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半月談丨護林員:青山未老人先老

半月談丨護林員:青山未老人先老

半月談記者跟隨護林員巡山,一行人走向森林深處

半月談記者柯高陽周文衝

在深山密林之中,有一群叫做護林員的人,為守護山林寶藏默默奉獻。201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國有林場現有管護站點33914個,管護林地面積8。7億畝,常駐護林人員16萬餘人。半月談記者近日來到重慶武隆區白馬山國有林場,走近這群可愛可敬的山林“衛士”。

踏遍青山人“先老”

白馬山林場始建於1958年,下設竹壩、紅廟、黃白淌3個管護站,每個管護站都有護林員24小時值班。在竹壩管護站,半月談記者見到了站長劉春濤,他是站裡唯一的護林員。

“我們日常的工作就是白天巡山,晚上值班。”劉春濤說,上世紀90年代剛到林場工作的時候,巡山全靠兩條腿步行,每天步行二三十公里,每週一早上從林場場部出發,直到週日下午才巡完一圈。

“如今是車巡與步巡相結合,開著摩托車和皮卡車巡山。”20多年來常與劉春濤一起搭班巡林的白馬山林場副場長侯恩忠說,以往需要步行一週的巡山路線,開皮卡車只需要一天。

半月談記者發現,侯恩忠、劉春濤雙手粗糙、面板黝黑,兩位40多歲的護林員,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大很多。

為了實地體驗護林員們的工作日常,半月談記者跟隨兩人一同步行巡山。連日的雨水剛過,巡山的便道有些泥濘,鞋子很快就髒了。劉春濤笑著說,他們平時就是“晴天一天汗,雨天一身泥”,餓了就吃乾糧、野果,渴了就喝林間隨處可見的山泉水。

沒走多遠,半月談記者隨身攜帶的手機就變成“無訊號”。侯恩忠說,山林裡沒訊號是常有的事,真的是“叫天天不應”。林場因此規定,每次巡山一般兩到三人一組,以便相互照應。

越冬難、吃水難,休假更難

白馬山冬長夏短,除了盛夏的七八月份,幾乎終日雲霧繚繞,冬季平均溫度在零下10℃,冬雪期長達3個多月,大雪封山更是常有的事。

海拔1300米的車盤村林場駐地,是白馬山林場硬體最“豪華”的所在。說是豪華,其實也就是一棟建於1983年的四層小樓,一樓是倉庫,二樓是辦公室、值班室,三樓四樓則是職工宿舍。

走進小樓,半月談記者發現臺階很是溼滑,只能扶著欄杆緩步上樓。在三樓侯恩忠的宿舍裡,只有簡單的一張床、一個小桌,桌臺上擺著的漱口杯還是他20多年前退伍帶回來的,一直用到現在。房間裡唯一的電器是一臺烤火器。“這可是寶貝,白馬山上溼氣重、天氣涼,一年裡有大半年要烤火。”侯恩忠說。

吃水也是難題。由於沒通自來水,林場駐地的供水全靠附近的一口山泉蓄水池。遇到夏天用水量大、供水不足,就只能用皮卡車去十幾公里外的地方運水。

在白馬山林場,護林員實行輪休制度,每人每月按規定休息8天,但少有護林員能夠休滿。遇上夏天森林防火工作最重的時候,林場必須全員在崗,任何人不得休假。

盼提高巡護能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白馬山林場的巡林條件也有了改善。2017年,林場出資對車盤村林場駐地樓房外立面進行改造,護林員們的生活條件有所改觀。在最偏遠的黃白淌管護站,護林員們還用上了海事衛星電話。劉春濤也在去年搬進了新修的管護站工作,在新房子裡過上了第一個春節。

採訪中,護林員們表達了對未來工作的期待。劉春濤說,當務之急是提高巡護能力,安裝影片監控系統,更好地守護好白馬山10萬餘畝森林。目前林場配備了一臺皮卡車和一臺獵豹越野車,兩輛車都跑了40多萬公里,加之車齡較大,巡林時發生故障的情況越來越多,急需更換。

提高巡護能力還需要更多人手。侯恩重說,目前白馬山林場是林業部門下屬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共有20個編制,但因部分人員到外地學習、或被借調到上級機關工作,實際在崗人員只有十五六人。最近十幾年,林場只在2015年新招了5名工作人員,因工作條件相對艱苦,目前只剩下2人還在林場工作。

提高福利待遇也是大家共同的期盼。護林員們反映,由於種種原因,他們本應享受的下鄉補助、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有毒有害作業崗位津貼等,實際上未能享受到,希望能得到落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