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紅燒蹄髈

蹄髈,一般是南方人的叫法,北方大多稱之為肘子。這道“紅燒蹄髈”,其實在全國各地都可以見到,只不過燒製方法略有不同而已。選用整隻蹄髈,冰糖上色,小火燉煮,成菜肉皮油光滑亮的,看著貼得緊實,其實用筷子一戳就進去了,挑開一點皮,連著下面的油皮肉,再連著點肥肉和瘦肉,肉皮口感糯而有彈性,皮內瘦肉香而不柴,入口即化,還不膩頭。嘖,如果不是有名師的手藝做支撐,就只能是天長日久和鍋灶打交道的外婆輩奶奶輩們,才能駕馭得好了。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冰糖元蹄

冰糖元蹄和紅燒蹄髈類似,但更重糖色,蹄肉更加緊實一些。燉煮時加入冰糖,到收汁時,要將燉汁不斷舀起來,淋在蹄髈上,這樣入味會更均勻。撈出蹄髈後,將鍋內剩下的湯汁用大火再煮煮,讓湯汁變得更濃稠,淋在蹄髈上,就會顯出油光鋥亮的色澤。此菜色澤紅亮,元蹄酥爛,滷汁如膠,味香濃,鹹甜適口。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北京天福號醬肘子

醬肘子本是魯菜中的特色傳統名菜,清乾隆年間,山東人劉德山在北京城裡西單牌樓開張了一家“天福號肉鋪”, 出品的醬肘子不僅肉好,而且料足,美名不脛而走,連清宮裡的太后和皇上也叫人專門來買醬肘子。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天福號醬肘子選料嚴格,採用生長一年半左右的仔豬前腿,每隻豬三斤半至四斤半,個頭大小、肉質肥瘦、肉皮薄厚要基本一樣;配製老湯的輔料花椒、桂皮、生薑等要產地固定、新鮮整齊;生產工藝一絲不苟,精工細作。從而形成了醬肘子、醬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濃香醇厚的獨特風味,在京城獨樹一幟,經久不衰。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水晶豬蹄凍

天寒地凍,恰是冷藏好時節;美容養顏,最美不過豬蹄凍。 豬蹄因含有膠質,冷凍後可凝結,呈晶瑩剔透之狀,因此得名。水晶豬蹄無骨無雜質,入口即化,清涼爽口,比之於普通豬蹄,油脂更少,膠質更純,而且豬蹄富含膠原蛋白,脂肪與膽固醇含量較低,美容養顏的好食材。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烤豬蹄

烤豬蹄一種新的特色燒烤,色、香、味具佳是,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食客的追捧。一般有兩種烤制方法,一種是加料先把豬蹄滷製去腥、入味,再烤;一種是直接刷料生烤,味道和口感當然不同。烤豬蹄的特別之處在於,只需要椒鹽提香即可成就美味,正如烤羊肉的最佳搭配是孜然,真是妙得很。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鍋燒肘子

鍋燒,是古老的烹調方法,在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類》庚部,記有,“鍋燒肉”一菜,製法簡單,原文如下:“豬羊鵝鴨等,先用鹽、醬、料物醃一二時。將鍋洗淨燒熱,用香油遍澆,用柴棒架起肉,盤和紙封,慢火熟。”這是很典型的“鍋燒”。經過數百年的沿變,山東仍保留此菜,但製法已大大不同了。實際是將熟料掛糊炸,改刀,食時佐大蔥、甜麵醬,用荷葉餅卷吃。鍋燒肘子是山東泰安地區的特色傳統冬令名萊,酥炸熱燒,四四席上的大件。傳統做法在燉煮後或蒸制後即可改刀為厚片,裹糊炸制。掛糊時要用蒸肘子的原湯調糊,不能加麵粉和雞蛋。炸時先用中火,再用小火,後用急火和微火,才能炸透炸酥呈金黃色。裝盤要整齊。用荷葉餅卷食、佐以椒鹽、白糖、麵醬、蔥段,味道更佳。吃到嘴裡外焦內嫩,肉香可口,肥而不膩,此菜被泰安市地方名吃評審會評為一等獎。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東坡肘子

