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姓李的我們,你知道李氏家族的歷史嗎?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陸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據中國大陸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統計);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姓李的我們,你知道李氏家族的歷史嗎?

人數統計

世界上有大約2-3億李姓人口,韓國、越南、朝鮮李僅次於金和阮,人口排第一位;在華人佔少數民族的美國,李姓竟排到22位,超過很多美國本土姓氏。儘管北方王姓已超過李姓,但南方及長江流域李姓都多於王姓,所以,2006-2013年國家民政部統計資料顯示,一直把李作為第一大姓,全世界的李姓人口聚在一起牽手能圍繞地球轉1。5圈。重要分支遷徙路線地區為:鹿邑、隴西(甘肅臨洮縣)、趙郡(河北邯鄲市西南)、福建上杭(從隴西遷出)、廣東、浙江、臺灣、東南亞。據2010年最新人口普查顯示,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9500餘萬,為中國第一大姓,約佔全國人口的7。9%。如果加上少數民族中的李姓和海外華裔李姓,李姓總人數超過1億,是當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大陸的李姓人口最集中分佈在河南省、陝西省、湖北省、寧夏與甘肅的河西走廊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潮汕地區等。

姓李的我們,你知道李氏家族的歷史嗎?

第一個來源:源於嬴姓

源於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後顓頊帝高陽氏的後裔理徵,或出自周朝道教創始人老子李耳,屬於以官職名為氏。

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

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概括有兩種:

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種說法是:據史籍記載,周朝以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姓李的我們,你知道李氏家族的歷史嗎?

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沉湎女色,使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後裔有個叫理徵的人,出於一片忠心,直爽地指出紂王的錯誤,勸他改正,結果因此惹惱了紂王而被殺害。理徵的妻子契和氏聽到訊息後,便帶著年幼的兒子利貞外出逃難。契和氏本是陳國人(今河南淮陽),想逃回孃家,又怕連累孃家人,於是便往豫西方向逃。當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時,母子二人飢餓難忍,疲憊不堪,尤其是小利貞,餓得奄奄一息。可是,這一帶荒無人煙,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發現附近的樹上結有一些“木子”,於是便採下來吃。就這樣,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後,他們又到豫東,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縣(今河南鹿邑東部)安家落戶。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時也為了躲避紂王的追緝,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緣故,自利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

第二個來源:他族改姓

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平定哀勞夷後,曾賜當地各少數民族以趙、張、楊、李等姓。

北魏鮮卑族有複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全面漢化政策,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歷代皇帝賜予的姓,如李、達、答、張、白、沐、陝、鄭、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紀以來少數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中國並定居;十三世紀以後又有一部分中亞細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入中國,他們在與漢、維吾爾、蒙古族相處的過程中形成回族,又稱“回回”。回族散佈面廣,主要與漢族雜居,以西北地區及河南、河北、山東、雲南、安徽、遼寧、北京等省、市分佈較多,約有七百三十萬人。李氏在回族中所佔比例較高,有些直接來自古波斯或阿拉伯,如五代前蜀詞人李珣,其祖先就是波斯人,來中國後留居梓州(今四川三臺)。

第三個來源:他姓改李氏

出自他姓改李氏。據載,唐開國元勳諸將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如李元昊原是党項拓跋氏。由此,李姓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

第四個來源:虎圖騰說

源於虎圖騰說。此種觀點認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陳楚地區的圖騰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語“老虎”。龔維英著《原始崇拜綱要》中說:李耳亦楚語,即虎。老子故國陳,滅於楚,故得為楚人。陳屬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應是陳楚民間對虎的俗稱。今陳地民間相傳,老子生於庚寅年,屬虎。當時苦縣一帶方言稱虎為“狸兒”,故親鄰戲呼老子為狸兒,後漸演變為“李耳”。

第五個來源:老姓說

源於老姓說。這種說法主要源於對老子姓氏的考證,認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於老姓。古文字學家唐蘭認為,老子姓李名耳的說法不確實:“據當時人普通的稱謂,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稱,因為當時稱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陽子、墨子、孟子、莊子、惠子以及其餘,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書中絲毫沒有姓李的痕跡。”(唐蘭:《老聃的姓名和時代考》,《古史辨》第四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