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魯迅之問,曹操說,不忠不孝不要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

魯迅之問,曹操說,不忠不孝不要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

1927年7月,廣州市教育局主辦市立夏令學術演講會,旨在“供給一般市民以比較高深的學術研究機會”,魯迅先生受邀參加學術演講會發表演講,演講的題目是《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魯迅講到曹操時對其予以高度評價:“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魯迅在講述孔融被殺時,話鋒一轉,指出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殺害孔融,其理由存在明顯的悖論,魯迅說:“曹操見他屢屢反對自己,後來藉故把他殺了。他殺孔融的罪狀大概是不孝。因為孔融有下列的兩個主張:第一,孔融主張母親和兒子的關係是如瓶之盛物一樣,只要在瓶內把東西倒了出來,母親和兒子的關係便算完了。第二,假使有天下饑荒的一個時候,有點食物,給父親不給呢?孔融的答案是:倘若父親是不好的,寧可給別人。——曹操想殺他,便不惜以這種主張為他不忠不孝的根據,把他殺了。倘若曹操在世,我們可以問他,當初求才時就說不忠不孝也不要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然而事實上縱使曹操再生,也沒人敢問他,我們倘若去問他,恐怕他把我們也殺了!”

魯迅之問,曹操說,不忠不孝不要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

從以上這段話不難看出,魯迅對曹操採取了先揚後抑的言說方式,將質疑與批判隱含在詼諧的自問自答之中。

魯迅在講述司馬昭殺嵇康時指出:“嵇康的見殺,是因為他的朋友呂安不孝,連及嵇康,罪案和曹操的殺孔融差不多。魏晉,是以孝治天下的,不孝,故不能不殺。”這是魯迅對司馬氏殺嵇康的深層原因的分析,同時也揭示了曹操自稱的誅殺孔融的原因:“魏晉,是以孝治天下的,不孝,故不能不殺。”

魯迅還說:“因為魏晉時所謂崇奉禮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過偶然崇奉,如曹操殺孔融,司馬懿殺嵇康,都是因為他們和不孝有關,但實在曹操司馬懿何嘗是著名的孝子,不過將這個名義,加罪於反對自己的人罷了。”

以上這段分析,體現了魯迅深刻洞察曹操殺孔融的問題本質,“加罪於反對自己的人罷了。”

那麼從歷史記載來看,曹操該不該殺孔融呢?該殺,曹操有充足的理由殺孔融,只是有的能拿出手,有的拿不出手。

曹操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殺的孔融,其實曹操忍讓

魯迅之問,曹操說,不忠不孝不要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

很久了,自從建安二年(197年)起,十餘年來孔融仗著自己有名於海內,再加上有點兒小脾氣,自己硬是梗著脖子往曹操的刀刃上撞。

《後漢書·楊彪傳》記載,建安二年,袁術在僭越帝號作亂,曹操以楊彪和袁術結為兒女親家為藉口,誣告他想要廢掉漢獻帝,奏請漢獻帝逮捕入獄,以大逆不道之罪彈劾楊彪,意在殺了他。將作大匠孔融聽說了這件事,沒來得及穿朝服,就去找曹操為楊彪辯解,孔融以《周書》“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之言為依據說:“楊彪和袁術只是親家,怎能以袁氏僭越歸罪於楊公?”

曹操回答說:“這是國家的意志。”

孔融反駁說:“周公攝政時,成王要殺召公。周公說他不知情,你會相信嗎?”

