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山裡“放牛娃”輾轉過多個城市,幹過每月200元的工作 如今,他在杭州買了房子和車子,管著200多個攤位……武林夜市春節不打烊 “網紅夜市”背後的男人是個傳奇

都市快報訊 走江湖,舊時民間指以賣藝、相面、算卦、賣藥等為職業,走南闖北、來往各地謀求生活。

葉連忠身上有江湖氣。

這是他走江湖多年,沾在身上的特質,讓你看到他,就想聊些巷裡街頭的瑣碎,而他也往往接得住話茬——用老陳的話來說,這叫“機靈勁兒”。

老陳是武林夜市的負責人,葉連忠是他的得意干將,也是夜市的總經理兼新任黨支部書記。近段時間,他們響應號召,鼓勵外地攤主留杭過年,武林夜市過年不打烊(年三十、年初一休息,年初二起正常營業,每天10:00-21:00)。

老家在麗水的葉連忠,打算回家吃個年夜飯,初一就回來。

為什麼這麼拼?

他說,因為以前沒想過,生活會從縫隙裡開出花兒來,所以倍加珍惜。因為,他曾是農村裡的“放牛娃”,但來到杭州,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最早是打工人:做過裁縫、蛋糕師、油漆工

父母以為他在學藝,只有他知道含金量很低

葉連忠,1982年出生,1999年來到杭州。

他的家庭比較窮困,父母都是淳樸的農民,也沒有讀過什麼書。在他7歲以前,家裡經常吃不到一整碗白米飯,用一半番薯粉,或者土豆湊合,直到上了小學才有所改善。

“我小時候養了好幾年牛。有一年家裡要賣牛,牛在圈裡不肯出來,只好我去拉,我至今還記得牛流淚了。”但是,對他們一家人來說,賣牛是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再不捨也沒辦法。

葉連忠初三那年,考上了當地的職業技校,但為了補貼家用,他放棄了入學,跟著同學的媽媽去江蘇常熟學工。

“說是學徒,其實就是打工人,在裁縫廠裡做著流水線工作,學不到東西。”做了半年,他又在廠里老板的介紹下,去四川一家蛋糕店做蛋糕。200塊錢一個月,做了一年,“在我們長輩的傳統觀念裡,會一項技能,就多了一個‘飯碗’,所以他們是很支援我去做工的,但只有我知道這個‘飯碗’沒有含金量,不牢靠。”

此後,他又回到家鄉,跟著老鄉學做油漆,後來跟著同鄉的死黨到杭州打拼。

跟之前兩次打工經歷不同,到杭州後,他跟死黨住在一起,終於不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而且起初住在瓜山,那時上塘高架還沒有建,四周是農田,住的是木房子,跟家鄉的環境很像。

就這樣,葉連忠在宋城找了一份油漆工的工作,等晚上有演出時,還去劇院幫忙,賺點外快。這份工作他做的時間比較長,也許是看每天來往遊客多,他狠了狠心,四處借了近20萬元,租下了宋城的一家賣貝殼、蝴蝶標本的店,還有一家飯店。

但沒想到,這個決定讓他虧了10萬元。

選擇成為生意人:

在宋城第一次做生意虧了

為了還債入夜市,做手機貼膜

因為經驗不足,宋城的兩家店並沒有帶來想象中的“日進斗金”,反而逐漸入不敷出。

閉店後,欠了一屁股債的葉連忠只好從小生意做起,先在東站邊做批發,後來輾轉大關夜市、吳山夜市擺攤。

2012年,“馬路集市”武林夜市開始轉型,從過節才出攤向常態化經營轉變,舉辦了一場活動。葉連忠收到了活動的傳單——招一些攤位去龍游路上擺。

那會兒,葉連忠是做手機貼膜的,他幹活細緻,貼膜過程中還記得把話筒擦一擦,這些小細節博得了顧客的好感,“小葉貼膜”當時是吳山夜市響噹噹的牌子。

他報了名,報名單中跟他同業態的攤位一共有7家,最終武林夜市選中了他。這也成了葉連忠人生巨大的轉折點。

“到武林夜市第一年,我娶了妻子,更迫切地想要賺錢。”他幾乎天天出攤,熱情地招徠顧客,做好手頭的每一筆生意……

2013年底,一天,很突然的,夜市的董事長老陳問他“你要不要幫我做招商。”

