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人生筆記:人在什麼樣的意義上不能離開自然

人生筆記:人在什麼樣的意義上不能離開自然

梁東方

偶然又走上了最近沒有怎麼走過,但是以前經常走的河邊路,再熟悉不過的路,突然會讓人湧起一股自己對自己的極端厭惡感。這條路上的每個細節都爛熟於心,看見的是一成不變的風景,遇到的也總是固定的那幾個人。一年四季的裡每一天的氣氛似乎都能在重複到來的時候立刻被確認,確認曾經也是這樣的天空下恰好都走到這個位置……

世界那麼大,怎麼就只能反覆在這一段路上來回走呢。想一想,曾經在很多很多年裡,一直都是騎車由這裡離開城市一下,然後在原路返回。的確是沒有別的路可走,別的路都是車輛喧囂不得安寧,只有這條路才是城市縫隙裡的河邊的綠道;以前之所以來回走這條路,原因就在這裡。以前遇到的那些人也和我一樣,這成了所有這幾個不甘於始終在城市裡的鋼筋水泥中生活的人唯一的出離之路。這時候那種開拓生活範圍,尋找新鮮的沒有去過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念頭就愈發強烈。

不過,住到離開城市的地方以後,開啟窗戶,面對窗外的山與平原,麥田與雲,綠樹與鳥鳴,看書寫字,人就非常寧和,就心無旁騖,不豔羨向任何地方跑的人了。原來自己所要的,並不是什麼神奇的自然景色,就只是在自己生活裡的有正常的自然環境而已。

很多人懷念鄉村生活,當然不是懷念那種落後的衛生狀態和被繫結的人際關係,而是懷念那種相對來說還有著比較正常的感受自然四季機會的日常生活。平房院落,幾棵樹,一片菜園,鳥鳴花開,風吹雨打,雪來雲走;聞得見土地的氣息,看得見滿天的星辰。

早起站到窗前看見雲,就先有無端的喜悅甚至興奮;傍晚吹著田野氣息的風,自然就多了一份悄然而至的安詳。情不自禁地感嘆:人生在世,有這樣的享受,夫復何求。

不管願意承認不不願意承認,人的最高享受,其實就是生活在自然環境中,別的享受如果不得不以長期取消甚至徹底取消這樣的享受為代價的話,都不值得交換。沒有了純自然環境,那就退而求其次,有農作時代的環境就也還好。那樣天人合一的環境中,四季冷暖、莊稼蔬菜和人的契合度還很高,大致上還和自然環境中的狀態相仿,也能有人類生活在自然環境中的那種最高享受,即如發達國家那些真正富裕之後的人們的普遍選擇。

人生筆記:人在什麼樣的意義上不能離開自然

開車到河邊支起帳篷來休閒,或者沿著河邊的樹蔭騎車,是週末與假期的時候城市人的選擇。因為陽光強烈以後,這有樹的地方就顯得格外珍貴了。樹蔭在陽光強烈的初夏時節,第一次將往年的陰涼的好感覺恢復了出來。一如人們在早春的時候湧到郊外桃園,沐浴春天裡的又一次桃花盛開。

對於大多數城裡人來說,所謂大自然,除了作為旅遊點的那些需要買票的名山大川之外,就只是公園裡的樹木花草而已。

下了決心到郊外了,也依舊是到這樣郊外的公園,沒有圍牆的河畔公園而已。置身其中的環境狀態中少有真正不被過分打擾的自然,總是被人工設計過、整理過、過度管護著的所謂自然。橫平豎直樹腳塗白雜草一律去除,憑著強大的生命裡總是能自己落地生根的野草野花包括樹形很漂亮果實很鮮豔的構樹,不管長了多麼大、有了什麼樣漂亮的冠蓋和陰翳都會被毫不留情地砍掉,只因為它們不是買來的,不是人工栽種的。

好不容易有幾棵以前留下而沒有被去除的槐樹,到了花開的五月初,綠色葉子之下的一串串白色槐花讓周圍一大片地方都瀰漫起槐花的清香。槐花在又一年裡漸次開放,迎來的大多數人都不過是提著塑膠袋的採摘者。在他們眼裡,槐花存在的意義就是又給他們提供了一種野食。沒有人與花同在的靜觀,沒有人欣賞花,沒有人在林間漫步,都是直接去摘花。

一方面失去了自然,一方面又會對僅有的自然物象毫不珍惜,這就是大多數人對待自然的態度。

人生筆記:人在什麼樣的意義上不能離開自然

經常感嘆,感嘆對季節的愛,對季節的感受,往往不全面,往往會因為錯過而遺憾。這是上班狀態的人的普遍現象,不管他是多麼熱愛自然。好像只有退休了才會有充分的時間,每天置身到自然環境裡,去完成一輩子都沒有時間完成的遺憾。然而事實是,很多人,大多數人其實都已經被一輩子的習慣所左右,退休了也還是在不知不覺地忘記了現在自己已經擁有了的自由,並沒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時間,沒有充分地感受四季,依舊像是在上班的日子裡那樣“足不出戶”。

由此可見,一向沒有時間深入自然,體會完整的四季,對於很多人來說並非真的沒有時間,而僅僅是沒有興趣。即便他們也說自己熱愛自然,其實大多不過都是一點點話頭而已,是紙上談兵、葉公好龍,並不真正喜歡。普通人也就罷了,其中還不乏搞藝術的與所謂寫作者,則讓人覺著相當不以為然,倒也由此可以知道他們的藝術或寫作的質地大致如何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