全國好幾個地方都在爭說東坡肘子應是他們那個地方的菜。浙江人因東坡在杭州當官深受百姓愛戴,湖北人說東坡明明說的是“黃州好豬肉嘛”,四川則只認一個硬道理:蘇東坡是四川人嘛,且據說經考證尤其是東坡肘子,那是典型的川菜做法。東坡肘子遵循蘇東坡十三字經“少著水,慢著火,火候足時它自美”的方法烹製 。最為流行做法:先將肘子入鍋煮成八分熟,去原湯(此乃第一次脫脂), 再入籠蒸熟蒸,此乃第二次脫脂。選上等豆瓣辣醬在炒鍋裡用熱油微炒,然後加姜、椒、蔥、糖、醋、鹽、芫荽和肉湯,推勻後起鍋澆在盤中肘子上,即成。肘子外皮金黃油亮,富有彈性,肉質細膩軟嫩不失嚼勁。天然香辛料調味增香,口味純正,肘香自然。因此,東坡肘子深受顧客喜愛,並榮獲多項大獎。有人稱其為“美容食品”,外賓贊其可列入世界名菜。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楓涇丁蹄

咸豐二年,有丁清侖兩兄弟,在楓涇鎮南大街開了一家名叫“丁義興”的酒館,其烹飪的豬蹄聞之味奇香無比,觀之色剔透晶瑩,嘗之則肥而不膩,鹹甜相宜,人稱“楓涇丁蹄”。據清末民初《清稗類鈔飲食篇》中記載:“嘉善楓涇聖堂橋堍,有丁義興者,百年老店也,以善制醬蹄名於時,人呼之曰丁蹄……味至佳,載入郡志,膾炙人口。”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將楓涇丁蹄敬獻皇家,從此“楓涇丁蹄”成為江南貢品。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到了宣統元年,清廷下諭,“楓涇丁蹄”代表中國參加首屆“南洋勸業會”, 獲銀牌。1915 年,北洋政府選“楓涇丁蹄”赴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金獎。1935年,國民政府又邀“楓涇丁蹄”赴德國參加“萊比錫博覽會”,捧金而歸。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嘗一口楓涇丁蹄,究竟是怎樣的體驗?“冷吃噴香可口、回味無窮,熱吃酥而不爛、油而不膩。”傳統丁蹄做法核心有八道工序——開蹄、整形、焯水、拔毛、調味、燒製、去骨、包裝,這八道工序需一絲不苟,道道精確。2007年,這八大工序作為“楓涇丁蹄製作技藝”,還被列入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百餘年來,楓涇丁蹄歷經滄桑,經久不衰。當地百姓無論婚喪嫁娶還是逢年過節,楓涇丁蹄都是一道不可或缺的名菜。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鎮江餚蹄

原稱“硝肉”,又名“水晶餚肉”,亦叫“水晶餚蹄”。三百多年來,鎮江水晶餚肉一直盛名不衰,馳譽南北。傳說古時鎮江酒海街酒店的小二,誤把硝當鹽醃豬蹄膀,燒煮後,肉紅皮白,光滑晶瑩,滷凍透明,猶如水晶,香味濃郁,食味醇厚。後來,人們嫌“硝肉”一名不雅,改為“水晶餚肉”,流傳至今,成為鎮江的傳統名產。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餚肉雖是冷盤,但非同於一般燻臘之類。它精肉緋紅,雖涼但酥嫩易化,食不塞牙;肥肉去脂,食之不膩;膠凍透明晶亮,柔韌不拗口,不肥不膩。有詩讚曰:“風光無限數今朝,更愛京口肉食燒,不膩微酥香味溢,嫣紅嫩凍水晶餚。”此菜爽口開胃,色雅味佳,頗振食慾。若配上薑絲,略加香醋,更有一番滋味。喝早茶若配以鎮江餚肉,茶香肉美,在久飫甘肥之後,得此茹之,舌感為之一振,另歷一番佳境,更令人感到口福不淺。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鍋包肘子

鍋包肘子是河北保定地區的傳統名菜,已有140年的歷史。清朝時期,保定府就是歷代舉子進京趕考的門戶和臨試苦讀的最後一站,家境富裕的考生往往自帶食品,但是當時的肘子往往連湯帶水,吃著油膩、攜帶不便。河北保定高陽縣廚師王老昆便想辦法改進製作工藝,發明了“鍋包肘子”。這道菜的特點是肘子皮的膠質浸潤到瘦肉裡,炸酥的肘子外酥脆而內豐腴,選料精,製做細,入口酥,落口香。上桌時配荷葉餅、黃瓜條、蔥條、槐茂甜麵醬等配料,食時用荷葉餅將肘片、配料捲起,蘸甜麵醬吃,有特殊的醬香風味。這道菜一問世就大受歡迎,成為舉子們從保定進京必帶的一種食品,後因此菜有美容養顏的功效傳入宮廷。據說,鍋包肘子深得慈禧太后喜歡,召王老昆進宮到御膳房專門烹製鍋包肘子。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上黨糊肘子

