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SISU | 校長李巖松:圖書館空間和“多語種+”資源都是大學的珍貴家底

SISU | 校長李巖松:圖書館空間和“多語種+”資源都是大學的珍貴家底

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李巖松在松江校區圖書館“國別區域研究專架閱覽區”前接受上外圖書館蔡迎春常務副館長採訪,本文為訪談錄,原載於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官網。

●●●●●

蔡館長:李校長您好!首先借此機會,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您在多個全校會議上都曾提出學校“家底”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您認為圖書館在摸清學校家底、講好上外故事上需要著力做哪些工作?

李校長:我們上海外國語大學是一所與新中國“同齡”的大學,70多年辦學歷程,學校可以說見證了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特別是新中國外語教育發展的全過程,在歷代上外人的努力下,學校外語語言文學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文教經管法”多學科內涵建設得到進一步深化。而且,學校辦學過程中還會與教育行政部門、社會上的各個層面、國內外同行等等發生方方面面的聯絡。一代又一代上外師生員工在校園裡共同生活,在各行各業的上外校友,都對學校有著各種各樣的真情實感。我們作為上外人,上外是怎麼發展起來的,上外的故事有哪些,上外的今天和明天是什麼樣子的,這些問題必須由我們來回答,而且要回答好。

我們回顧歷史,上海外國語大學從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上海俄文學校,幾易其名後,發展到今天,一路走來,確實既有艱辛、又有收穫,幾代上外人在這裡耕耘,留下的上外故事也非常引人入勝。我們要將這份歷史的厚重感和責任感保留好,將上外的創業精神和全身心投入新中國外語教育事業發展的精神代代傳承好,上外的這份“家底”就要由我們做好整理、不斷挖掘,這對上外前輩們是一種致敬,對上外後學們更是一種財富。

在上外,圖書館與大學的校史幾乎一樣長,也是白手起家。從2000冊中文、俄文圖書到今天的近130萬中外圖書館藏,這裡有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可以說,圖書館本身就是學校的“家底”,特別是圖書館的空間和資源,其發展狀態是衡量一所高校發展狀態的縮影。圖書館的老師們為了學校發展,面向全校師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最適合上外發展的學習氛圍,一直兢兢業業,講奉獻,謀發展,求創新。我作為校長,也曾多次到圖書館調研,總覺得從學校層面,還要為圖書館的空間和資源考慮得更加周全,將最好的空間和資源傾斜到圖書館,這也是大學要堅持去做的,是實實在在地為全校師生謀福利。同時,圖書館的老師們也要幫助學校在理清“家底”方面出謀劃策,特別是70多年來儲存下來的館藏資源,20多年的電子化日常管理資料,如何透過現代化技術手段整理和呈現上外圖書館從初建至今的館藏發展,多年來上外師生的閱讀習慣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實際上都是可以充分做深、做實的課題。希望我們圖書館的老師們能多走出去,看看在摸清學校家底方面做的比較好的學校是如何做這方面工作的。

面向館內空間和多語資源的“家底”開展研究是一方面,另外一個方面,是面向學校“多語種+”發展戰略,提供最新學科多語資源,以及適應於跨學科研究的數字方法和工具,培養具有全球話語的卓越人才,也是圖書館未來發展面臨的一個關鍵點。高等教育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為科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基於新技術、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形式的資料服務,已經成為國內外研究型圖書館的重要職能。透過圖書館的數字學術館員團隊,為學校各學科的科研提供專業支撐,將成為大學圖書館存在的意義和不可替代的關鍵點。目前,學校正在校級層面打造數字學術團隊,圖書館也專門引進了相關人才,啟動“多語數字學術中心”建設,並且在二期改造中首創了“數字人文實驗室”,目的就是研究運用數字人文相關理論和技術,與學校既有學科緊密合作,營造沉浸式數字教培和體驗環境,為“新文科”背景下的跨學科研究提供技術方法支撐和資料資源服務。我們要牢記上海外國語大學是高等教育中的“國家隊”,有些開創性的工作要儘可能“當仁不讓”,我們今天多想著工作上的創新,大膽闖大膽試,後來者就更容易在現在的基礎上再突破、再創新,這也是我們將“家底”做厚實的一種方法。

