己的兒子所以才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的兒子鯉死的時候,也是有棺無。我沒有賣掉自己的車子而給他買。,何況我出門辦事總不能徒步吧?所以我的車子不能賣。

這樣看來似乎孔子不近人情,更不用談什麼仁義道德了。其實不然,孔子在這裡是教育顏路,人都已經死了還要講究那麼多幹嗎?活人當然要比死人重要,因此你也就不必去花費那麼多了。況且你家裡現在也沒有錢,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

“人活臉,樹活皮”,“君子死,冠不免”,“佛爭一爐香,人爭一口氣”,“可殺而不可辱”,到“打狗還看主人面”,“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等,關乎面子的警句格成百上千。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只要抓住這個,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抓住了辮子一樣,全身都跟著走動了。”

凡事需量力而行,如果為了面子上過得去,而做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最後只能落得個活受的下場,追悔莫及。

德國漢學家馬特斯教授曾對此有過精闢論述:“中國人的面子,就是一種角色期待……中國人是作為角色而存在的,而不是作為人本身而存在的……”能夠以某種方式滿足自我的角色期待,就是有面子。愛面子有其良性的一面,一般說來,本來愛面子、講面子是人的一種“本能”,屬於正常的心理需求,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

但是如果過分地“愛面子”甚至達到了“活受罪”的程度,面子本身所承載的正面意義,就會產生異化,走向生活與人性的負面。而那些虛榮心特別強的人,那些成就感特別強烈的人,那些權力慾強烈的人,紛紛使出十八般武藝,將面子硬撐到底,其結果大多得不償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