要說在上黨地區家筵上最具風味的肘子菜,就非“糊肘子”莫屬了。山西上黨的糊肘子,採用的手法是先烤、後燜、再蒸,最後加上勾芡,而且在烤之前還要先將肘子皮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做出來口感才最好。成品紅黃光亮,肘皮上的菱形刀紋清晰可見,用筷子一挑就可分離。白肉肥潤粘綿,入口就化,瘦肉軟爛酥香,入口不柴,味道醇香,賽似熊掌。因陝西糊肘子惟有上黨烹之,故稱“上黨糊肘子”。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老媽蹄花

老媽蹄花是成都的一道特色傳統名吃,其本質實際上就是蹄花芸豆湯。製作時豬蹄需要提前熬製四到五個小時,才能有讓人驚歎的味道。湯品外觀肌膚勝雪,形似飛花,滑嫩細緻。其滋味遠遠非醇厚二字可以概括,入喉溫潤厚重,香而不膩,豆如棉紗,湯香四溢。湯溫後上面浮著薄薄一層骨湯膜,滿滿的膠原蛋白。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酸湯豬蹄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說的就是貴州。這道酸湯豬蹄,就是一道貴州的特色菜,同時也是貴州的少數民族的文化體現。這道菜裡的紅酸湯,主要是由糟辣椒、野生小西紅柿、特色香料和酸水放在罈子裡發酵,等到味道足夠的酸辣辛香,才撈出來做成湯底。而這湯底醇厚不像泰式冬陰功酸湯那樣刺激腸胃,而是喝一口便會感到淡淡的生薑味,其是因為加了一種看上去像花椒的香料叫“木姜子”,聽說多吃可以趨寒氣,味道很酸爽可口,讓你吃完還想再來一碗湯回味。豬腳的外皮稍稍炸過,頗有些爽脆,而下面一點的皮則非常的滑嫩可口,因為是在酸湯裡熬製,使得它肥而不膩,皮下的肉也十分緊緻。大口連皮帶肉咬下一塊咀嚼,又脆又滑又嫩,多種口感在舌尖跳動。若你感覺稍稍有點膩,你大可以舀一勺酸湯來喝,自然的酸味略帶回甘,砸吧砸吧舌頭意猶未盡,這酸爽你是無法阻擋的。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周莊萬三蹄

悠遠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積累使周莊的菜式得天獨厚,其中尤以“萬三蹄”為最,不可不嘗。萬三蹄是江南鉅富沈萬三家招待貴賓的必備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經數百年的流傳,已經成為周莊人過年過節、婚宴中的主菜,意為團圓,亦是招待賓客的上乘菜餚。萬三蹄用料考究。以精選的肥瘦適中的豬後腿為原料,加入調好的配料,加水放人大號砂鍋,經過一天一夜的煨煮或蒸燜,火候要歷經數旺數文,以文火為主,煮熟的整隻萬三蹄熱氣騰騰,皮色醬紅,外形飽滿,香氣四溢。吃法更是別具一格,在兩根貫穿整隻豬蹄的長骨中取一細骨輕抽而出,蹄形紋絲不動;以骨為刀,骨劃過處,果然蹄膀被順順當當地劃好。這是當年明代皇帝朱元璋考沈萬三時出的難題,沈萬三l臨機應變,抽出這根骨頭當刀解了題,於是朱元璋說“就稱骨刀吧”,以後,便成了周莊的傳統吃法。萬三蹄肉質酥爛,人口即化,肉汁香濃,肥而不膩,皮肥肉鮮,甜鹹相宜,滋味無窮。只要走進周莊,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定是小巷兩邊賣萬三蹄的小店,萬三蹄的招牌比比皆是。只見店中櫥櫃裡一個個油光發亮,色澤醬紅、肉香四溢的的豬肘子,讓人實在是難以抵擋。據說,在古鎮就有數百家賣萬三蹄的小店,在最熱鬧的地段,甚至數米之內就有好幾家蹄膀店,並且每家都說自己賣的是正宗的萬三蹄。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同裡狀元蹄

