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乾隆帝颳起官場風暴因皇后猝死遷怒官員?不,目的是藉機整肅吏治

導讀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乾隆帝原配嫡後,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贈郡王銜傅恆之姊。乾隆皇帝對其“敬服,鍾愛異常”。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 ,乾隆皇帝偕孝賢皇后東巡泰山。此次東巡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登臨泰山封禪,而是為孝賢皇后還願,同時到闕里謁孔廟並舉行盛大的釋奠典禮。當然,恭奉皇太后,遊覽名勝古蹟,考察民情戎政也是此次東巡的目的之一。

但是,此次東巡卻成了乾隆皇帝的傷心之旅。

乾隆帝颳起官場風暴因皇后猝死遷怒官員?不,目的是藉機整肅吏治

三月初八日,乾隆皇帝一行浩浩蕩蕩踏上了回京之路。至三月十一日,在還未到達京城之時,

孝賢皇后就香消玉散,病死於船上,時年僅37歲。

影與形兮離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對嬪嬙兮想芳型,顧和敬兮憐弱質。……——《述悲賦》

孝賢皇后的突然離世令乾隆皇帝極度悲痛,為了顯示隆重,乾隆皇帝要求提高喪儀規格。最終,喪儀打破了清朝入關以來,皇后去世時外省不舉哀服喪的慣例,要求天下臣民一律為孝賢皇后服喪,

同時規定文武官員百日之內不準剃髮(滿族舊習)。

但是,很多官員沒有執行喪期不準剃髮的滿族舊習,百日未滿就開始剃髮。而且各省主動要求進京參加葬禮的督撫大員太少。而更令乾隆皇帝惱火的是,在舉行祭奠典禮的時候,到場的朝廷大臣竟不到一半人。在這種情況下,乾隆皇帝便決定颳起一次“官場風暴”。

隨後,乾隆皇帝殺雞儆猴,以鐵腕手段處死了知法犯法,公然在百日之內剃髮的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以及湖廣總督塞楞額兩位高官。另外,

乾隆皇帝又吹毛求疵,以各種理由懲罰了包括皇長子和皇三子在內的多名官員

那麼問題來了,乾隆皇帝親自颳起“官場風暴”,並對官員痛下重典,是因為孝賢皇后的猝死令他悲傷過度,從而遷怒於官員之舉嗎?

乾隆帝颳起官場風暴因皇后猝死遷怒官員?不,目的是藉機整肅吏治

乾隆皇帝是因孝賢皇后猝死而遷怒於官員嗎?

“今皇后之事。朕哀則哀矣。而飲食起居用人理事如常。····朕豈遷怒之主乎。果使遷怒。當怒御醫進藥之輩。何怒於百日內剃頭之人。更何怒於金文淳”。——《清實錄》

在《清實錄》中,乾隆皇帝就駁斥了他是因皇后猝死惱羞成怒,從而遷怒於官員的說法。他的理由很充分:如果要遷怒,也是遷怒於御醫以及進湯藥的人,而不會遷怒於在百日之內剃頭之人。同時,

乾隆皇帝也亮明態度:

