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人為什麼會犯罪?為什麼會有犯罪的衝動?如何破除心中“惡魔”?

人為什麼會犯罪?犯罪的動因是什麼?

為什麼我的腦海中會有犯罪的念頭和衝動?我是不是患心理病了?我是不是變壞了?

為什麼看警匪片時,我會同情那個看起來不壞的“壞蛋”,並且常常希望那個壞蛋逃脫警察的追捕?

比如,《無間道》裡的劉德華,他就是想做個好人,而且也付出了實際行動。為什麼不給他一個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呢?

人為什麼會犯罪?為什麼會有犯罪的衝動?如何破除心中“惡魔”?

從網路上搜索這些問題,大概會出現幾百萬、幾千萬個網頁,以及相關的答案。可見,這個問題不是某個人的疑問,而是一個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

但是,一些所謂的專家和學者,總是喜歡故弄玄虛,故作神秘,裝腔作勢,習慣於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寫出一大堆專業術語、一大段學術概念,讓人看得雲裡霧裡,完全看不懂他在說什麼。

每當看到這樣的文章,真是讓人抓狂、暴躁、激惱。

人為什麼會有犯罪的行為?

首先,要探究犯罪的動機和目的。

意識決定行動。沒有犯罪的意識,就不會有犯罪的行為。而且,按照犯罪兩階層論,如果一個人沒有主觀上的故意或者犯意,僅有客觀上的行為,也很難將其定罪。

許多法學專家、犯罪研究專家、心理學家,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其中,最為扯淡的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他認為:“性本能的衝動是犯罪的根本原因。”

人為什麼會犯罪?為什麼會有犯罪的衝動?如何破除心中“惡魔”?

難道,一個小偷盜竊別人的一個錢包,也是因為“性本能的衝動”嗎?他偷那個錢包能滿足自己對女性的衝動和慾望嗎?這個理論,只要略加分析,就會不攻自破,根本立不住腳。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不能迷信權威,盡信書不如不讀書。

還有“古典主義理論”認為:“人在打算犯罪之前,會評估犯罪行為可能會帶給自己的快樂,以及遭受的痛苦,如果得出的結果是快樂大於痛苦,那麼犯罪就是划算的,隨即實施犯罪。”

這個理論,完全脫離了道德和法律對人可能產生的約束、管理和規制,貌似以一個數學模型來衡量人的犯罪行為和犯罪動機。這個顯然是不客觀的,也是過於簡單和機械的。

好萊塢的許多恐怖電影,如《電鋸殺人狂》、《七宗罪》等,就塑造了以殺人為樂的魔鬼和怪物。但是,除非那些心理變態和扭曲的人,一般人、正常人或者絕大部分人,絕對不會以犯罪為樂,或者從犯罪中得到樂趣。

人為什麼會犯罪?為什麼會有犯罪的衝動?如何破除心中“惡魔”?

德國精神病學家K。施奈德在其《精神病質的人格》一書中,分析了10種容易犯罪的人格,分別是:意志薄弱型、情感缺乏型、爆發型、激奮型、自我顯示型、偏執型、情緒易變型、軟弱型、自卑型、憂鬱型。顯而易見,人的性格方面的缺陷或者異常,只能說是容易誘發犯罪的一個因素,也不能將其歸結為犯罪的動機和目的。

實際上,拋開那些繁瑣而複雜的理論,人們犯罪的動機和目的,概括起來無非是四個字、兩個詞:破壞、獲取。

比如,有的人因愛生恨,對於自己得不到的戀人,往往採取傷害甚至殺害他人的極端手段加以報復,這就是一種破壞。而且,不管用何種學說分析他的心理活動,都可以歸結為“破壞”。

關於“獲取”,就更簡單了。絕大部分犯罪的動機和目的就是為了獲取。比如,盜竊、詐騙、搶劫、貪汙、受賄等犯罪,都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此即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人為什麼會犯罪?為什麼會有犯罪的衝動?如何破除心中“惡魔”?