同裡狀元蹄是蘇州同裡一道特色名菜。狀元蹄堪稱吳江特產中的“領軍人物”。信步同裡這個舉世聞名的江南古鎮,在搖曳著“明清街”杏黃旗的巷子裡,我們在盡情領略狀元蹄那一片紅的同時,不經意間已經置身於狀元蹄那一團團、一陣陣的香甜之中。相傳宋淳佑四年,同里人魏汝賢高中狀元。魏狀元特別喜歡吃紅燒蹄,到了清光緒年間,退思園主人任蘭生因仰慕魏狀元,特聘名廚燒製紅燒蹄,作為家宴主菜,雅稱狀元蹄。同里人宴請賓朋,桌上定有此菜。附近村鎮居民不遠百里來同裡為購此物,也可知其受歡迎程度。用濃油赤醬燒的豬蹄,紅得發亮,吃在嘴裡軟糯甜香卻又不膩,回味無窮。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青巖狀元蹄

無獨有偶,在貴州的青巖古鎮,也將滷豬腳稱為狀元蹄。據說,清末青巖人趙以炯為赴京趕考而秉燭夜讀,一日忽覺腹中飢餓,便走到一家夜市小攤,點上兩盤滷豬腳作消夜,食後讚不絕口。攤主便道:“少爺,‘蹄’與‘題’同音,您吃了這豬蹄,定能金榜題名。”趙聽後大笑,不以為然。不日進京赴考,竟果真金榜題名,成為貴州省以狀元及第而奪魁天下的第一人!此後,這青巖滷豬腳便被名為“狀元蹄”,成為當地名食,成了古鎮的一大美食,並流傳至今。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滷豬腳的湯料,取自十餘種名貴中藥入味精心滷製。當一碟堆在藍花邊的瓷盤裡的狀元蹄,熱氣騰騰地端上桌來,擺在你的面前時,其瑩潤紅亮的色澤,其清馥芬芳的香氣,看著聞著,就誘人食慾。如再配上一盤用青巖特產的雙花醋和著腐乳、辣椒、蒜泥、薑末、蔥花、花椒等調製成的原湯蘸水時,更別有一番酸辣爽口的滋味,令你情不自禁地回味無窮,真是味覺上的錦上添花。凡是到古鎮的遊覽者,都要品嚐這一美味,並對此讚不絕口。如今,“遊青巖古鎮,品青巖美蹄”,已成為當地的一種旅遊文化現象。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襄陽纏蹄

纏蹄是襄陽傳統臘味之一,好看、好吃,又能長時間儲存。其製作要點如下:取適量桂皮、八角、鹽,小火炒制後備用;將豬蹄順著骨頭一刀切開,去掉蹄甲、腿骨,再將剝下的肉油脂刮淨;將完整的皮、肉攤平放入盆中,用炒料均勻塗抹,醃製三天至一週;醃好的肉取出洗淨後,在案板上攤開,肉的平面上多餘的割掉填補在空隙處;將肉捲成筒狀,開始用細麻繩纏。纏的時候要先纏兩頭,再往中間纏,先疏後密,不可用力過大,防止肉從兩頭擠出。隨後,掛在通風處風乾至少一週,再拆掉繩子重複纏一遍,懸掛風乾一週即成。食用纏蹄時,提前取下用清水泡兩天,去除多餘鹽分,吸收水分還原肉的彈性,再加香料煮熟。上桌時切成圓片狀,外圈的豬皮顏色深紅,內圈的肥肉顏色透亮,十分好看。此菜多用於冷盤拼盤,色澤紅亮,肉質清香,佐以薑絲米醋,餘味幽長,是下酒的好菜。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彌渡卷蹄