蔡館長:近幾年圖書館空間的變化一直為上外師生、校友和來訪嘉賓們所關注,您也全程指導並傾注了大量精力,也很想聽您談談對下一步圖書館空間發展的建議。

李校長:圖書館館舍是學校最核心的建築,代表著學校的知識、學問和學術氛圍。目前,學校正在大力推進圖書館學習中心、文化中心、數字中心和學術中心建設,使圖書資源、數字資源、空間資源建設能夠更為有效地支撐師生需求,使圖書館成為大學提高師生幸福感和獲得感的一種重要方式。

SISU | 校長李巖松:圖書館空間和“多語種+”資源都是大學的珍貴家底

李巖松校長(左二)和姜鋒書記(右二)聽取任樹懷(原館長)介紹一期改造方案

近幾年的圖書館空間改造工作,圖書館的老師們做了大量工作,我多次參加現場辦公會,印象非常深刻。在2016年制定松江校區圖書館改造方案時,圖書館多渠道徵集了師生的需求、建議和期望。同時學校各部門也給予高度關注和配合,從圖書館提出申請到2018年11月確定實施,我和姜鋒書記以及其他校領導曾多次到圖文中心大樓實地考察,深入調研,召開現場辦公會落實改造任務。2019年暑假,我們終於完成了松江校區圖書館一期改造的重要任務,改造後的“國別區域研究專架閱覽區”成了圖書館裡人氣最旺的學習空間,圖書館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了上外建校70週年慶典。今年暑期,我們又進行了圖書館二期空間改造工程,全新打造一個集閱讀學習、文化展示與數字體驗為一體的多功能融合空間,目前進展也是非常順利的,學校上上下下都充滿期待。在今年教師節前後,圖書館還高效承接了新的“教師研習空間”策劃與管理工作,為全校教師做了一件實事,得到的反饋也非常好,特別是青年教師,他們很需要這樣的空間。

SISU | 校長李巖松:圖書館空間和“多語種+”資源都是大學的珍貴家底

李巖松校長(右二)調研松江校區圖書館二期空間改造情況

未來上外圖書館的空間設計思路,是“一體化通透”,在設計時特別要重視結構一體化,提倡輕裝修,利用傢俱和書架的設計感,以及重點圖書的配套營造學習氛圍,在一些區域還可以用具有上外人精神與風采的書籍或老物件,相得益彰中體現上外圖書館的歷史積澱。一體化也體現在從設計、施工到採購等工程實施過程的一體化,一定不能因為這些技術問題延誤工期。要清楚地認識到,對於上外師生,圖書館空間是大家最經常來的地方,是學習和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場景,也是上外校園文化帶的樞紐,一定要盡最大可能不影響同學和老師們使用圖書館空間。在這個方面,只能依靠大家群策群力,將因為空間改造而帶來的讀者使用上的不便降到最低。

對於未來進一步推進兩校區圖書館的學習空間改造,我們還要著力解決當前閱覽座位數量不足的問題,增加學生急需和期待的多種功能空間,最佳化目前的學習空間佈局,使圖書館的學習環境及面貌進一步提升。還需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營造功能完備、環境溫馨,集空間、資源與服務為一體的智慧型學習環境,從而支援學生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協作式學習及卓越發展。同時,圖書館還一定要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全校的閱讀與學習環境,形成鮮明的上外特色,真正能夠使圖書館空間“活”起來,在弘揚和傳承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上發揮作用。在第三期以至未來的圖書館空間改造過程中,我們還要通盤考慮透過跨學科跨部門協作等方式,構建協作式研究共享空間,提供新媒體創作和軟硬體創新工具及設施。其目的是培育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意識及合作創新能力,增強師生間跨界合作與創新體驗,支援研究生與導師及科研人員的跨學科跨領域學術交流,支援師生的協作式科研及協同創新。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圖書館作為全校的公共服務機構,也要堅持以“跨、通、融”為核心,在協同創新上找到適合的方法和路徑,構建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跨語言的數字學術資源與服務平臺,打通制約協同創新的堵點,最終實現融合創新的目標。

蔡館長:學校正在大力推進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的發展,我也剛到咱們圖書館時間不長,特別想聽聽李校長您對此工作的建議,您認為圖書館下一步在區域國別研究方面的館藏資源建設上應該如何找準定位?

