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權傾朝野的大宦官是怎樣煉成的?細說大明朝三位臭名昭著的大太監

太監在世人眼中,似乎一般都是一副欠揍的嘴臉,而事實上他們不僅如此,還能禍國殃民。在東漢末年,唐代末年都曾有過宦官干政的情況發生,而明代的宦官更是手眼通天,有的甚至可以超越皇權,權傾朝野、無人匹敵。不過最後的結果大多一樣,倒臺後的太監一般聲名狼藉,被後人鄙視。

一、王振

正統年間,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太監王振,這其中的根源在於朱祁鎮的父親,明宣宗朱瞻基為了制衡文官,就開始教太監們讀書。流氓不可怕,而有文化的流氓就非常嚇人了。

權傾朝野的大宦官是怎樣煉成的?細說大明朝三位臭名昭著的大太監

(東廠太監王振畫像)

在朱祁鎮小的時候,王振就服侍在他的左右,關係親密,所以在朱祁鎮繼位之後,非常信任王振,把很多軍國大事都交給了王振來處理。

王振得寵一方面在於他比較世故、狡黠,通於權謀詭計。另一方面王振在入宮之前是讀過書的,在太監堆裡是出類拔萃的,所以才慢慢得到重用。朱祁鎮剛剛上位的時候年齡太小,才8歲,這就給了王振可乘之機,隨即掌握朝廷軍政大權。職位是司禮監掌印太監,貪汙受賄更是王振的拿手好戲。

權傾朝野的大宦官是怎樣煉成的?細說大明朝三位臭名昭著的大太監

(明英宗朱祁鎮被俘)

隨著時間流逝,錢也撈夠了,權力也做到了頂點,王振就想著留名青史。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來大明朝貢,交易馬匹,交易的時候發生矛盾,隨即瓦剌挑起事端。瓦剌首領也先率領大軍來襲,王振聽到訊息後不急反喜,因為他非常崇拜永樂大帝,想正好趁此機會馳騁疆場,留個好名聲。

太監官職再大,也不能率兵上戰場,於是他鼓動皇帝朱祁鎮親征,糊塗的朱祁鎮就這麼聽從了王振的建議。明軍出動了幾乎全部主力部隊二十萬,跟隨皇帝親征,其中包括大量的朝廷高階官員,比如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等。雖說是皇帝親征,但軍隊的實際指揮權在王振手中,他好大喜功,屢次指揮失誤,在土木堡和瓦剌軍遭遇,明軍大敗,明英宗也被瓦剌所俘。

土木堡之變讓明軍喪失大量主力部隊,元氣大傷,好在王振實在不得軍心,在亂軍之中被部將所殺。此時的朱祁鎮被瓦剌首領也先俘虜,大明朝廷大亂,要不是兵部侍郎于謙挺身而出,那麼京城將十分危急。王振就是是這麼一個禍國殃民的太監,既能禍亂朝綱,還能在軍國大事上指手畫腳,在歷史上實屬罕見。

二、劉瑾

正德年間的另一個大宦官就是劉瑾,劉公公同樣是鑽空子奪取的大權,正德帝是個最喜歡玩的皇帝。弘治帝朱佑樘是一位明君,由於朱佑樘忙於政務,根本無暇管他的兒子朱厚照,寵愛過度,以至於在朱厚照坐上皇位之後依舊是他玩他的。為了取悅皇帝,劉瑾幫助皇帝建造了豹房等娛樂設施,正德帝一高興就升了劉瑾的官職。

權傾朝野的大宦官是怎樣煉成的?細說大明朝三位臭名昭著的大太監

(劉瑾劇照)

劉瑾不僅僅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最厲害的是劉瑾還有團營的一部分軍權,團營是守衛京城衛隊,是土木堡之變之後設立的,其目的是保護京城的安全,太監擁有軍權是非常可怕的。劉瑾並不安於現狀,而是大力培育自己的勢力,內宮中最大的八個太監,號稱“八虎”,這其中劉瑾權勢最大,還包括張永、谷大用等人。

