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眼見為實早已不是我們認知的主要方式,那麼現在的主要方式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學習了很多眼見為實的東西。然而,這個世界,似乎越來越不是眼見為實的。

當我們看到一個顏色,我說這是綠色,但是色盲患者卻和其他人看到的不一樣。難道就是色盲有問題?

假設這個世界就只有你一個色盲,那個時候,到底是你是色盲呢,還是全世界的人呢?

色盲,就是因為先天原因,而導致不能分辨光譜中的顏色或某種顏色。而如果所有人都是如此,那就沒有色盲這個詞了。

比如,我們都知道可見光和不可見光。看不到的光,難道就不是光了嗎?

當然是的,這是人看不到,比如眼鏡蛇,他們可以看到紅外線,而人不能。所以,眼見為實在這一點上是不成立的。

同樣的道理,很多事情,都不能透過眼見為實來進行說明和求證了。

眼見為實早已不是我們認知的主要方式,那麼現在的主要方式是什麼

比如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一個人,如果在光速的情況下運動看一束光,這束光的速度仍然是光速;然而我們是無法透過實驗去驗證的,至少是現在不能。

現在很多的物理學理論,都是在邏輯和數學上計算出來的,而無法透過實驗室去驗證。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在社會環境中,面對的人事物,也是一樣的,不是隻透過看到的就認為是最終的結果。

事實上,很多我們看到的,其實並不是真實的,而真實的,都需要透過追問和深思來完成。那麼,如何才能發現周邊世界的本質呢?

答案就只有一個,不要相信眼見為實。

眼見為實早已不是我們認知的主要方式,那麼現在的主要方式是什麼

第一,就是要把你所看到的一切,反過來思考。

所謂反過來思考,就是把你認為對的一面觀點梳理出來,然後你反過來,站到對立面,設身處地的認為,你先做是堅信對立面是對的,那麼這樣的觀點是否可以站得住腳。

比如,我們在商業環境中,與競爭對手競爭市場位置。當前競爭對手已經是領先地位了,而你作為新加入的競爭者,應該如何與之競爭呢?

回到這個問題,我們看一個案例,就是麥當勞和漢堡王的廣告。

麥當勞,當時為了宣傳自己的門店多,就拍了一支宣傳片。宣傳片的開始,是一輛大吊車在高速公路旁立了一塊廣告牌,廣告牌上寫了距離前方距離麥當勞還有五公里。而旁邊還寫著,距離漢堡王還有500公里。

這支廣告,就是麥當勞在表達自己家的店多,且方便。

然而,漢堡王呢,後來也拍了一個廣告。這個廣告相當於麥當勞廣告的續集。

同樣的是高速路邊,一對情侶經過高速公路,來到麥當勞店前,沒有下車,點了一杯喝的就走了,然後,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情侶到了漢堡王的店裡,點了漢堡吃起來,表現得非常好吃。

漢堡王拍的這個廣告,在說明,雖然麥當勞開的店多,但是漢堡王的是最好吃的。

兩家快餐店,賣的都是漢堡,但是主打的內容卻不一樣。所以,兩家店都有各自的市場存在。

這就是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方式。如果漢堡王也去和麥當勞競爭店鋪的多少,那麼肯定很難競爭得過。但是,在好吃上,卻可以。

這就是在不同的客戶價值上做同一件事情。同樣的方式,在追求便捷的麥當勞和追求好吃的漢堡王之外,你是否還可以反過來想,進入另外一個客戶價值體系,仍然賣漢堡呢?

肯德基是不是就進入的另外一個客戶價值體系,而獲得的市場地位呢?那肯德基的客戶價值體系是什麼呢?

眼見為實早已不是我們認知的主要方式,那麼現在的主要方式是什麼

第二,對看到事情進行追問。

有些事情,我們直接看到了,並不能發現本質到底是什麼,但是透過追問的方式,卻可以找到這個事物的問題,如果你不停地追問,最終可以找到這件事的本質所在。

說到追問,我們想到的就是蘇格拉底,他的追問被人稱為產婆術,也被叫作精神助產術。這是古希臘蘇格拉底關於尋求普遍知識的方法。透過雙方的交談,在問答過程中,不斷揭示對方談話中自相矛盾之處;從而逐步從個別的感性認識,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認識、定義、知識。

我們可以透過蘇格拉底的一個追問例子來仔細瞭解產婆術的精妙之處:

有一次,蘇格拉底拉住一個過路人說道:“我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向您請教。人人都說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麼?”

那人回答:“忠誠老實,不欺騙人。這就是公認的道德行為。”

蘇格拉底問:“你說道德就是不能欺騙別人,但和敵人交戰的時候,我軍將領卻千方百計地去欺騙敵人,這能說不道德嗎?”

“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人就不道德了。”那人說。

“和敵人作戰時,我軍被包圍了,處境困難,為了鼓舞士氣,將領就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到了,大家奮力突圍出去。結果成功了。這種欺騙能說是不道德嗎?”蘇格拉底問道。

那人回答說:“那是戰爭中無奈才這樣做的,我們日常生活中就不能這樣。”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蘇格拉底停頓了一下問道:“兒子生病了,卻又不肯吃藥,父親騙兒子說,這不是藥,而是一種好吃的東西。請問這也不道德嗎?”

那人只好承認:“這種欺騙是符合道德的。”

蘇格拉底又問:“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說是道德的。那就是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究竟用什麼來說明呢?還是請你告訴我吧!”

那人被弄得無可奈何,只好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就是道德。”

蘇格拉底聽了十分高興,拉住那人的手說:“您真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您告訴了我道德就是關於道德的知識,使我弄明白了一個長期困惑的問題,我衷心地感謝您!”

眼見為實早已不是我們認知的主要方式,那麼現在的主要方式是什麼

第三,證明一切透過直觀表象得出的結論都是錯誤的。

我們看到某個現象,都會快速地與自己已有的認知進行整合,並因此把它歸類於某一個認知之下。這種方式,就得到了一個證實某個認知的材料。

但是,當有些新的情況發生,而自己已有的認知與之不相容時,就需要重新調整認知,並形成新的認知。

但是,無論哪一種方式,我們的認知總是在有限的資料下得出的經驗結論,是一種歸納法的思維方式。

而歸納法,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證明結論一定正確。

你不能說,今天出太陽,明天也出太陽,就認定後天一定出太陽。

這種思維方式,就是我們質疑的關鍵。對得出的一切結論,進行否定。然後對這個否定進行證明。

而證明否定正確的方式,就是找到某個結論的前提假設。

按照上面的例子,太陽今天和明天都會出現,而後天仍然出來。有一個前提假設就是,後天和今天明天一樣。

因為一樣,所以,太陽就會繼續出來。

但是,這個假設,只是假設,我們同樣對應到一切事物上,我們透過尋找某個結論的假設,證明假設為假的方法,就可以證明某個結論錯誤。

這種方式是一種推理證明的方式,是演繹思維。

而演繹思維的特點是,只要前提正確,那麼結論一定正確。所以,我們透過這種方式的證明,一定正確。

但是,演繹法也有一個問題,就是要找到一個為真的前提,透過這個前提推論,才可以得到正確的結論。

總之,眼見為實作為認識世界的方法,是已經不適合我們當前的生存現狀了的。而透過邏輯思辨的方式,能夠認識到更本質的內容。

那麼,今天的問題是:

你是如何認識事物的本質的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