李校長:上外秉承“格高志遠、學貫中外”的校訓精神和“詮釋世界、成就未來”的辦學理念,以“服務國家發展、服務人的全面成長、服務社會進步、服務中外人文交流”為辦學使命,致力於建成國別區域全球知識領域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外國語大學。這是我們學校經過70餘年發展,在目前階段整個學校的發展大方向。為提升全球話語能力,培養“多語種+”卓越人才,正在全面推進建設“多語種+”卓越人才的孵化培育地、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創新策源地、國別區域全球知識的關鍵供給地、全球話語能力建設的戰略支撐地、外語教育改革發展的示範引領地。

SISU | 校長李巖松:圖書館空間和“多語種+”資源都是大學的珍貴家底

李巖松校長(中)到松江校區圖書館實地調研

與綜合國力的發展程度和全球化時代要求相一致,區域國別研究的重要性正在不斷凸顯。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區域國別研究對相關學術資源的配套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一些綜合性大學、社科院系統、外國語大學為代表的“外字頭”大學,在推進區域國別研究方面率先發力,探索與區域國別研究規律相適應的館藏資源建設,也成為相應大學或社科院圖書館工作中的一項中心任務。

與國家、社會、企業等在區域國別研究方面建設的眾多智庫不同,現代大學由於其具備的基本職能,更加關注於學科發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因此,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館藏資源建設要服從區域國別研究本身的學科屬性與學科特質。對於區域國別研究本身而言,首先,既然稱之為“研究”(Studies),那麼其首先是一項強調學術性的工作,雖然研究內容有方方面面,但絕非泛泛而談;其次,區域國別研究因其研究本身的廣度,必然帶來“大而全”和“少而精”的研究張力,這需要開展區域國別研究的機構結合自身實際有選擇性地進行佈局,既有經驗是首先取得“單項突破”;第三,區域國別研究與“資政”的天然結合,使得其對時效性資訊有持續需求,同時,高等教育機構開展區域國別研究又必須強調“育人”,這在研究資料層面上又要求有所積累。基於區域國別研究本身的特徵,推匯出區域國別研究館藏資源建設的主要特徵有三:一是區域國別研究的館藏資源建設首先要強調學術性;二是建設過程中注重著力在某些單項上取得突破;三是著眼學校層面的學科佈局進行分層次的可持續建設。尤其是在相關高等院校圖書館的職責範圍內,做好基本的館藏資源建設既屬責無旁貸,又是工作內容上的非傳統業務,需要專業化思考才能推進這項工作。

首先,區域國別研究館藏資源的學術性體現。面向區域國別研究館藏的資源建設,不能認為其單純是外語文獻或物件國文獻的收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首先是研究物件國和物件區域語種資料的收集,但同時也要注重對非語言物件國的外文文獻和本國文獻有針對性地進行整理。就難易程度來說,甚至可以先從本國的區域國別研究文獻開展收集,再根據這些研究所引用的外文文獻進行文獻追蹤。看起來,這是一種反向的學術研究,是對學術研究成果的再研究,但進行此項工作強調圖書館館員自身具有學術能力——至少具備識別有價值的區域國別研究文獻的能力。在館員自身學術能力所未及之處,就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外腦”的支援和介入,一方面對學科館員進行培養,另一方面要與專業研究人員建立緊密聯絡。

第二,區域國別研究館藏資源的“單項突破”。結合歐美高校與科研機構的經驗,區域國別研究與傳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文獻需求並不完全一致。傳統人文社會科學所強調的“學術研究”,在文獻資源保障方面越到高階階段,越強調資料的“深度”,以“學科”為中心;而區域國別研究所需文獻在“時效性、專題性、針對性、分級和內容多面向上均有較高要求”。因此,區域國別研究館藏資源建設在一開始,實際上是難以做到“大而全”的,尋求“單項突破”是區域國別研究館藏資源建設最為現實的實現路徑。例如,結合國家社科重大課題的選題方向及其子課題,對標課題任務及其週期建設區域國別研究館藏資源;針對既有研究比較缺乏的區域或國別,率先在同行業中取得館藏資源建設上的領先地位等等,都是比較可操作的館藏資源建設路徑。