曹操不得已,便放了楊彪。

曹操為什麼有殺楊彪之心呢?《後漢書·楊彪傳》記載,建安元年(196年),建安元年,曹操將漢獻帝迎接到許縣,漢獻帝大會公卿,曹操上殿,見尚書令楊彪神色不悅,擔心遭遇不測,沒等到皇帝設宴款待,便藉故去廁所,走出皇宮回到軍營。另外,楊彪與袁術家有姻親關係,曹操對此感到厭惡,

在楊彪出獄,這件事兒上孔融獲得了小勝利,而曹操對孔融卻心生嫌隙。那麼孔融又是如何看待曹操的呢?《後漢書·孔融傳》記載,當時,袁紹、曹操勢力正盛,而孔融不依附誰。左丞祖富有謀略,勸結交曹操與袁紹。孔融知道袁紹、曹操最終的企圖是篡奪漢室,就不想與他們搞在一塊兒,還因此一怒之下殺了左丞祖。

從以上歷史記載不難看出,作為忠漢派的孔融,內心是多麼地鄙視曹操,大有與其勢不兩立的意味。

建安雖然是東漢漢獻帝的年號,而實際上建安時期的軍政大權完全掌控在曹操手中,這一點孔融也是清楚的,《資治通鑑》說,“曹操與融有舊,徵為將作大匠”,也就是說,孔融的官職是曹操給的,可是,他依仗自己的名氣大,加上忠漢心理驅使,所以,明知曹操手握生殺大權,還是不顧死活地逮住機會就故意跟曹操過意不去。

魯迅之問,曹操說,不忠不孝不要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

袁紹家的婦人女子多被侵佔,而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不明白,後來問孔融:“這句話出自哪部經典?”

孔融答說:“用現在發生的事來推測,是想當然罷了。”

曹操這才明白,孔融想當然地編了個“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的典故,意在譏笑挖苦曹氏父子,曹操心裡自然不快,可以看出,孔融這是把自己的脖子伸向了曹操的手中的利刃。

魯迅之問,曹操說,不忠不孝不要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領大軍征伐烏桓曹操討伐烏桓,孔融又譏笑他說:“大將軍遠征在外,十分辛苦,先秦時期的肅慎氏不向周王朝進獻‘木苦矢石奴石’,西漢遊牧於北海的丁零人便偷走了蘇武的牛羊,讓他再次陷入窮困之中,你可以一併討伐他們啊!”

孔融連用“肅慎不貢楛矢和丁零盜蘇武牛羊”兩個典故,意在諷刺曹操師出無名。這回曹操還是忍了個肚子疼沒有他計較,不過,孔融的脖子離曹操的手中的利刃越來越近了。

曹操討伐烏桓打出了威風、殺了袁譚,興奮得手舞足蹈。據王粲撰《英雄記》記載,曹操擊敗袁譚之後,曹操讓儀仗樂隊演奏鼓吹樂,他高呼自己萬歲,並隨著鼓吹的節奏在馬上舞蹈。不知當時孔融聽到這個訊息時作何感想?好在當時曹操在千里之外的烏桓,孔融無法當面嘲諷他。

這時的孔融看到曹操奸雄詭詐,已漸漸顯露,越發不能忍受,所以說話偏激,常常觸犯曹操。曾經上奏漢獻帝,應當遵照古時京師的體制,京都周圍千里,歸朝廷直接管轄,想要以此牽制曹操,曹操自然是不高興。

魯迅之問,曹操說,不忠不孝不要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

建安十二年(207年),因為年飢兵興,曹操為節約糧食下令禁酒,孔融就跳出來反對,“頻書爭之,多侮慢之辭”,其中信中說,“如果酒能亡國而禁酒,那麼夏桀、商紂因為貪戀女色而亡國,那我們現在就應該禁止婚姻吧!”對此侮慢之辭,曹操自然無法忍受,於是就找了個理由免去了他的官職。

孔融雖然失勢居家,仍然賓客盈門,乃嘆曰:“座上客恆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曹操得知此事,積滿了一肚子的猜疑與嫉妒,手中的利刃迎向了孔融伸來的脖子。

《後漢紀》孝獻皇帝紀卷第三十記載,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徵劉表,當時中原平定,只有吳、蜀還在孫權劉表手中。孔融聽說曹操率領大軍去討伐劉表就說:“文德以來之”。“修文德以來之”,語出《論語》,“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意思是,遠方的人不歸服,就要發揚文治教化招致他們。這句經典強調“修文德”的重要作用。