劉瑾掌握大權自然下一步就得撈錢了,貪汙受賄,並且來京辦事的官員,每次必須都要給劉公公送禮,從幾千兩到上萬兩不等。當然劉瑾並不是沒有敵人的,偌大的文官集團就是他的敵人,你乾的壞事那麼多,肯定是要被人彈劾的,文官也不是吃素的,劉健、謝謙、李東陽都曾上疏彈劾。不過因為劉瑾得皇帝寵信,劉健、謝謙別逼辭職回家,只剩下李東陽。

權傾朝野的大宦官是怎樣煉成的?細說大明朝三位臭名昭著的大太監

(于謙畫像)

劉公公掌握特務機關,西廠復立,提督太監是谷大用,東廠提督太監馬永成都是八虎之一,劉瑾設立的內行廠,權力在東廠西廠之上,一時間朝廷上下聞之色變。這些特務機關到處搜捕官員,打擊異己,劉公公權傾天下,甚至有人稱他為“立皇帝”。明代的宦官大多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因為宦官的權力出自皇權,而且太監在宮中是很難出去的。

後來“八虎”內部出現矛盾,張永聯合楊一清、李東陽等人,設計扳倒了劉瑾,劉瑾的家被抄,還搜出的數百萬銀兩,還有各種武器、偽造的玉璽等物。在證據面前,正德帝只有殺掉劉瑾,最後劉公公被判處凌遲,被割了3357刀,也算罪有應得。

三、魏忠賢

最後一位太監就是明末的著名宦官魏忠賢,他的故事可能在影視劇中最多,他也是明代太監中權勢最大的一個。和正德帝類似,天啟帝的愛好是做木匠,術業有專攻,天啟帝自己也可能會發現,他其實並不是適合做皇帝,而適合做個木匠師傅。

權傾朝野的大宦官是怎樣煉成的?細說大明朝三位臭名昭著的大太監

(魏忠賢劇照)

上天就是這麼任性,非要他來做皇帝,奈何萬曆對子女教育不太在意,所以泰昌帝和天啟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魏忠賢不識字,天啟帝也同樣識字不多。一次,左副都御使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狀,魏公公知道彈劾內容之後也是嚇得要死,於是就把奏疏壓了下來。楊漣知道魏忠賢不可能讓皇帝看到奏疏,就造輿論壓力,把他的奏疏傳的到處都是,甚至連老百姓都唾罵魏忠賢。

這下事情搞大發了,天啟皇帝雖然在內宮做木匠,也並非什麼都不知道,得知此事後,就要魏忠賢把奏疏拿來讓他看。魏忠賢沒有辦法,就真的把奏疏給了天啟帝,天啟帝則讓身旁的太監讀來聽,這個太監也同樣是魏忠賢的人。原來魏公公忘記了天啟帝其實是個文盲,奏疏上的文字根本就認不全,於是楊漣上疏事件就這樣矇混過關了。

權傾朝野的大宦官是怎樣煉成的?細說大明朝三位臭名昭著的大太監

(東林黨六君子之楊漣)

在這之後,魏公公開始大力打壓東林黨人,誣陷忠臣,其中的“東林黨六君子”,全部被魏忠賢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而且都是暗殺,楊漣最後被“土囊壓身,鐵釘貫耳”,最後被鐵釘釘入額頭致死。

魏忠賢殘害忠臣的手段令人髮指。他藉助客氏爬上權力巔峰,被稱為九千九百歲,在朝廷上下胡所非為,整個朝堂幾乎全部都是閹黨在掌權。

最後還是崇禎上臺才滅掉了魏忠賢。縱覽大明一朝,出名的太監太多了,甚至有人說明朝就是最大的宦官帝國,雖然有些誇張,但也有些道理。宦官誤國自古就有,只是明代的宦官權勢最大,到了滿清入關之後,吸取了大明的教訓,宦官才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

參考資料:《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八·三案》 、《明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一·魏忠賢亂政》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