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醬紫FM】老物件,勿相忘

【醬紫FM】老物件,勿相忘

隨著歲月流逝,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捨不得丟棄的老物件。它們陪伴自己多年,已不僅僅是普通的生活用具,而且還彷彿是自己的多年“故人”。或許記錄著一段段人生故事,或許承載著樸實、美好的傳統文化,這些老物件值得我們“勿相忘”!

醬紫FM出品

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崔文燦

那天,到雜物間找一件什麼東西,突然看見兩隻用高粱秸紮成的箅子,靜靜掛在置物架上。當下我就愣在那裡,面前這兩隻秸箅那樣面熟、親切,又那麼陌生、疏遠。它倆處在不鏽鋼的、拋了光的、鍍了金的、塑膠的、精緻華美而琳琅滿目的現代家居用品中,雖鶴立雞群般顯眼,卻如此不協調。

這是兩件嶄新但散發著古舊氣息的老物件。儘管在廣州這座現代、開放、繁華的大都市,我已生活35個年頭了,飲食、氣候、穿著、禮儀、風俗等各個方面該是適應了的,可骨子裡的北方農民本性,吃穿說用上的老土味,就是難以消弭,時不時思緒就要回到鄉間和童年。那時的生活情趣也常常會無緣無故地闖到夢鄉里來——就像是我看到這兩隻箅子後所生髮的驚訝。

退回書房,我的心緒不平靜起來。記憶不由得就回到了數年前那次還鄉之行。

01

這兩隻箅子,還有尚未掛出來的大小兩隻掃帚、兩根擀麵杖,是前些年我回家探望母親時帶回來的。那年初冬,我開了車,載著妻子和兩隻貴賓小狗兵豆、胖子一起回家。老家,是與廣州相隔著兩千多里地的河南溫縣。

返回廣州那天,去時空蕩蕩的車廂和後備箱裡,裝了兩袋白麵、一袋花生、紅薯、南瓜、紅白蘿蔔、小米、綠豆、鐵棍山藥及香油。母親說,天冷,這些可吃的東西一時半會壞不了。

妻子和我都樂得合不攏嘴。她高興的是,婆婆家的這些土特產拿回去送一些給親朋好友,比刻意到商場和菜巿場買回來的,情分要重得多。而我所樂意的是,這些都帶著濃濃的故鄉味道。科學家曾經作過研究,人稟性難移而口味更加難改,這就是為什麼人會水土不服,為何百年餐飲老店一直會那麼地紅火的原因。

“甭慌,還有這幾樣東西帶上。”我已發動了車,母親又急匆匆走出來,手裡拿著兩隻箅子和一大一小兩把掃帚、一長一短兩支擀麵杖。

“好啊!”妻子高興,我感覺她是因為新奇。她從小在上海長大,這些物什現在在城裡很少見得到,也很少用得到。我忙從母親手裡接過。我是從心底裡喜歡這幾樣東西的。此刻車上所裝的其他東西,過上一段時日便會被消耗掉,但這些,尤其是那兩根擀麵杖,是可以用上幾輩子人的。對於我這樣念舊的人來說,以後看到它們,便如同看到了故鄉的草木春秋,會令我想起不計其數的故鄉故事來。

02

這些老舊生活用品,一般用木、竹、葦草和秸稈做成。

木料,除卻修房蓋屋,做傢俱、農具,還能做成更多家庭日用品,譬如用來計量糧食和麵粉的升、鬥,用於挑水的桶,盛飯的勺、碗,木筷子、木托盤。其厚重、細膩、溫潤的質感,使用起來既稱手又不懼怕偶爾失手的摔砸。家鄉人所使用的木質鍋蓋,散發出的如木之馨,和著飯菜的香、爐膛裡噴湧而出的煙火氣,最後入口的吃食,經其層層醇化,也是如此之新鮮、美味、可口。

