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唐朝的太監不但能娶妻養子,甚至還互相“聯姻”形成世家大族

唐朝的太監不但能娶妻養子,甚至還互相“聯姻”形成世家大族

看到這個題目您可能會笑,這宦官連作為男人最基本的生育能力都沒有(宦官無後,所以在皇帝看來他們私心要比文官們少得多,所以皇帝會經常把宦官們引入權力場來打擊權柄過大的文官集團),這些人還形成家族,還世家大族,沒開玩笑吧?

唐朝的太監不但能娶妻養子,甚至還互相“聯姻”形成世家大族

(唐朝中後期,這些太監不但成了氣候,而且還形成了家族世代傳承)

您還別笑,在唐朝時期真出現了這麼一次反常情況,朝廷上不但出現了綿延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宦官家族,而且這些人身兼要職,勢力遍及中央和地方,個別牛逼的甚至能夠行廢立之事!這就很奇怪了,宦官不是不能生孩子麼,為什麼唐朝的宦官能夠做到權力和家庭兩者兼得,他們的子孫後代是怎麼來的?

唐朝的太監不但能娶妻養子,甚至還互相“聯姻”形成世家大族

(宦官一樣對家庭充滿嚮往,在唐朝時期宦官可以娶妻,明朝宦官則和宮女結成對食)

雖然宦官們身體有殘缺,但他們同樣也向往著有妻子、孩子的溫馨家庭生活,不過現在已經沒這個能力了,於是宦官們想出了另一招來曲線救國,妻子照樣娶,再透過收養兒女,不也能組成家庭嗎?雖然這個家庭是形式上的,雙方也並沒有血緣關係,但終究也算是個家庭吧,自己好歹也是有老婆孩子的人了!

唐朝的太監不但能娶妻養子,甚至還互相“聯姻”形成世家大族

(趙高竟然有女婿,說明他應該也有收養女兒)

其實從秦漢時期開始,宦官養兒女就已經見於史冊,比如說宦官趙高有女婿閻樂,曹騰收養了同族的曹嵩為子。不過由於曹嵩不是宦官,所以只能繼承曹騰的爵位但不能繼承其宮廷權力。《魏書·閹宦傳》中就多次提到宦官們收養子孫延綿後代的記錄,比如說仇洛齊收養仇儼為子;王琚養子早死,他的爵位由自己的孫子王蓋海繼承;趙黑收養了族弟趙奴的第四個兒子為養子來繼承爵位。北魏時期的宦官們極受皇帝看重,所以他們的爵位都極高。上面介紹的這幾個都是公爵以上,有兩個甚至還是王爵!一般領養人選也在親戚、族人中選取,而且收養數量有限(一般也就一個),這些養子多數都不是宦官,長大後只能繼承宦官們的爵位,但這爵位沒有實權,所以不能夠形成所謂的宦官世家。

唐朝的太監不但能娶妻養子,甚至還互相“聯姻”形成世家大族

(從高力士開始,宦官的地位開始大幅上升)

到了風氣開放的唐朝,宦官娶妻成了家常便飯的事兒,雖然宦官們也收養子女,但通常數目也就一兩個並不氾濫(比如說高力士的父親高延福就是個宦官,但也只收養他一個兒子)。畢竟這一時期宦官們在朝政上的作用和影響力並不顯著,除了高力士這種權勢顯赫的大宦官,其他宦官不過只是君主面前的弄臣而已,收養這麼多孩子反而顯得扎眼。

唐朝的太監不但能娶妻養子,甚至還互相“聯姻”形成世家大族

(早年的唐德宗倒也想勵精圖治來著,但藩鎮不允許,所以德宗又開始走上了寵幸宦官的老路)

但從玄宗後期開始,形勢陡然一變,隨著宦官地位的上升,他們的養子也多了起來。所以皇帝們看著宦官的養子黑壓壓一大堆,自己的子嗣則少得可憐,感覺“亞歷山大”。你個宦官要這麼多兒子幹嘛,又不是親生的!於是唐德宗在貞元七年下了一道聖旨,規定宦官“內侍五品以上,許養一子,仍以同姓者,初養日不得過十歲”。

德宗皇帝剛繼位時倒也想雄起一把,重振大唐聲望,可是被藩鎮接二連三的收拾了一頓後,德宗認清了現實,這些藩鎮靠不住,於是又轉向了重用宦官的老路。所以宦官蓄養子女非但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更加猖獗。不論官職高低,宦官們都收養了許多孩子,比如說大宦官仇士良有五個養子,宦官楊復光有幾十個養子,他的兄弟楊復恭甚至有六百個養子!