卷蹄是雲南少數民族的傳統美食,素以色鮮味美、食法多樣、易於貯存而深受當地各族人民的喜愛。其中尤以彌渡縣一帶所制最為有名,故又稱“彌渡卷蹄”。傳統的製作工藝為:選用清洗乾淨的完整豬腳和豬裡脊肉或豬後腿精瘦肉,豬腳剔出骨頭,裡脊肉和後腿精瘦肉切成條塊狀,用50度左右的白酒浸泡彌渡果子園村600年獨家祖傳工藝生產的無公害有機生物食品防腐劑及調味劑——粬米粉,加入草果粉、胡椒粉、茴香粉、食鹽、等20多種佐料拌勻,均勻的塗抹於剔骨後的豬腳裡和切好的肉條後填塞於豬腳內,然後用清洗好的糯谷稻草裹綁腿似的裹緊,放入容器內醃漬3天左右後或煮或蒸熟,待完全冷卻後,裝入彌渡特產的土陶罐內,間隙用大米炒麵拌蘿蔔絲填充,密封罐口,一月後即可取出食用。因其與鮮豬腳外形一樣,故名“卷蹄”。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傳統的彌渡卷蹄色香味俱佳,略帶酸味,鮮嫩酸香可口,別具風味。食用極為方便,勿需再加工,從罐裡取出切開即可食用,冷熱皆可,冷食尤佳,實為美味佳餚。1998年彌渡卷蹄榮獲第三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豬腳姜

豬腳姜,也叫姜醋豬腳,是廣東最具特色的滋補佳品,也是廣式酒樓冬季必備的早茶小吃之一。在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地區,豬腳姜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一款有著600多年民間傳統的“月子美食”,酸甜微辣,帶著生命最初的味道,有人說,這其中,也是透著媽媽的味道……所謂豬腳姜,是將豬腳煮甜醋,醋裡泡好的生薑至少有一個月之久,然後豬腳、姜、甜醋和雞蛋四合為一,共冶一煲。豬腳姜香甜醇厚,因為是用廣州獨有的甜醋煮的,聞其香食其味就知道豬腳姜不愧為廣州名吃。豬腳肉多,豬皮半透明,很有質感,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味道,酸中有甜,甜中有辣,由於熬製時間長,肉香和這幾種味道攙和在一起,入口細品,香美可口,開胃刺激。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隆江豬腳飯

有些菜式,是需要用時間來成就美味。譬如隆江豬腳飯,它看似簡單,就是在白飯上加酸菜和滷豬腳而已,但豬腳要做得如同溫香軟玉一般軟糯香軟,入口肉滑皮酥帶柔韌,卻是頗見功夫。傳統的隆江豬腳飯,據說豬腳要用本地成年土豬的前後腳,加上普寧黃豆豉油、蔥、辣椒、姜、酒、八角、陳皮等配料加高湯熬製成隆江滷水,大火燒開後,將豬腳燜至金黃,然後撤掉木炭轉為文火,慢燉半天,邊燉邊將油撈出。食用前,用中火加熱起香,再切塊扣在上好的米飯上。搭配的酸菜酸味足夠,正好化解豬腳的油膩。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吃隆江豬腳要用鐵絲箍住舌頭,不然會把舌頭和豬腳一起吞下。”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德國鹹豬手

這個世界上,要說喜歡吃肘子,除了中國人,還得數德國人跑在前面;德國人的“鹹豬手”,那可是世界聞名!稱之為德國的“國菜”,一點問題也沒有。德國人的生活離不開足球、啤酒、鹹豬手這組“鐵三角”。其中,德國鹹豬手尤其風味獨特,大到國家元首款待外國貴賓,小到居家百姓招待親友,都離不開這隻撩人的鹹豬手。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德國鹹豬手的選材是脂肪最厚實的豬後肘,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肘子肉”,經過長時間的鹽、酒醃製風乾而成。在德國,烹飪鹹豬手的派別不少,素有“南烤北煮”之分。慕尼黑地區主“烤”,世界各地德國餐館最常見的鹹豬手烹飪模式,大都來源於此;柏林一帶則主“燉”;而以巴伐利亞為代表的,則是主“燻”——煮熟後用果木炭煙燻。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最傳統的做法就是烤鹹豬手,一般不需要什麼調料,只需將胡椒和鹽混合醃製豬後肘,風乾後輕煮,再刷上德國黑啤入烤箱,烤3-4小時後出爐,搭配酸椰菜和法芥醬食用即可;製作過程的關鍵在於“四個步驟,兩個要點”。四個步驟是醃透、風乾、輕煮和明烤;兩個要點是先文後武,即先輕煮後明烤。而經過這樣製作的豬手,外皮Q彈有嚼勁,吃起來嘴手並用,暢快之至;而豬肉軟糯可口,不用勞煩你用牙咬,入口即刻融化在你的舌尖。

全世界最好吃的21只豬蹄,吃過一半的我都佩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