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九百年遊蕩的汝窯魅影《汝窯與黃河 之一》

北宋官窯追蹤系列評論第四季

有一個李約瑟難題,是說中國古代很先進,為什麼沒有發展出現代科學,即我們今天所稱的科學。愛因斯坦也曾經被問過這個問題。他說:我們都知道現代科學之所以能夠發展出來,之所以能夠發現這些規律,是由於兩件事情,一件是起源於希臘的形式邏輯,一件是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伽利略為代表的實驗科學。

楊振寧先生對這件事情也曾經有過回答,楊振寧說:由於中國人懂了兩樣東西,所以發展不出科學。這兩樣東西是什麼呢?是《周易》,和《周易》裡面的核心內容——“天人合一”。

九百年遊蕩的汝窯魅影《汝窯與黃河 之一》

汝窯認識中的國學情結,是造成當今汝窯認知一片狼藉,人人都一頭霧水的主要原因。

汝窯知識中反演繹,反實驗的經驗主義,是汝窯知識割裂化、碎片化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披著華麗國學外衣的汝窯,在弘揚中國古代科技與古代文明發展上,幾乎毫無作為,一直在名利場上做做逐利遊戲,在世界文化面前擺拍一下而已。汝窯,更多時候,只是商人和文人擺弄的玩意。

對於汝窯在人類文明史,科技史上準確定位的詮釋,中國學者有愧於這個時代。至今,汝窯指的是什麼,學術圈還沒有一個共同的認定。

不過,許多學者指出,史稱的汝窯應該不是指北宋泛汝州行政區內,燒製青窯器的窯口或窯器總稱。而是稱謂北宋官窯(有學者提議稱御窯)的一個窯器品種。

北宋官窯應是一個皇窯,是在宋徽宗在位期間出現的,囿於內宮管理的營造部門。當今所謂世界上僅存的幾十件傳世汝窯,大多是北宋皇窯的作品,少數是清涼寺貢窯作品。

皇窯,是內官負責的,專為天子或皇室打理的窯廠。和明清時期的官窯有本質的區別。《垣齋筆衡》稱其為“官窯”,是因為宋代天子並不稱為皇帝,而是稱其為“官家”。趙匡胤,在宋代,被稱其為“太祖官家”,而不是“太祖皇帝”。在宋代,只有公主的稱呼中曾經出現過帝字。

北宋皇窯(或稱北宋官窯)窯廠坐落在貧瘠的黃河沖積平原上,一塊由內官營隱秘管轄的皇家飛地。今天我們從谷歌地圖上沿著北宋期間人工挖掘,東出的一條水運河道舊跡,可以輕易找到內官營曾經的駐地。

南宋官窯窯址和南宋內官營城郊駐地遺址也是重疊的。

九百年遊蕩的汝窯魅影《汝窯與黃河 之一》

北宋官窯燒製的源於汝州民窯技術的傳統汝窯器(高13釐米)

北宋官窯的汝窯作品分兩類,一類源於汝州青窯器燒製技術,和清涼寺的釉感有較近傳承關係的汝窯作品。一類是北宋官窯創燒的,和清涼寺的釉感有較大差別的汝窯作品。蘇富比2017年10月3日拍賣的汝窯洗就是後一類作品。

九百年遊蕩的汝窯魅影《汝窯與黃河 之一》

北宋官窯創燒的新汝窯器(高16釐米)

北宋官窯汝窯器和汝州青窯器相較有許多不同,北宋官窯汝窯器的主要特徵有:夾炭胎,泥範吸附流動成形,釉中SiO的玉髓類隱晶質石英含量高,因器底從無干削修整工序,器底均保持著不平整的泥灘狀。

九百年遊蕩的汝窯魅影《汝窯與黃河 之一》

夾炭胎

九百年遊蕩的汝窯魅影《汝窯與黃河 之一》

泥範吸附流動成形(瓷片胎壁的任何地方均是等厚)

九百年遊蕩的汝窯魅影《汝窯與黃河 之一》

釉中隱晶質石英普遍形成的碎釉脫落帶

九百年遊蕩的汝窯魅影《汝窯與黃河 之一》

釉中隱晶質石英普遍形成的釉表面脫落層,手觸表面如摸裸露晶體狀顆粒般高低不平。由於表面不平滑部分漫散射,拍攝顯模糊。

九百年遊蕩的汝窯魅影《汝窯與黃河 之一》

釉面上常有大小形狀基本一致,疏密鬆緊有度,直徑如毛髮粗細的直柱狀棕眼。

九百年遊蕩的汝窯魅影《汝窯與黃河 之一》

器底都保持泥灘狀不平整,沒有例外。

1995年4月的一天早晨,杜正賢獨自爬上紫陽山,看到山腳正在拆民房。根據當年串街走巷留存的記憶,他辨認出那裡是太廟巷,出於職業敏感,他意識到什麼,匆匆下山……於是,後來……杭州的太廟成了迄今為止我國考古發掘時代最早,儲存最好的太廟遺址。

其實,南宋皇室的太廟遺址一直在那裡,只是我們的意識一直沒有把它和今天的太廟巷聯絡起來。北宋官窯的遺址也一直在那裡,只是我們沒有把一些遺留物與歷史印記之間的內在聯絡看出來。

汝窯,九百年來一直如鬼魂一樣到處遊蕩,有的獲得真身pass進入廟堂,接受萬眾的讚譽和瞻仰。有的和垃圾一樣,早已粉身碎骨,有的和假汝窯小商品擺在一起,備受嘲弄。

九百年遊蕩的汝窯魅影《汝窯與黃河 之一》

科學方法適用於一切事物的認識,而汝窯的認

,由於話語權大部分在一些從古玩枝蔓上修行得道的大師嘴裡,

他們以

中國傳統文化勾勒描繪的汝窯,令人感覺十分不堪。汝窯認識陷入中國式的東方神秘主義,讓人對老祖宗玩意的自豪,卻又不知自豪在哪裡。

汝窯,由於混雜著許多認識體系,造成你說的我聽著彆扭,我說的你又不理解。汝窯一直沒實現在科學的框架下,讓所有人在一種清晰科學語言下溝通。“沒有在同一理論體系中排除相互矛盾的命題、定理或公理”。整個古陶瓷界流派橫流,沒有一個權威的科學共同體存在。

中國傳統文化曾經承載的歷史實物,需要今天我們重新以科學給予詮釋,這是汝窯面臨的必然之路。

遊蕩的汝窯能否走入現代科學的陽光下,讓人充滿憂慮。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