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以項羽式背水一戰的勇氣,使百回《紅樓夢》重現天日的唐國明

以項羽式背水一戰的勇氣,使百回《紅樓夢》重現天日的唐國明

(提醒:本篇正文的內容從下面的第5張圖片下開始)

————————————————————————————————

主張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裡娃唐國明說:尤其為利祿等死,不如為千古留名而生。

唐國明半途哲學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

唐國明2019年6月出版開創半途主義的《 鵝毛詩 》集。就如唐國明在《半途先生》詩中表達的那樣——

不在過去,不在現在,不在將來,只在途上

不在別處,不在遠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鄉,不在他鄉,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願是高山,願是流水,願是清風明月的模樣

不願貧窮,不願奢華,只願思危奮發圖強

————————————————————————————

2022年出版,奠定唐國明文人、詩人、哲人地位、具有飛詩流意、鵝毛飛揚結構、讀後能燒得你飛起來的“詩意流”長篇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計程車兵》,是一部與長城相關、弘揚人類優秀品質,集22年心血企圖以文學方式闡釋半途主義哲學、開創“詩意流”文學的跨文體式長篇小說,是一部集詩、文 、史、數、哲於一體的百科全書式史詩與交響曲;是與唐國明的鵝毛詩、《零鄉》構成半途主義系統的三部曲之一。

著名作家唐國明開創獨特的“詩意流”創作方式,寫出長篇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計程車兵》。寫出了一個士兵面對幾千年以詩的形式湧出的思潮激流衝擊中,他仍沒有放棄自己的堅守與責任。仍然保持著我們傳統文化裡的君子人格與忠誠、守信用的道德品質。

透過唐國明詩意流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計程車兵》你會認識你自己,更會認識到我是什麼,我就是堅守在此刻的過客。

在詩意流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計程車兵》中,唐國明把士兵作為一個傳聲筒,將所有的聲音發了出來。

《堅守在長城要塞上計程車兵》既是詩歌史中海子想耗盡心血沒有實現完成的,而唐國明自然完成的大詩,又是小說中的史詩。

以項羽式背水一戰的勇氣,使百回《紅樓夢》重現天日的唐國明

……………………………………………………………………

唐國明將世人詬病不休的龍頭蛇尾醜八怪樣的120回《紅樓夢》,再現出了曹雪芹原來全部完成的100回《紅樓夢》原本西施的樣貌。

《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復原”根據與資料來源於程高本《紅樓夢》後40回。

再現曹雪芹文筆就是將程高本《紅樓夢》後40回續寫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國明說: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唐國明介紹他的書《零鄉》時,如此說——

《零鄉》就是一個展示在無歸的現實路上,表現不停進取乘風破浪精神的文字。

《零鄉》表達的半途主義,既是哲學思想,又是文學觀念。

《零鄉》寫出了一千萬個理由不能成為作家的唐國明卻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寫了唐國明如何從仰望星空到成為被仰望的星空歷程。

《零鄉》是一本你讀起來沒有負擔,讀後餘音繞樑萬年不絕的書。你可以隨時讀幾分鐘或十幾分鍾或一個小時,也可以挑著或跳著隨便讀幾節,就可以隨時放下來,忙完你該忙的事,又可以看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的書;你從任何一個入口都可以進入我的生活,但又覺得永遠沒有結束,永遠在繼續,永遠在迴圈;也就是說你可以從這本書的任何一節開始迴圈讀下去。