第三,區域國別研究館藏資源的分層與可持續性建設。對於高等院校而言,開展各項工作最終要回到“育人”這個中心,如何與區域國別研究“資政”的特徵相結合,需要一定的設計和分層。目前,不少高校將區域國別研究的“育人”部分設定在研究生層面展開,與這一特點相結合,區域國別研究館藏資源建設從一開始就需要訂立較高標準,可適當引導進入區域國別研究生培養階段的學生參與區域國別研究館藏資源建設。對於專業研究人員,則應在充分調研其需求的基礎上,對其提出的館藏資源要求進行一定程度的保障,同時鼓勵專業研究人員提出所需資源清單。在機構層面上,圖書館與區域國別研究機構的校內共建機制。這樣的分層與可持續建設,從圖書館角度看屬於強調“久久為功”,假以時日,在區域國別研究領域的館藏資源特色才會得以真正體現。

蔡館長:近年來,學校透過大力引進人才和校內調配等方式,支援圖書館建立學術科研團隊,進一步向智慧型學術圖書館邁進,這個舉措在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也是屈指可數的,想知道李校長是如何看待上外圖書館科研團隊建設的?

李校長:確實,為圖書館配置學術科研團隊是近幾年學校人才隊伍工作中比較突出的一塊,特別是以引進“志遠學者”和支援圖書館立項校級青年教師科研創新團隊等方式,強化高校圖書館業務中的科研屬性,我感覺這兩年這支科研隊伍也開始發揮出明顯的作用。

引進人才,這與胡禮忠館長、任樹懷館長等圖書館老館長的慧眼識人密不可分,他們對上外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傾盡心力,經常在校內各個層面做工作。包括近兩年的圖書館班子配備,在學校層面也確實經過了几上幾下,充分考慮了圖書館工作開展的實際,也是希望透過這些變化,使上外圖書館事業更上一層樓,為全校師生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也為上外各學科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我要特別說一說圖書館立項校級青年教師科研創新團隊的事,根據學校科研處的介紹,自校級青年教師科研創新團隊創設以來,還從來沒有非院系、科研機構的校內二級單位申報這樣的科研創新團隊。這一次圖書館牽頭,跨院系申報,而且能夠立項成功,對很多二級單位實際上是一個觸動。一方面,近幾年學校的科研氛圍越來越濃厚,老師們的科研積極性和科研投入越來越有保障,獲得感強了;另一方面,作為校內職能部門,大家也越來越發現科學研究能夠有效的觸發工作創新,特別是在高校環境裡,墨守成規會越來越跟不上學校整體發展的步伐。我們是想方設法營造學校良好的教學、科研環境,能在圖書館工作中見到這些新的變化,我確實很欣慰。我曾到訪過不少海外高校,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高校,圖書館在校內的地位很高,我們上外作為國內最為國際化的高校之一,在這個方面還是要向這些學校學習。前面講到圖書館空間和資源是大學的珍貴家底,在圖書館工作的老師們也是學校寶貴的師資,衷心希望學校圖書館科研團隊的發展越來越好。

蔡館長:目前,學校“十四五”規劃方案在全校師生中形成大討論,讓上外人對學校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對“十四五”期間以及未來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的發展,李校長的期待和建議是?

李校長:目前,學校整體的“十四五”規劃方案几經討論修訂已經成稿,並報教育部審批。“十四五”規劃討論期間,學校層面對圖書館的發展規劃和圖書館同仁們的工作思路能夠很好地結合起來。比如,我們提出,以圖書館館舍的二期、三期改造為重點,紮實推進校園基礎公共設施建設,最佳化學習空間;發揮圖書館、校史館、語言博物館等機構的第二課堂育人和校園文化環境育人功能;進一步加強圖書文獻資源的採購與配置,繼續推進多語種文獻資訊資源保障中心建設。加強數字圖書館建設,構建電子資源整合平臺,實現紙質書與電子書的統一檢索,推進圖書資源深度聚合,提升全網域資源發現與獲取能力;推出高水平數字人文及數字學術服務,為師生開展各類資訊素養教育與培訓。這都是已經正式寫入學校整體“十四五”規劃方案的條目,體現了全校對圖書館工作的重視,當然,也希望圖書館能夠認真落實好,無論是在資源、空間,還是在隊伍建設方面都取得更大的發展,為全校師生帶來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SISU | 校長李巖松:圖書館空間和“多語種+”資源都是大學的珍貴家底

原標題:《SISU | 校長李巖松:圖書館空間和“多語種+”資源都是大學的珍貴家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