就算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收養幾個也應該夠了吧,楊復恭你收養六百個想要幹嘛?而且這些養子成分還頗有不同,這些人有的是宦官,有的則是武將或文官,這又是個什麼情況?

唐朝的太監不但能娶妻養子,甚至還互相“聯姻”形成世家大族

(不得不說,晚唐的宦官權勢的確巨大,他們不但掌握了中央政權,甚至還控制了禁軍)

首先宦官收養宦官,這種養父子關係構建了無血緣、有傳承的宦官家族,他們世代掌控宮廷高階職位,這些宦官家族往往能夠維繫三代以上。咱們隨便數數就是一大堆。

楊延祚、楊志廉、楊欽義、楊玄翼、楊復恭到楊守貞六代人擔任樞密使(這是宦官最高政治統帥,相當於是宰相了!),有五人任神策中尉,掌握禁軍兵權(這可是宦官最高軍事統帥,同時也是唐王朝中央軍統帥)。如此赫赫權勢簡直能和四世三公的袁紹家族相媲美了!除了楊姓家族,還有以仇上客、仇奉詮、仇文晟、仇士良相傳承的仇姓家族,一門五代都是宦官,仇士良更是曾經“殺二王、一妃、四宰相,貪酷二十餘年”,連皇帝都拿他沒辦法。再比如說六朝元老梁守謙,這個老太監掌控朝政長達二十年之久,他也出身於綿延六代的宦官世家。除此之外還有以劉宏規、劉行深、劉遵禮為代表的劉姓家族,以吐突承璀、吐突士譁、吐突士昕為代表的吐突家族,以西門珍、西門去奢、西門季玄、西門匡苑、西門思恭、西門重遂為代表的西門家族。

對於宦官們來說,他們要收養孩子比起正常的繁衍後代要快而且方便得多,隨手一招呼啦啦都能當養子,所以宦官家族也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如果說收養小宦官是保證宦官家族的權勢,勉強還有一些家庭意味,那麼收養武將直接導致了宦官家族的性質發生了變化。

唐朝的太監不但能娶妻養子,甚至還互相“聯姻”形成世家大族

(魚朝恩就收了不少地方武將為自己的養子)

與收養小宦官不同,宦官的武將養子數量動輒可以達到數十人甚至上百人(想想也對,如果每個大太監都收養幾十個小宦官,宮裡的宦官也不夠分的吧!所以這些宦官的養子們大多數都是武將文官),這樣既可以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提高自己在宮中的政治地位,又可以透過養子來遙控地方軍事。而外藩將領也十分熱衷於成為太監養子(因為他們也需要在朝廷中有一個能說得上話的靠山)。比如說鮮卑人尚可狐,他跟隨安祿山和史思明造反,隨後又歸順朝廷,成為了大太監魚朝恩的養子。剛剛向大家介紹的有六百個養子的楊復恭,他的養子中為節度使、州刺史的很多,另有養子六百人,在各地擔任監軍。他的兄弟楊復光養子沒有這麼多,但也有數十人在地方擔任軍政長官。

唐朝的太監不但能娶妻養子,甚至還互相“聯姻”形成世家大族

(馬公度妻王氏墓誌銘詳細介紹了宦官們是如何聯姻的)

既然形成了家族,宦官們之間還盛行起了互相聯姻。這些閹人不但玩起了世家大族聯姻這一套,而且還要更得心應手。這種所謂的聯姻顯示出強烈的政治因素,所謂的婚姻並沒有愛情的基礎,宦官們也並不看重妻子的性格容貌,只不過是貪戀女方家族的權勢而已,所以這種聯姻只不過是宦官用來維繫和擴充家族勢力的手段。

