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鐵面御史”趙抃,留給人們的形象比包拯有過之而無不及

北宋的那些大官小吏、皇親國戚,是不敢輕易違規、違紀、違法的。為什麼?因為朝中有一批御史,他們為人正直,立朝剛毅,以彈劾和糾察百官為己任,讓人聞風喪膽。

像包拯擔任御史,就彈劾過三司使張方平、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而同時期另一位御史趙,則比包拯更剛、更直、更“黑,不僅彈劾過樞密使、參知政事等炙手可熱的高官,甚至包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前後彈劾十餘人,個個落職罷官。

“鐵面御史”趙抃,留給人們的形象比包拯有過之而無不及

凡有違規、違紀、違法哪怕生活不檢點者,不管你位置多高、權力多大、皇帝多麼寵幸,一律照彈不誤,人稱“鐵面御史”。趙是浙江衢州人,進士出身,歷任武安軍節度推官、殿中侍御史、右司諫、知成都等職,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

“鐵面御史”趙抃,留給人們的形象比包拯有過之而無不及

趙寫過一首《廉泉》詩:“歲旱江潢萬井汙,此泉深淨肯清渝。伯夷死後泉流在,能使貪人一飲無。”詩以言志,這表明,趙把打擊貪官汙吏、營造清廉世界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立志要當宋朝官場的“清潔工”。1054年,朝中發生了一件驚天命案,因為涉及到宰相,顯得尤其弔詭與神秘。

“鐵面御史”趙抃,留給人們的形象比包拯有過之而無不及

事情是這樣的,宰相陳執中有一位愛妾叫阿張,其侍女迎兒因犯小過,遭到阿張殘酷而持久的鞭打,可憐的迎兒被折磨致死。堂堂宰相府竟然鞭死侍女,一時京城內外,輿論譁然。而且,當有人告狀、審案官員要求宰相府的證人到場時,陳執中甚至軟禁證人,使獄官無法對證,嚴重干擾司法。趙聞之拍案而起,立即以“違朝廷之法,立私門之威”的罪名彈劾陳執中,要求罷免其宰相職務。只是,皇帝宋仁宗有意偏袒陳執中,非但沒免去他的宰相職務,反而“詔罷獄”,替他開脫。

“鐵面御史”趙抃,留給人們的形象比包拯有過之而無不及

1055年,鐵了心的趙,又在短短半年多時間裡,以“不學無術、錯置顛倒、私仇嫌隙、家聲狼藉”等八大罪狀,連續十二次上書,終於將陳執中拉下馬,使他罷官去朝。趙彈劾不避權幸,不但表現在對法律尊嚴的捍衛上,而且表現在對官員形象、朝廷綱紀的維護上。三司使王拱辰出使遼國,作為外交使節,他卻在參加遼國的招待宴會上荒誕不經,“痛飲深夜,席上聯句,語同俳優”(《續資治通鑑長編》),既敗壞了形象,又有傷國體。儘管宋仁宗特別喜愛王拱辰(他是宋仁宗欽命的狀元,原名王拱壽,宋仁宗為其改名王拱辰),但趙毫無畏懼,上書彈劾,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連續上書,不依不饒,結果,王拱辰被降職永興軍。

“鐵面御史”趙抃,留給人們的形象比包拯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外,遭到趙多次轟炸和大膽彈劾的,還包括樞密使王德用、翰林學士李淑、樞密副使陳昇之等許多聲名赫赫的高官,他們皆以被罷官告終。從這些劍拔弩張的彈劾事例看來,趙留給人們的形象似乎比包拯有過之而無不及,黑臉一張、鐵板一塊,毫無人情世故可言。然而,細讀史書卻發現趙並不是一個刻薄呆板的老頑固,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毅、果敢、決絕,而在許多具體事務中又不失其靈活性,尤其是對執法的審慎,以及對生命的珍惜。

“鐵面御史”趙抃,留給人們的形象比包拯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任武安軍節度推官時,就遇到過一個很特別的案子,個人偽造印章,被官府逮捕,初審意見認為應該判死刑。他詳細瞭解案情後,否決了這個初判。他認為,此人仿造印章在朝廷大赦以前,而使用則在大赦以後,大赦以前仿造沒使用,按律不當死,大赦以後使用沒偽造,按律也不當死。於是,他與眾官商議,免去此人死罪,挽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

“鐵面御史”趙抃,留給人們的形象比包拯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以看出,他不但有一張正義的臉,而且有一顆仁慈的心。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趙不僅在中央任過要職,還任過多地一把手,遊宦官場四十餘年,從來不像那些同僚一樣,用騾馬帆舟往家裡拉東西,無論從油水多足的地方離任,僅僅只有“一琴一鶴自隨”。

小編覺得,“一琴一鶴”,或許就是這位“鐵面御史”寫在人生道路上的廉政責任報告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