第二,關於犯罪的阻力因素,即人為什麼只會有犯罪的念頭而很少付諸犯罪的行為。

犯罪的意識、念頭、想法,是犯罪行為的萌芽和種子。

不可否認的是,可能每個人內心深處或者潛意識中,都曾無端冒出過犯罪的念頭,有的人甚至為之付出了準備行動和預備行為。

但是,現實生活中,真正實施犯罪並被繩之以法的,絕對是極少數人。為什麼呢?因為,某種東西會起到攔截阻止犯罪行為的作用。

我們還是化繁為簡,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犯罪的阻力因素。

一是道德因素

。不管是樸素的正義觀,還是從小就受到的道德教育,以及身邊人的影響,對絕大部分人而言,犯罪是可恥的、危險的。當一個人因為憤怒、嫉妒等心理產生侵犯他人的念頭,或者因為自己缺少財物而想獲取屬於他人的財物,或者垂涎別人的美色而想強行與其發生關係,但同時,他若是內心還有一些道德感,且這個道德感的底線沒有被破壞,就會起到阻止犯罪的作用。

二是法律因素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一個人犯了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懲罰。這是人所皆知的事實。所以,當一個人內心有了犯罪的念頭,他大機率會受到這個因素的影響。這個是法律給每個人戴上的一個“緊箍咒”。生活中,敢於砸開緊箍咒,以身試法的人畢竟是少還有少。

三是條件因素

。這個是最現實的,也是對犯罪行為阻力最大的因素。所有的犯罪,都需要比較合適的條件和環境。一個人即使突破了道德觀念、法律約束,但是他想要實施犯罪,就必須創造能夠使犯罪進行的條件和環境。記得有句名言,說是那些相互恩愛、白頭到老的夫妻,一生當中可能也會有幾百次想要掐死對方的念頭。許多人有那個賊心,但沒有那個賊膽。不管是出於膽量不夠、能力不足等原因,還是客觀條件和環境不允許,都會對犯罪行為起到攔截作用。

人為什麼會犯罪?為什麼會有犯罪的衝動?如何破除心中“惡魔”?

第三,關於犯罪的動力因素,即那些強化助推犯罪行為的因素。

儘管有道德、法律和條件的三重製約和阻攔因素,為什麼還是有人實施了犯罪行為呢?因為,某種因素起到了強化犯意的作用。

一是僥倖心理

。一些人之所以實施犯罪,就是因為相信自己的作案手段很高明,不會被人發現,不會被警察發現,能夠逃脫法律的制裁和懲罰。這是無數犯罪行為發生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一些犯罪人甚至透過觀看警匪片,學習作案套路和手法,提高自己反偵查的能力。但是,有句老話說得好,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心存僥倖,必然不幸。

人為什麼會犯罪?為什麼會有犯罪的衝動?如何破除心中“惡魔”?

二是失控行為

。此即所謂的“激情犯罪”。這種犯罪往往是行為人的情緒崩潰、行為失控所造成的。比如,一個人因為女友嫌貧愛富、移情別戀,而心生恨意、殺意,他本來在剋制、壓抑自己的犯罪念頭,但是他的前女友卻不太友好地冒犯他、刺激他,結果他難以剋制自己的情緒,而將其殺害。這樣的案例比較多。

人為什麼會犯罪?為什麼會有犯罪的衝動?如何破除心中“惡魔”?

三是教唆幫助

。當一個人有了犯罪的念頭,或者潛意識裡有犯罪的衝動,如果偏偏又遇到一個不懷好意、心懷不軌的人,教唆他實施犯罪,給他心理上的暗示、引導、鼓勵,以及物質上的幫助,往往就會使犯罪人的犯意得到強化,犯罪的動力進一步提升,從而走上一條不歸之路。說到底,是那個人把他往火坑裡推了一把。

人為什麼會犯罪?為什麼會有犯罪的衝動?如何破除心中“惡魔”?

人為什麼會犯罪?為什麼會有犯罪的衝動?如何破除心中“惡魔”?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