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朋友之間,隨禮時,這幾條規矩要明白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事,特別是在為人處世中結交很多朋友。有個問題:朋友舉辦婚禮,你該隨多少錢才是最好的?

大部分人都是這麼認為的:隨得太多,心疼,隨得太少,丟臉。

“隨禮”,明面上是個禮節,其實就是花錢買個人情和臉面。不懂規矩,不講真心,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換不來。

俗話說,禮尚往來。朋友之間,要遵守這些禮節,不但不會吃虧,反而又一次增加了感情。

朋友之間,隨禮時,這幾條規矩要明白

以禮相待,不求回報

元末,百姓生活艱難。

朱元璋的幾個親戚都死了。可是卻沒有一塊可以下葬的地方。

當地大戶劉繼祖賜田,就這樣朱元璋親戚才得以安葬。

明朝初期,朱元璋頒佈《教民榜文》規定:“鄉里人民,貧富不等。婚姻死傷吉凶等事,誰家無之。今後本里人戶,凡遇此等,互相周給。”

無論在哪個年代和地方,老百姓的腰包都不會一樣寬裕,總是有些窮人,沒有錢去辦酒席都沒有,只能靠著朋友的幫忙。

所以,你要設法幫助那些貧窮的朋友,在他們在辦酒席時,多拿些錢,但不要期望得到什麼回報。

也有不少人認為:“你送的禮金,總要收回的。”你送太多禮金給窮人,只會加重他們的負擔。

聰慧的人,會在送禮金時解釋清楚,或是送一些生活用品來代替禮金。

比如,你的一個朋友,店鋪很長一段時間效益不好,沒有資金週轉,你可以給他發個紅包,然後再借點錢,然後,把這件事放到桌子上,這樣大家都不會有什麼損失。

朋友之間,隨禮時,這幾條規矩要明白

沒有誠意的禮金,就不要

春秋戰國時的列子,家庭非常貧困。鄭國的統治者子陽,有人向他報告了列子的家事。子陽立刻讓人把數百斤的糧食運過來,列子卻不肯收。

列子的老婆大怒,說:你瞧,全家都要捱餓。列子說:“子陽並沒有送我糧食的意思,是有人讓他這麼做的。”

俗話說:“不是你的傘,不要去躲雨;不是你的菜,不要伸筷子。”

別跟虛偽的人交往。他送給你禮物時,要學會拒絕。雖然他的態度熱情,但心裡卻沒有這個意思。

尤其是事業成功人士,在收禮的時候,一定要格外注意。那些虛情假意的人,總想著討好你。你收受過多的禮物,是錯誤的;當你與一個虛偽的人交往時,這個人會在暗中算計你。

總有那麼一些人,總是戴著虛偽的面具跟你在一起交往。你和他的關係,一旦接近,就會有許多麻煩或者惹火燒身。

朋友之間,隨禮時,這幾條規矩要明白

在面對清高的人時,要顧忌禮節和麵子

有個小故事,民國時期,山東出現一場大饑荒,濟南大學的王教授一家的口糧都斷絕了。他的好朋友,來到他家做客,從王教授買了一隻香爐,還誇獎了一句,這是一件古玩。

多年以後,王教授在朋友家中,發現了一座用來種植花草的香爐。朋友當時,這麼做,就是怕王教授不肯讓他幫忙。

在我們的周圍,總是有那麼幾個人,他們的臉面,是高於一切的。寧可省吃儉用,爭一口氣,也要送多一點禮金;在回禮金上,更要大方一點。

如果你覺得你的朋友非常注重自己的名譽,那麼你要為他考慮。假如某人是窮人,你可以拐彎抹角地幫助他;假如他是富人,那就得看看他的喜好,別給他送些令人討厭的禮品。

比如說,你有個鄉下養殖豬的朋友,你就別送太多的錢,要送技術,送銷售客戶。藉著送禮的機會,悄無聲息地幫了他一把。

你可以從朋友家裡買一頭豬,但是你的朋友,會覺得不好意思,反而會給你的朋友面子帶來一些麻煩。

這就意味著,送禮的時候,必須要“精準”。小孩、成年人、老人的生日,都不能送同樣的東西。給兒童玩具,送成人實惠,送老年人健康。

遇上喜歡攀比、極度貪婪的人,不必送禮,要與之絕交

老話講得好,“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你的禮物,禮金,最終都是錢。別因為送錯了人而對不起自己。

《禮記·曲禮上》有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有的人,無論你送多少禮物,他都不會還。下次你有事,他肯定不會來的。

比如,一個曾經和你很好的朋友,由於一些原因去了其他城市,所以兩個人就分開了。他曾多次辦宴席找你,而你讓別人代替轉交禮金。可是後來,他改了電話,也沒人接,你還怎麼收回禮金呢?

有的人,則是想著賺錢。耍小聰明,這樣的人,你要跟他斷絕來往。

隨禮是一種情感,不能用錢財來衡量,不然就沒有意義了。相反,他身上的銅臭,讓人很不舒服。

朋友之間,隨禮時,這幾條規矩要明白

有句話說“結交有義之人,就像一位高明的醫生在給病人看病之前要先把脈,結交朋友也要看他的品行,要不然就危險了。”

非常很贊同

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人格。只有品行端正,才能真正地坐在一起,進行交往。

朋友之間的關係,本就是一種利益與情感的結合,若是隻從一種角度來看待,必然會影響到他的心境,讓他的關係變得更加尷尬。

沒有規則,就沒有方圓。無論他們之間的關係有多好,都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別因為沒有了規則,就毀了自己的一生。

隨禮,是為了增進兩人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一廂情願。更不是金錢交易。

關注點贊評論 一起交流人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