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桂丁茶葉成致富“金葉”,她把數百年前失傳貢茶盤活了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歐陽婷

“靠著採茶賺的錢,我給家裡添置了冰箱、洗衣機等大件(家電)。”4月18日,邵陽市新邵縣巨口鋪鎮白雲鋪村村民肖黎趁著晴好天氣,上山採摘桂丁茶原葉。肖黎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自從開始上山採摘野生桂丁茶以來,她一年可以賺到兩萬餘元。

肖黎口中的桂丁茶,是邵陽市新邵縣白雲岩景區特有的一種野生茶葉。據史料記載,寶慶桂丁茶是新邵縣特有的珍稀茶葉品種,具有800多年的歷史。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寶慶桂丁茶被明太祖朱元璋欽點為皇家貢茶,持續上貢明清兩朝,長達520多年。但由於野生桂丁茶瀕臨滅絕、資源稀缺,貢茶製作技藝幾近失傳,桂丁茶逐漸淡出了市場。

直到2017年,在湖南省婦聯兼職副主席,邵陽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湘林集團總經理周志梅的努力下,湘林集團和邵陽市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對桂丁茶聯合進行保護開發,讓桂丁茶再一次在茶杯中綻放。而這一片來自百年前的茶葉,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也為附近的村民們帶來了就業崗位,有了致富路子。

傳說中的茶葉成真了

“以前只聽村裡的老人說過,附近的白雲岩上有一種野茶叫桂丁茶。”今年50歲的劉萍是邵陽市新邵縣巨口鋪鎮高家坳村人,家裡距離白雲岩景區很近,她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老人們還說,桂丁茶的葉子很好看,採摘完了,手上還會殘留葉子的香味。

“這種茶葉製成的茶肯定很好喝。”就在劉萍遺憾不能親口品嚐一下桂丁茶時,2017年的一天,村子裡突然出現了一些陌生人,經常往白雲岩山裡跑,村裡人也議論紛紛。

劉萍口中的“陌生人”,是邵陽市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和湖南湘林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他們就是為了桂丁茶而來。

2015年底,邵陽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湘林集團總經理周志梅想要開發公司位於新邵縣的8萬餘畝林場,但要如何發展,周志梅並沒有作出決定。得知這一訊息的邵陽市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負責人和周志梅見了面,並帶來了一本《湖南通志》和《寶慶府志》。

原來,在湘林集團8萬畝林場中,就包括了白雲岩景區。而根據《湖南通志》和《寶慶府志》記載,在白雲岩景區,有一種已經失傳已久的茶葉:“桂丁茶出邵陽白雲岩,衲子採之,歲不多有,有味微苦而香特清,酷暑以一葉入茶甌,至隔宵不變味,其葉似桂,或以此得名”。

得知桂丁茶的歷史後,周志梅決定和茶研所開展合作,聯合開發桂丁茶。於是,她帶著工作人員,圍繞著位於邵陽市新邵縣巨口鋪鎮的白雲岩景區尋找。

尋找了將近兩年,2017年初,他們終於在白雲岩景區發現了3萬棵桂丁茶的蹤跡,“這種茶葉子的褶皺和桂花樹葉一樣,比本地其他野生茶葉片要寬大,葉脈要深。”杜邵龍是湘林集團桂丁茶專案的負責人,他介紹,野生桂丁茶分佈沒有規律,工作人員只能根據書上籠統的描述尋找,如果找到了有符合描述的,則需要製成茶葉,進行比對,經過一套流程才能確定。

此後,搜尋範圍擴大,工作人員又發現100餘萬棵桂丁茶樹。

周志梅將初制的桂丁茶第一時間送到了茶學泰斗、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那裡。

桂丁茶葉成致富“金葉”,她把數百年前失傳貢茶盤活了

周志梅(右)和劉仲華(左)在白雲岩檢視採來的桂丁茶原葉。

劉仲華對寶慶桂丁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桂丁茶是一個具有500多年貢茶歷史的獨特野生資源。它具備高檔綠茶和紅茶的典型感官與內涵品質成分特徵,綠茶茶氨酸的含量、氨基酸的總量比較高,茶多酚的含量適中。即使是在春茶的末期都有春茶前期的優質茶的特徵。它製成紅茶,甜香、花香交融,滋味鮮爽、回味甘甜,是典型的優質紅茶。如果說通過當地政府和龍頭企業快速把它挖掘擴充套件推廣,我想將會打造成為湖南乃至全國最有競爭優勢的茶樹資源和茶葉產品。”