曹操聞孔融“文德以來之”之言大為惱怒,認為孔融是怨恨誹謗,於是命令軍謀祭酒路粹羅織罪名,至孔融於死地。路粹本來就與孔融關係不睦,有了機會報復就不遺餘力了,狀奏孔融說:

少府孔融,從前在北海任職的時候,見王室沒有動靜,便召集人馬,想圖謀不軌,並且說:‘我聖人之後,卻被宋國被消滅,有天下者,何必姓劉?等到和孫權的使者交談的時候,他又誹謗朝廷。孔融身居九卿之位,不遵守朝廷禮儀,頭上不戴方巾,微服出行,冒犯宮廷。在這之前,孔融和白衣禰衡行為放縱,口出狂言說:“父親對於兒子有什麼可親近的呢?推究他的本意,其實是性慾衝動的產物罷了,兒子對於母親,又能算什麼呢?就好比把東西寄放在瓦罐裡,拿出來就離開了。”繼而,孔融與禰衡互相吹捧,禰衡稱讚孔融說,“你是當代的孔子”,孔融回答說,“你是復生的顏回”,孔融大逆不道,應該處以極刑!

路粹的《狀奏孔融》簡明扼要,措辭得體,條理清晰,有理有據,而且立於不敗之地。奏章中列舉孔融五條的罪狀,一欲規不軌,二謗訕朝廷,三不遵朝儀,四不孝言論,五褻瀆聖賢。前三條指出孔融有罪於皇家,罪該萬死,後兩條非孝言論和褻瀆聖賢違背儒家禮教,亦是死罪。五條罪狀加在一起,孔融哪有不死之理?可是曹操非殺孔融不可的真正原因,《狀奏孔融》並沒有提及。這就曹操誅殺孔融拿捏分寸而言,的確微妙得體,因此,路粹就義正辭嚴地指出:孔融“大逆不道,宜極重誅!”

魯迅之問,曹操說,不忠不孝不要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在鬧市處孔融以斬刑,並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

那麼孔融真的犯有大逆不道之罪嗎?不一定,史書交代得不清楚,姑且存疑。

儒家重視孝道,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以孝治天下,孔融名重天下,不能說殺就殺,可是又非殺不可,為避免時人議論紛紛,曹操授意路粹給他安一個不忠不孝的罪名,實在是不失上策,以這樣的罪名殺孔融,其他人也就不好說什麼了。

史書記載,孔融被誅之後,人們看了路粹所作《狀奏孔融》無不嘉其才而畏其筆,生怕自己成為他的筆下人物,遭到殺戮。

孔融之死,朝野議論紛紛,為緩和輿論,曹操下《宣示孔融罪狀令》說,太中大夫孔融已經正法,然而世人多采其虛名,少於核實。見孔融文采浮華豔麗,徇私偏好作變異,被他欺詐矇蔽,不知道他是個亂俗之人。本州人士說,禰衡受孔融的影響,認為父母對孩子無親情可言,孩子在母親腹中就好比物品放在陶器裡,還說若遇到饑荒年份,與其把糧食給品行不正的父親吃,倒不如拿出來贍養他人。孔融違背天道常理,敗壞倫常背逆道理,雖然在鬧市對他執行死刑,但是殺他還殺晚了。現在把這些事公佈出來,展示給諸軍將校等官員,讓你們都知道。

曹操的《宣示孔融罪狀令》與路粹的《狀奏孔融》相呼應,著重揭發孔融有非孝言論,仍然是高舉儒家倫理道德之大旗,可謂可立於不敗之地。

老將出馬,一個頂倆,曹操的《宣示孔融罪狀令》一出,就平息了噪噪閒言語。

曹操殺孔融的主要原因其實很簡單,是因為他性格太過剛直,一而再,再而三地侮慢曹操,為曹操所不容,只是這個原因作為殺人罪名,曹操拿不出手。

2022年9月22日

參考文獻:

(晉)陳壽著《三國志》,中華書局1975年版。

(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中華書局 1975年版。

(北宋)馬光主編《資治通鑑》中華書局2007年版。

(東漢)曹操著《曹操集》,中華書局1974年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