而用竹子編或做出的物什就尤為繁多了,諸如竹床、竹椅、竹箱、竹籃、竹蓆、竹簾、竹箅、竹笊、竹筷子、竹扇子,目之所及,十有二三。它們或編得精緻,或做得古樸;或結構靈巧,或大氣厚重,用之愈久,如塗了油般光亮鑑人。那竹篾編就的竹蓆子,每當盛夏來臨,鋪於床或張在地,用開水中撈出的溼毛巾擦過,躺上去絲絲的涼。一覺醒來,雖然大腿、肩背、胳膊甚或臉頰,會被它硌出道道紅白印痕,但那睡的香甜和舒坦還是令人久久地回味。

【醬紫FM】老物件,勿相忘

麥秸、高粱秸、葦草、柳條,也都是編制和扎制各式物什的原始材料。麥秸編草帽,葦草編墊片,柳條編筐,高粱秸扎箅子。如果用上了高粱頭上的纓,則可以用來扎制大小掃帚。小掃帚洗鍋、刷碗、掃床,大掃帚掃地、掃屋、掃牆。此外,葦草還能編草蓆、箅子,搓草繩;高粱秕子也還能編出不錯的涼蓆。

每年冬天,各種農活輕閒下來,短暫沉寂之後的鄉村因為榨油、下粉條、做豆腐、打鐵、熬糖等小作坊相繼開張,再次變得喧囂和火熱。冬陽燦爛的街頭,絡繹不絕走來編織、扎制、木作手藝的各色匠人,他們或肩挑擔子,或推或拉獨輪車架子車,以吆喝聲、梆子聲、搖鈴聲代替叫賣聲,也此起彼伏。鄉親們抱著竹、木、秸稈、柳條、葦草走出家門,箍桶的、銑錠的、編筐的、扎掃帚和箅子的,或一字兒排開,或街頭巷尾各自為攤,要麼叮叮咣咣,要麼飛針走線,要麼銑車嗡嗡。每處攤子前無不站滿邊曬著太陽邊看新奇的大人小孩。原本在寒風中不免蕭然冷落的村莊,頓時便熱鬧、溫暖和活躍起來。而在這一錘一剪、一錐一線、一刀一鋸中,他們無不注入其獨運的匠心、殷殷鄉梓情懷和技藝至臻的求索。

03

街坊鄰居中亦不乏有木作和扎編這些物件的多面手,他們會趁著雨天或者颳風下雪的日子,自個兒躲在家裡動起手來。我家裡的大小掃帚、高粱秸箅子、針線筐就是母親和姐姐閒暇時自己動手所做,父親則是編織葦蓆的高手。

我19歲當兵之前,家中所用大多數物件都是這些原生態竹木秸葦純手工做出。製作這些老物件,材質單純、工具簡單,刀鋸剪錐錘銼,線釘卯榫鑿膠,外加必要的火烤、水浸,以使其易於彎曲。那時的鄉親們並不知曉使用這些老物什是環保,但這些物件著實讓他們少花了不少錢,且便宜又結實耐用,他們心裡面卻是清楚的。

現在,即便是在普通的鄉村,其鍋碗瓢勺盆也大多用上了不鏽鋼,還有玻璃杯、盤,塑膠餐盒、筷子,塗滿了甲醇的夾板傢俱。它們光亮、華麗、氣派,亦不失結實耐用。但我總是覺得缺少了些什麼,與居家過日子的生活氣氛、煙霧籠罩的煙火氣息、氳氤安逸的飯菜氣味,是如此不相稱、不協調、不般配。原先,那些粗糲的陶碗、杯盤,那些糙手的木勺、竹筷,那些散發著桐油味兒的紙傘、斗笠,那些躺下去舒適、坐上去舒服的竹蓆子、木椅子等老物件,每一件無不隱藏著極為珍貴的民族歷史記憶和連綿不絕的傳統文化。這也許正是那些個機器制的精鋼、塑膠等現代生活物品裡所缺乏的吧。

我生活在幸福的都市,靈魂卻還在努力地捕捉著故鄉的影子。如此,我是否可以在這說上一句:老物件,勿相忘呢?

作者 | 謝新源

圖片 | 視覺中國

編輯 | 婷婷

審籤 | 魯釔山

猜你喜歡

按以下步驟

原標題:《【醬紫FM】老物件,勿相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