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獨行月球》:沈·地球最後一個男人·騰

沈騰在無盡的綠幕荒野之中,貢獻了個人職業生涯中可能是層次最為豐富的一次演出。

文 | 阿 布

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只剩下最後一個男人,那是妥妥的災難片。

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剩下的最後一個男人,名叫沈騰,那就是明明白白的喜劇片。

衝著100%的“含騰量”,儘管開心麻花大電影近年來的發展趨勢是一部爛過一部,我還是走進電影院去看《獨行月球》了。

《獨行月球》:沈·地球最後一個男人·騰

作為一部科幻+喜劇,《獨行月球》是有硬傷的——

它的科幻並不硬核,沒有引力波也沒有暗物質,不過是常見的推進器設定,把馬麗從月球運輸到地球,讓沈騰“夸父追日”環遊月球表面41天,堪比一部星際公路片。你要是奔著看《流浪地球》姊妹篇《流浪月球》的打算去,那多半是要失望。編劇對星際旅行的想象力遠沒到大劉的水準,在科技含量上比起以往的科幻片並沒有任何突破。

《獨行月球》:沈·地球最後一個男人·騰

“沈馬”組合繼《夏洛特煩惱》後再現,解釋了什麼叫“當年你對我愛答不理,今日我讓你高攀不起”

它的喜劇也並不高階,很多時間都要靠戲裡那隻肌肉發達的袋鼠“金剛鼠”來製造鬧劇達到“笑”果;吹葫蘆絲男人的反覆出現,又讓我想起了當年在電影院裡被《李茶的姑媽》支配的恐懼,起雞皮疙瘩。可以說,大部分笑料,還是麻花式的,諧音梗,屎尿屁,綜藝感。

《獨行月球》:沈·地球最後一個男人·騰

金剛鼠“剛子”

都說喜劇的核心是悲劇,但《獨行月球》最後留牌的一手悲劇,卻被不少觀眾詬病為“強行煽情”——有一說一,是有點強行的,就好像電影外也有一個配音員在候著場,隨時準備吼一聲:真是元氣滿滿的一天啊!

但是話說回來,儘管《獨行月球》有很多的問題,儘管120分鐘的片長裡笑點並不算密集,可是這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倒是具備了科幻電影的兩大要素——孤獨,還有浪漫。

在這部“含騰量”100%的電影裡,沈騰飾演的月球空間站工程師名叫“獨孤月”——名字起

晦氣,果不其然,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其他隊員集體撤離月球,只剩下他孤獨一個,望著隊友們齊嗖嗖往地球飛去……

《獨行月球》:沈·地球最後一個男人·騰

想起有一張圖名叫“最孤獨的時刻”:就畫著一個宇航員,在月球上親眼見到地球被小行星撞擊——月球最後的男人獨孤月,也目睹了他隊友們的目的地:地球,被小行星“π”撞擊——他不僅成了月球最後的男人,也成了地球最後一個男人(假如他還能回去的話)。

《獨行月球》:沈·地球最後一個男人·騰

最孤獨的時刻

那一刻,我的腦海裡響起了大衛鮑伊的歌——Space Oddity:

“Here am I sitting in a tin can, far above the world, planet earth is blue and there’s nothing I can do。”

我待在船艙裡,遠在地球之上,看著蔚藍的地球,而我什麼也做不了。

我猜沈騰大概能從別的角度對這種孤獨有深刻的體驗——在《獨行月球》裡,100%的沈騰進行了100%的“無實物表演”——金剛鼠是不存在的,馬麗和其他隊友是不存在的,月球表面的石礫與灰燼當然也都是綠幕一片片。

《獨行月球》:沈·地球最後一個男人·騰

就這樣,沈騰在無盡的綠幕荒野之中,貢獻了個人職業生涯中可能是層次最為豐富的一次演出,再聯想到那101位一票都不投給他的專業評委,這種孤獨就更加顯得突出。

《獨行月球》:沈·地球最後一個男人·騰

於是,即便在金剛鼠的一片打鬧之中,我還是從《獨行月球》裡感受到了科幻片的某種動人之處——孤獨。從1902年最早的《月球旅行》到最近幾年的馬特達蒙火星種土豆,孤獨是科幻電影重要的母題之一。人類嚮往星河的燦爛、宇宙的無垠,而這無垠的燦爛卻恰恰反襯出人類的渺小。

《獨行月球》:沈·地球最後一個男人·騰

有意思的是,在渺小與浩瀚的對比下,孤獨也成了迷人的東西——在人鼠大戰的吵鬧中間,有那麼幾幕,沈騰臉上浮現的孤獨感,集合了絕望與沉溺,讓人想到另一部科幻名作《月球》裡的主人公。

在那部電影裡,主人公和沈騰相似,一個人在月球呆了三年,和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都失去聯絡。

但宇宙間最孤獨的事,竟比一個人在月球呆三年還要來得更為孤獨。

《獨行月球》:沈·地球最後一個男人·騰

《月球》導演是大衛·鮑伊的兒子,不知算不算巧合

而星際探索的另一個迷人之處,自然屬於浪漫。當年《流浪地球》大火的時候,大劉曾在一次訪談中說,住在地下室的人,也有嚮往宇宙星辰的權利。

如今,《獨行月球》中有不少對《流浪地球》的致敬場面,最明顯的,莫過於借鑑了“地球末日伸手不見五指人們只能躲避在地下空間生存”的設定。在那片黃濛濛的地下世界裡,流行偶像禿了頭,八級鉗工失了手,但是面對“月球最後一個男人”沈騰,他們還是不顧科學規律,齊刷刷舉起手電筒,讓光芒映徹宇宙,一直照射到月球,鼓勵他:“你不是(一個)人。”假如這種時候還有人介意手電筒的光能不能跑38萬公里,那無疑是跟浪漫有仇。

《獨行月球》:沈·地球最後一個男人·騰

同樣,《獨行月球》對《ET》的致敬,也選了浪漫一掛——只是把飛起來的外星人換成了金剛鼠。

《獨行月球》:沈·地球最後一個男人·騰

雖然最後的煽情段落屬實強行,但如果拋開設定來看結果,把自己炸成地球光環、以一己之力把地球變成土星範兒的沈騰,誰又能說不浪漫?

最重要的是,在剛剛恢復不足一個月、慘淡經營的上海電影院裡,能有一部具備票房號召力、吸引觀眾重回影院的電影,這件事本身已經像電影裡拯救地球的大錘子一樣,足夠浪漫了。

縱觀華語影壇,“具備票房號召力的演員”很多時候都只是個偽概念,但“100%含騰量”電影的號召力,今年夏天大家都見識了。說沈騰是少數幾個具備票房號召力的演員,我想並不過分。在得不到獎項加持的時候,票房號召力其實最能代表觀眾用真金白銀給演員投的肯定票吧?請你好好做你的無冕之王,你的舞臺不只喜劇,你的福氣還在後頭。

《獨行月球》:沈·地球最後一個男人·騰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