有人加朕以惡名。朕亦不避

”。

如果我們仔細研讀史書,就會發現,乾隆皇帝的宣告並不是在自辯,而是在敘述事實。實際上,他確實是沒有遷怒於官員的理由及動機。

1、東巡的策劃人是乾隆帝本人,他無遷怒於官員的理由

朕以來年孟春月東巡狩,因溯洙泗……親奉鑾輿,秩於岱宗,旋蹕青齊,觀風布澤”——《清高宗實錄》

此次東巡的策劃人正是乾隆帝本人。而且,孝賢皇后在濟南時就已經病倒,最終也是乾隆帝決定要繼續趕路回京,這才導致了孝賢皇后猝死於路上。所以,

乾隆帝本人才是孝賢皇后猝死的最大責任人。

乾隆帝颳起官場風暴因皇后猝死遷怒官員?不,目的是藉機整肅吏治

另外,負責給孝賢皇后看病開藥方的人是宮廷御醫,而負責煮藥的人則是孝賢皇后的貼身宮女。所以,宮廷御醫以及孝賢皇后的貼身宮女,原則上也是孝賢皇后猝死的責任人之一。

所以,孝賢皇后猝死的責任人是乾隆帝、宮廷御醫或孝賢皇后的貼身宮女,而是其它官員無關。這點乾隆帝本人也是心如明鏡,所以他才說出

果使遷怒。當怒御醫進藥之輩”這樣的話。

2、乾隆帝執政初期英明神武

乾隆皇帝登基時已25歲,正值風華正茂的年齡。他也不負眾望,在執政初期就敢於直面前兩朝特別是雍正朝的一些弊政,並加以妥善解決。

為了緩和雍正時期造成的政治緊張氣氛,調節矛盾,乾隆帝展現出了他以大局為重的廣闊胸懷。

他不惜推翻雍正帝的錯誤決定,首先釋放了一批前朝的政治犯(雍正帝政敵),而且赦免了因貽誤軍機而被雍正帝判了死罪的嶽鍾琪、傅爾丹,賜予允禟等公爵,

顯示出了乾隆帝的魄力。

在經濟方面,乾隆皇帝也對症下藥,實施了重農桑、恤商、允許開設金融機構的政策。

從而使乾隆朝的政治、經濟在康熙、雍正兩朝的基礎上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乾隆帝颳起官場風暴因皇后猝死遷怒官員?不,目的是藉機整肅吏治

在邊疆問題上,乾隆皇帝態度強硬,秉持寸土不讓的原則。他恢復了木蘭的軍事傳統,以保持軍隊的戰鬥力;平定貴州苗疆之亂,收復了上瞻對、下瞻對地區。

扭轉了雍正朝在邊疆問題上的被動局面。

乾隆皇帝執政初期的表現,用英明神武來形容也毫不為過。而更為重要的是,此時他已顯示出在政治上的高瞻遠矚。這樣一位英明的君主,怎麼會因皇后猝死而遷怒於無辜的官員呢?

3、乾隆帝雖與孝賢皇后鶼

情深,但卻不缺女人,他沒有遷怒官員的動機

草猶逮春綠,松不是新栽,舊日玉成侶,依然身傍陪。——《孝賢皇后陵酹酒》

在眾多后妃中,乾隆帝與孝賢皇后的感情是最好的,她備受乾隆寵愛。但是,孝賢皇后卻不是乾隆帝唯一寵愛的人;

事實上,乾隆帝在寵愛孝賢皇后的同時,至少還寵愛著孝賢皇后“玉成”於他的魏佳氏。

1748年三月份,孝賢皇后猝死於東巡迴京的路上。同年五月份,在皇后去世未滿百日的情況下,乾隆帝就迫不及待地將魏佳氏從令嬪晉封為令妃,就足以顯示出他對魏佳氏的寵愛。

綜上所述,孝賢皇后猝死的責任人並不是官員。而乾隆帝在孝賢皇后去世未滿百日的情況下,就迫不及待地將魏佳氏從令嬪晉封為令妃,

就充分說明了乾隆帝雖與孝賢皇后

鰈情深,但孝賢皇后並不是他唯一寵愛的人。

另外,乾隆帝在執政初期的施政表明,他是一位具有高瞻遠矚目光的君主,而不是一位小肚雞腸之人。

乾隆帝颳起官場風暴因皇后猝死遷怒官員?不,目的是藉機整肅吏治

所以,

乾隆帝不可能因為孝賢皇后的猝死,就不考慮後果地做出遷怒於官員,從而動搖清朝統治根基的糊塗之事,這不是英明神武的乾隆帝的風格,而從邏輯上也說不通。

事實上,乾隆帝在孝賢皇后喪期颳起“官場風暴”,是有明確的政治目的的。

乾隆帝為什麼要在孝賢皇后喪期颳起官場風暴?