得到了劉仲華院士的肯定後,周志梅成立了湖南興盛茶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湖南農業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邵陽市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對桂丁茶進行保護開發,準備將這一沉寂了幾百年的品牌再次打響。

為了做好桂丁茶,興盛茶業公司科研人員在劉仲華的指導下,翻查歷史古籍,遍訪村中製茶師傅,通宵做試驗,終於在傳承歷史貢茶製作工藝的基礎上,透過自主創新,研發了桂丁綠茶、紅茶、白茶等新產品。

桂丁茶葉成為村民致富“金葉”

“當時我們大家還不相信。”回想起茶廠最剛開始到村裡來招人的時候,劉萍並不是很願意去,“之前我們將茶葉賣給茶販子,一斤也才十幾元,不划算。”而桂丁茶位於高山上,十分難採,勞動強度很大。

為了打消村民們的顧慮,周志梅在村子裡成立了合作社,同時,公司在合作社也有股份,“這樣和村民成為了合作伙伴,利益一致”。

桂丁茶葉成致富“金葉”,她把數百年前失傳貢茶盤活了

每年春天,周志梅都會到白雲岩採摘野生桂丁茶葉。

肖黎家當時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人靠著丈夫在外打工賺來的錢生活,丈夫“一年才回來一兩次”。家中上有兩位老人,下有兩個孩子,全靠肖黎支撐。採茶對肖黎來說是一份不錯的工作,“既可以照顧家裡的老小,又可以掙錢貼補家用”。

採茶並不輕鬆,肖黎告訴記者,從她家出發,需要先坐摩托到山腳下,隨後再換步行,才能到達採茶的地方,“一般要花一個小時”,中午為了節約時間,大家往往選擇自帶乾糧或者飯菜。為此,肖黎往往不到六點就起床。

“剛開始,有人帶著我們到山上找到桂丁茶樹所在的地方,並教我們如何採摘茶葉。”肖黎記得,桂丁茶樹分佈不均勻,導致大家每天採摘到的茶葉數量也不穩定,“慢慢地大家才熟練起來”。

“到了天氣熱的時候,採茶就更辛苦。”劉萍家此前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人靠著丈夫在外打小工過日子,家裡為了修建一幢兩層樓房,還欠下了不少外債,“房子都沒來得及裝修”。

看著村裡不少人都上山採茶賺錢了,劉萍也按捺不住了。手巧的她跟姐妹們一起上了山,並很快就學會了採茶的技巧。

到了下午5點多,茶廠就會派人到村裡收購茶葉,此時,匆匆從山裡趕回來的肖黎、劉萍就會把當天採摘的茶葉交過去。驗收通過後,工作人員就會將當天的工資給付過來,但肖黎更喜歡一月一結,“這樣,拿在手裡的錢更多些”。

桂丁茶的採茶期是從3月到9月初,肖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月可以採茶25天,這樣一個月就可以賺到四五千元,而全家一年的收入可以增加兩萬到三萬元。

“現在,家裡的外債已經還清了。”如今,劉萍已經計劃著裝修好房子,為孩子們結婚做準備了。

在興盛茶業公司的帶領下,7700餘名脫貧戶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帶動了1。2萬戶農戶參加工作,新邵縣當地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製作桂丁茶的茶廠或者作坊,帶動了當地產業的發展。桂丁茶這一曾經只記載在書中的茶品,逐漸成為了新邵的一張新名片,成為了當地鄉親們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新方式。

“我們透過桂丁茶產業的打造,探索出了一條經驗可總結、做法可複製、增收能持續的幫扶模式,確保村級產業發展和茶農的長效脫貧。”周志梅告訴記者,她希望和當地一道,齊心協力將千年“寶慶桂丁茶”發揚光大,讓寶慶桂丁茶重新屹立於中華名茶的行列,重現大明盛世寶慶桂丁茶的輝煌歷史,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編輯:依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