原來,當時夜市前總經理換了份工作,這個職位就空了出來。

“我只會賣東西啊。”

“沒關係,你做做看,不行背後還有我。”

葉連忠不知道,平時他下意識的舉動,都被老陳看在了眼裡,例如下雨了,葉連忠會幫著夜市管理團隊一起搭棚,他不管自己攤位有沒有淋到,先去幫別人搭。這樣的“大氣”,是老陳最看重的品質。

被選中為管理者:老陳打磨了他的稜角

“武林夜市一家親”,夜市走上企業化經營道路

彼時的葉連忠對“大氣”還沒有概念。

剛加入夜市的管理團隊,他做得舉步維艱。“我是從商戶被提拔上來的,年紀又輕,有些老商戶起初就不認。特別是做手機配件的同行,哪怕我發現了他們的問題,有權力撤他們的攤,但我也不敢,怕被說成徇私。”起步期,葉連忠常常很鬱悶,事情堆心裡想不開。

“直到陳總對我說,你要管理商戶,首先要引導商戶,把我們的企業文化‘武林夜市一家親’貫徹下去,讓他們把你當家人了,話就好說開了。”

從這番話中,葉連忠抓到了職業生涯的一束光,驅散了他的迷惑。他開始試著改變:

儘管自己開著一個手機配件攤,也會把他的生意經跟同行分享,還會教他們怎麼佈置攤位,幫大家一起做好生意。如此一來,有些原本做得不規範的商戶,反而開始不好意思了,主動整改了問題。

不僅如此,從那個時候起,在武林夜市的商戶都生出一種奇怪的感覺:好像自己不是在擺地攤,而是在公司上班。

武林夜市制訂了“先行賠付”機制,顧客消費就跟在商場裡一樣,遇到問題可以找管理團隊兜底;逢年過節的,商戶們都會收到夜市的節日禮,每年還有2次集體出遊的機會;還有去年,夜市鼓勵商戶們嘗試電商直播,為每一位報名的商戶都採購了直播裝置還安排了專業的培訓……

這種感覺,就像全體都擰成一股繩,一起朝著一個目標在奮鬥。

新上任黨支部書記:感激武林夜市改變了人生

帶領支部黨員每年至少做6件好事

如今,武林夜市運營走上正軌,日常攤位數達到了200餘個,抖音賬號也吸引了14萬粉絲,線上線下一個也沒落下。

但轉入管理崗後,葉連忠的休息時間就變得很少。早上10點醒來,先把微信上的一溜未讀“紅點”點完;下午到辦公室,寫招商廣告等材料;出攤後就到現場,做場地監督、沿街安保等;晚上閉市後,留下來做掃尾工作,半夜1點到家是常態。

在葉連忠妻子的眼裡,丈夫就是個“沒有自理能力的人”,因為常常不記得要吃飯。

但對於這一份持續了多年的忙碌,葉連忠很感激。除了他在武林夜市實現了“五子登科”,迎娶了妻子、生下了孩子、賺到了票子、買到了房子、購得了車子,更重要的是,這裡徹底改變了一位“農村放牛娃”的命運。

今年,葉連忠剛經歷了一樁大事:武林夜市黨支部成立了,他是黨支部書記。這標誌著,夜市又一次化散為整的邁進,意味著他們有了新的政治性目標。

等年初一回杭後,葉連忠就要開始準備福字、對聯還有糧油等年貨,因為他要和武林夜市黨支部的黨員們一起,去社群慰問特殊家庭。

老陳對葉連忠說:“成立黨支部了,更應該有黨性覺悟,每年至少做6件好事。”

今後,武林夜市計劃將匠作互動帶入社群,讓更多居民體驗非遺手作的樂趣,不僅挖掘孩子們的興趣點,也豐富大人們的業餘時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