乾隆十三、十四年間,為高宗生平的第一變,由寅畏小心,一切務從寬大而一變為生殺予奪,逞情而為。——《清朝的皇帝》

乾隆帝在執政初期,為了收攬人心,緩和因雍正朝苛政所造成的君臣緊張關係。他一改父親雍正的嚴苛作風,轉而採取對百姓實行仁政,對官員寬容開明的寬緩作風。在短時間內確實也達到了

收攬人心,緩和君臣矛盾的目的。

但在順利渡過磨合期,初步鞏固了統治地位後,乾隆帝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目標。而下一步,他要做的是要建立一支執行力強、絕對忠誠於自己的官吏隊伍,以實現君主集權的專制統治。

事實上,這也是封建王朝君主的一慣作法。

乾隆帝颳起官場風暴因皇后猝死遷怒官員?不,目的是藉機整肅吏治

1、乾隆帝已度過執政磨合期

乾隆皇帝在執政初期,對百姓實行仁政,對官員採取寬容開明的寬緩作風。並且妥善處理了雍正朝遺留下來,影響較大的公案,赦免了一批雍正時期的政治犯。

從而迅速收攬了人心,緩和了君臣矛盾。

在對外軍事上,乾隆帝認為“

非師旅征伐,則梗我王化者無以伏懲創,不敢抗幹

”。在這個指導原則下,他恢復木蘭秋獮的軍事傳統,以保持軍隊的戰鬥力。平定了貴州苗疆之亂,另外,在乾隆帝毫不妥協以及清廷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噶爾丹策零被迫主動請求議和;而在1745 年,乾隆帝又趁準噶爾部內亂之機

果斷出兵收復了上、下瞻對地區,

從而減輕了邊疆所面臨的軍事壓力。

在經濟方面,乾隆帝除了繼承康熙、雍正兩朝的重農政策外,還鼓勵農民開荒、擴大種植面積;在商業上也採取了恤商政策,並允許金融機構的存在。

從而使全國耕地面積擴大,人口激增,國庫充實,整個社會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在順利度過磨合期後,乾隆皇帝下一步就是整肅

吏治了。他需要的,只是一個切入的機會。

乾隆帝颳起官場風暴因皇后猝死遷怒官員?不,目的是藉機整肅吏治

2、官員對諭旨陽奉陰違

封建王朝的君主,對屬下陽奉陰違一向是零容忍,當年朱元璋為了杜絕官員貪汙現象,就不惜祭出將貪官剝皮的酷刑。而順利度過磨合期的乾隆帝,自然對陽奉陰違的行為也是零容忍。

但偏偏一些官員搞不清楚狀況,他們以為乾隆帝還是以前那個剛登基不久、和藹可親的青澀少年。於是,他們還是說一套做一套,悖逆諭旨。

殊不知,昔日的青澀少年此時已是三十而立的有為皇帝了。這時,悲劇就已經註定。

3、官員工作敷衍,毫無敬畏之心

乾隆帝十分重視文化,漢語水平極高,他一生共作詩41863首就是很好的證明。由於是行家,所以,他對公文的用詞不當也是零容忍。

但在孝賢皇后的喪事中,由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組成的堂堂翰林院,竟然在製做的皇后冊文中出現了錯別字的低階錯誤。而在撰擬皇后祭文時,又出現了用詞不當的失誤。這徹底惹怒了乾隆帝,一場官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綜上所述,乾隆皇帝在孝賢皇后喪期颳起“官場風暴”的目的,

就是為了整肅吏治,嚴肅官場紀律,建立一支執行力強、絕對忠誠於君主的官吏隊伍,以實現君主集權的專制統治。同時,這也是乾隆皇帝發出的一個明確訊號,那就是他的執政風格從寬容開明,向專制武斷轉變的開始。

乾隆帝颳起官場風暴因皇后猝死遷怒官員?不,目的是藉機整肅吏治

乾隆帝在“官場風暴”中採取的策略

乾隆帝要借孝賢皇后喪事的機會,達到完成整肅吏治,改變執政風格的的目標,並且又不會引起官員們的強烈反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

