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元稹最有名的悼亡詩,最後一句深入人心哀傳千古,卻常被今人誤用

元稹最有名的悼亡詩,最後一句深入人心哀傳千古,卻常被今人誤用

中國古代的女子恪守三從四德,而男子在文學作品中往往卻是:忘恩負義、拋妻棄子的陳世美這一類的形象。這樣的狀況不得不讓我們重新審視古代的男子,是否還存在著一生“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典範。

提起悼亡詩,也許我們最先想到的是蘇軾的《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或者是潘岳的“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而元稹的《遣悲懷三首》作為悼亡詩中的佼佼者,在文學史上有著很大的影響。

元稹最有名的悼亡詩,最後一句深入人心哀傳千古,卻常被今人誤用

元稹,28歲金榜題名,人生大喜。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人孟郊如此,元稹也不例外。

元和四年(809年),31歲的元稹升為監察御史,他的事業走進了上升通道。然而,就在此春風得意之時,27歲的韋叢病故了。他們兩人在一起生活了七年,韋叢給元稹生了五個子女,卻僅有一個女兒活了下來。

資料記載,韋叢相當賢惠,嫁元稹的時候,她是貴族千金,過著無憂無慮的奢華生活,而元稹當時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功名未建,剛入仕途的小吏。嫁給元稹以後,卻不貪富貴,不慕虛榮,和元稹一直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

元稹最有名的悼亡詩,最後一句深入人心哀傳千古,卻常被今人誤用

世界上的愛,只要和油鹽醬醋攪和在一起,就很少能談得上甜蜜,生下來,活下去,這大概才是生活的真諦。這種突然變故,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人間悲劇,一幕幕上演,不知道讓元稹經受了多麼巨大的悲痛啊!

元稹給韋叢寫過許多悼亡詩篇,最著名的是《遣悲懷三首》,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第二首: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元稹最有名的悼亡詩,最後一句深入人心哀傳千古,卻常被今人誤用

詩寫得催人淚下,感人至深。

要說命運的話,韋叢真是薄命。七年的恩愛夫妻真是艱難困苦,跌宕起伏啊!把人間的悲哀都濃縮在七年,讓一個高貴小姐去承受,情何以堪啊!然而,韋叢後悔不?遺憾不?不知道。

我以為僅憑這《遣悲懷三首》韋叢就是值得的。一句“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就會讓世人記住韋叢,記住韋叢的賢惠仁德。

人們常常拿元稹《遣悲懷三首》和蘇軾的《江城子》相提並論,大概古往今來,丈夫寫給妻子的悼亡詩無出其右者。

元稹最有名的悼亡詩,最後一句深入人心哀傳千古,卻常被今人誤用

生前,詩人與韋氏雖苦而樂,常戲言身後之事,沒想到當時一些死後如何如何的玩笑話,今日竟變為殘酷的現實。悲痛之情溢於言表。

雖然人已“獨飛”而去,而遺物尚存。為了避免引起痛苦的回憶,詩人將妻子穿過的衣裳幾乎全部送人,將妻子生前用過的針線包原封不動地儲存起來,不忍開啟。

他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無奈此恨綿綿無絕期,這種做法恰恰體現了他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的悲哀。因此,每當看到妻子生前的婢僕,就會勾起對亡妻的思念,因而對婢僕也平添一種哀憐的感情,真可謂“物是人非事事休”。

元稹最有名的悼亡詩,最後一句深入人心哀傳千古,卻常被今人誤用

白天事事觸目傷情,到了夜晚積思成夢,眼前屢屢浮現出愛妻親切而又憔悴的面容,於是在夢中送錢給妻子,這足可以見出他對亡妻的一片痴情。

元稹在《江陵三夢》中寫自己曾經一連三天夢見愛妻,這種情形古今罕有。

雖然生死離別任何人都無法超越,但自己與韋氏是患難與共的夫妻,一旦永訣,悲痛和惋惜之情遠非常人能比,回首往事,事事堪哀,觸物傷情,件件可悲,所以說“貧賤夫妻百事哀”。

如今現代人也總是喜歡說這句話,但卻是誤用,生生曲解成了:兩口子過日子之所以過得不順就是因為窮。不知元稹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元稹最有名的悼亡詩,最後一句深入人心哀傳千古,卻常被今人誤用

關於元稹的人品,千百年來,眾說紛紜。有人說他痴情,也有人說他薄倖;有人說他憂國憂民,也有人說他心術不正。斯人已去,蓋棺卻未定論。後世對元稹的任何評價都只是隔靴搔癢。千年來,不管世人對他如何評價,都不得不承認他的詩具有打動人心的精神力量。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