比如說楊氏家族的第二代楊志廉的老婆,就是大宦官劉守志的養女,楊志廉的哥哥楊惟良的養女又嫁給了大宦官、神策軍副使劉潤。楊家透過和大宦官們聯姻逐漸發跡。

仇士良的叔叔仇文義的夫人王氏出身於宦官世家王家。王家一門四代都是高階太監,尤其是王夫人的哥哥王元宥,這個老太監出將入相,在宣宗時期就擔任了樞密使,隨後又升職為右神策軍中尉,掌握禁軍兵權,所以史稱“惟仇氏、王氏,家聲赫弈,枝派蟬聯,世嗣忠貞,共建勳績。”這“世嗣忠貞,共建勳績”當然是沒節操的文人捧臭腳,但仇氏、王氏透過聯姻共同擴大影響力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仇文義有六個養女,有五個都嫁給了其他的宦官家族。

王元宥的二女兒嫁給了另一個太監馬公度,馬太監官至左領軍衛上將軍、知內侍省事,而且在鳳翔擔任監軍。馬公度有七個養子,其中六個都是宦官,個個身份地位不凡。

所以您看看,這仇家、王家和馬家就透過聯姻緊密團結在一起,其勢力盤根錯節,形成了“枝派蟬聯”、“親黨膠固”的局面,使宦官的勢力更加膨脹,專權擅政。但宦官聯姻搞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真正可憐的是這些無辜的女子,身為宦官的養女,她們的未來就是嫁給其他的宦官,沒有疼愛自己的丈夫,更無法生下可愛的孩子,這種聯姻制度毫無疑問是對這些健全的,嚮往愛情的女子的極大摧殘。

唐朝的太監不但能娶妻養子,甚至還互相“聯姻”形成世家大族

(由於藩鎮尾大不掉,皇帝只能寄希望於宦官,他們作為監軍前往各地)

宦官,作為君主的奴才在歷代都是被人看不起的,但到了晚唐時期這些太監們竟然發展成了世家大族,這就和唐朝中後期的政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玄宗時期宦官迎來了第一次發跡,皇帝給予地方節度使極大的權力,同時也派遣宦官前往地方上充當監軍。安史之亂爆發後,藩鎮尾大不掉,朝廷為了抑制日漸強大的藩鎮勢力,更頻繁的派遣宦官前去監視。文官武將靠不住,皇帝能夠相信的就只有和自己榮辱一體的宦官了,所以宦官們不但被賦予了強大的政治權力。這些宦官還滲透到了中央和地方的軍事系統,宦官們掌握了中央禁軍,在地方上宦官們透過充當監軍或收養養子來掌握軍隊。在鎮壓黃巢起義中宦官也起了了重要的作用,太監楊復光成為了唐朝軍隊的總指揮,他誘反了黃巢手下大將朱溫,並收復了長安。

唐朝的太監不但能娶妻養子,甚至還互相“聯姻”形成世家大族

(朱溫是一個野蠻的破壞者,他在終結大唐的同時也終結了太監們的前途)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宦官們才在晚唐興風作浪,玩弄朝政,甚至廢立皇帝有如兒戲。不過宦官們忘記了他們的權勢全都建立在李唐王朝的基礎之上,當大唐國運日漸衰退,這些不可一世的太監驚恐的發現他們的掌控力已經越來越小。各地掌握實權者對他們這些閹人不屑一顧,連皇帝說話都不好使了,誰還聽你們這些玩意兒?二流子出身的朱溫甚至在鳳翔城下一口氣殺了七百多個宦官。而當李唐王朝走向倒計時,宦官們也只能無奈的跟隨著大唐一起陪葬,之後中國歷史上再也沒能出現所謂的宦官世家。

唐朝的太監不但能娶妻養子,甚至還互相“聯姻”形成世家大族

(李克用的義子們,著名的十三太保)

不過這種養子之風卻影響深遠,很多軍閥有樣學樣的收養子女來擴大勢力。比如說唐末的王建曾經當過太監田令孜的養子,他自己還收養了四十多個養子。朱溫自己有養子朱友文、朱友謙、朱友恭等。最典型的當然是晉王李克用啦,他的養子們號稱“十三太保”(在小說和影視作品中也頗有體現)。不過這些養子之間毫無手足親情可言,為了權勢他們互相征伐、殘殺。

平心而論,宦官們收養兒女也是變相的滿足對家庭的渴望和需求,能夠老了以後有人送終,這點我們理解。但這種“父子之情”在捲入了政治後不斷的變化,最終卻變成了他們排斥異己,玩弄朝政的工具,真是可悲可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