此時乾隆皇帝卻展現出其嫻熟的政治手段……。

1、殺雞儆猴:震懾官員

喪心悖逆,不唯一己敢於犯法,並所屬官弁同時效尤,棄常蔑禮,上下成風,深可駭異。——《清高宗實錄》

孝賢皇后去世後,乾隆帝明確發出諭旨,要求文武官員從奉到諭旨之日開始,在百日之內不準剃髮。但是,還未到百日期限,就有多位官員違制剃了頭髮。

這明目張膽的悖逆激怒了乾隆帝。

違制剃髮按律該斬,但是,乾隆帝也面臨難題。因為違制剃髮者接二連三出現,如果將這些人全部斬者,勢必會引起官場震盪,

甚至會危及大清的統治。

關鍵時刻,乾隆帝展現出了他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以及嫻熟的政治手段。

他採取殺雞儆猴的策略,只將兩名官職最高的違制剃髮者處以極刑,其它人則做革職處理。最終成功達到了既震懾了官員,又不會引發動亂的效果。

乾隆帝颳起官場風暴因皇后猝死遷怒官員?不,目的是藉機整肅吏治

2、嚴厲斥責皇子:以示一視同仁

“試看大阿哥年已二十一歲,此次於皇后大事,……稍具人子之心,當如何哀痛,乃大阿哥全不介意,只如照常當差,並無哀慕之忱。……今看三阿哥亦不滿意,年已十四歲,全無知識。”——《清史稿》

大阿哥永璜雖是皇長子,但從來都不是乾隆帝考慮立為儲君的物件,而三阿哥永璋也與大阿哥同病相憐。

乾隆帝藉口大阿哥、三阿哥在孝賢皇后去世後,毫無哀慕之誠,對兩人加以嚴厲斥責。

並對兩位皇子的老師進行罰俸處理,以示懲戒。

不僅如此,乾隆帝還當即宣佈:“

此二人斷不可承續大統

”。這對兩位皇子既是羞辱,也相當於判了兩位皇子的死緩。果然,

幾年後,兩位皇子都鬱鬱而終了。

在策略上,乾隆帝當眾呵斥皇子,並對皇子的老師進行罰俸的行為,確實達到了震懾其它官員的目的。此後,官員們開始變得戰戰兢兢了。

乾隆帝颳起官場風暴因皇后猝死遷怒官員?不,目的是藉機整肅吏治

3、將刑部、工部一窩端:使官員心存敬畏,膽戰心驚

乾隆帝在閱看翰林院製作的皇后冊文時,發現在滿文譯文中,由於官員的疏忽,竟出現將“皇妣”一詞譯成“先太后”的低階錯誤。這種由官員心不在焉而引起的錯誤,是追求完美的乾隆帝絕不能接受的。

於是,暴怒的乾隆帝就將刑部來了個連窩端:將刑部尚書處死,其它人作革職處理。

隨後,乾隆帝又以工部辦理的皇后冊寶存在“製造甚用粗陋”為由,再次出手,將工部全堂問罪。最後,乾隆帝再次吹毛求疵,藉口翰林院撰擬的皇后祭文存在用字不當,對相關官員進行罰俸處理。

關注細節的乾隆帝讓朝廷大臣們抓狂,但又沒有效的辦法避免。在這種情況下,官員們認為,唯有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所以,官員們開始變得膽戰心驚,謹小慎微了。

綜上所述,由於乾隆帝在由他親自颳起的“官場風暴”中,採取了正確的策略,最終成功達到既整肅了吏治,又改變了執政風格的目標。

乾隆帝颳起官場風暴因皇后猝死遷怒官員?不,目的是藉機整肅吏治

結語

乾隆帝在孝賢皇后去世(猝死)後,親自颳起了一場“官場風暴”。在這場風暴中,乾隆帝雷厲風行,採取包括罰俸、降級、革職、流放、賜死、斬立決等手段來整肅吏治,

徹底整治了官員們陽奉陰違,在工作中“不留心檢點,草率塞責”等行為。

經過整肅後,官員們開始變得膽戰心驚、戰戰兢兢,對皇帝畏之如虎,從而完全效忠於乾隆帝(至少表面上是)。

另一方面,乾隆帝也達到了將他的施政風格,從初期的“一切務從寬大而一”,向中後期的“生殺予奪,逞情而為”轉變。

最後,透過乾隆帝的所作所為,我們可清晰看出,他借孝賢皇后去世的時機颳起“官場風暴”。目的是為了整肅吏治,並不是他因為皇后之死而遷怒官員之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