《零鄉》更像是與你面對面親切交談一樣的以非虛構、跨文體、自傳、百科全書的多種方式;以“為讓你認識我自己,我在如此反覆地言說給你聽”的架勢,寫出了一個具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閒雲流水血、長風情懷心”之人,在時世推移中,在各種交響與交織土壤下,時有無鄉之感、時有“無用之王”之嘆的歷程——透過這種狀態的描寫,反映出那種遠離故鄉沒有歸宿感,折回故鄉卻發現故鄉已不是故里的場景,在似夢似遊,無所追尋,無處追尋的漂泊中,一邊是對我在時代程序中失去了消失了的鄉村故土用記憶性的文字修復還原、一邊在現有文字古蹟中對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邊是在精神遊走中去尋找自己心靈歸屬故土的心路歷程,及我在這種歷程中的徘徊、遊走、尋根、回憶裡,道出了作為進入以網路式漂泊生存的人類一種無根無確定性無依靠感、與對這個世界迅變的陌生感的‘零鄉’現實,向世界追問我們到底是為夢想而在?還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這個無答案的難題面前,我們只有在無歸似歸中繼續流浪,不得不又繼續漂泊的“零鄉”現實。使每個有同樣經歷的自我永遠成了一部被“零鄉”化了的“零鄉”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我們只是在此刻,我們成了途中的我們,我們成了被“零鄉”的我們。——同時此書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現曹雪芹百回《紅樓夢》文字,寫出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與3x+1猜想,又是如何成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寫出了我如何從一個看牛山山頂上如何到了嶽麓山山腳下,與幾百個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認為不可能成就的夢想的。這其中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在支撐著我?若想詳知,請讀我的80萬字《零鄉》一書。

若說21世紀是流行我唐國明提出的半途主義哲學的世紀,那麼《零鄉》註定是一本以小說、百科全書、自傳,傳達鵝毛詩人、半途哲人、紅樓夢中人、明月清風中人唐國明提出領悟的半途主義哲學最易懂的好書與扛鼎之作。

《零鄉》更是一個展示在無歸的現實路上,表現不停進取乘風破浪精神的文字。《零鄉》雖然有些重複但表達形式不同的內容,但恰恰是這些“來回拉抽屜”“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樣重複的內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歷程將此書更好地結成了一個叫“零鄉”的體系;突出了人類重複此刻、此刻重複的重大哲學主題。同時《零鄉》文字中用一種年月日期時間的方式,表達了速變時代,我們被置於一種在途上、無歸、老在此刻的“零鄉”狀態。

我們來到世上,是來成為人才的,不是來成為奴才的。我們已經沒有遠方,沒有別處;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只有一條讓我們去為夢想乘風破浪、無路可逃之路,只有此刻與“零鄉”。

唐國明寫《讀項羽》詩說: 寧學項羽做自我,不學古人成皇奴;了卻天下紛爭事,只給虞姬當丈夫。

唐國明說: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此刻,萬物永在途上。——不在過去,不在現在,不在將來,只在途上; 不在別處,也不在遠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們,除了只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

唐國明說: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上;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上;學生問死,道聽途說,閒言碎語;為菜米油鹽醬醋茶或錢權名利詩酒花,奔波不停,勞作不息;在n是整數前提下,要麼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內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轉圈,將自己消解耗盡;要不就是處於“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將自己無限永恆。

唐國明說:我有長風情懷與鵝毛風範;我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閒雲流水血、長風情懷心。

唐國明說:我說的“長風情懷”就是流傳千古的抱負”;我說的“鵝毛風範”就是不記功利得失對一件造福萬世之事的堅持。

————————————————————————————————

以項羽式背水一戰的勇氣,使百回《紅樓夢》重現天日的唐國明

以項羽式背水一戰的勇氣,使百回《紅樓夢》重現天日的唐國明

————————————————————————————

唐國明定理:

1、“任一偶數除以2”加減同一個正整數,能得出等於這個偶數的兩個素數;且兩不對等素數都分佈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

2、1是2的半途——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處在4的半途中或當你到達1時,你想抵達2;當你到達2時,你想抵達4,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只是在途上、在此刻;你的生活不是在別處,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遠就這樣處在另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

以項羽式背水一戰的勇氣,使百回《紅樓夢》重現天日的唐國明

以項羽式背水一戰的勇氣,使百回《紅樓夢》重現天日的唐國明

————————————————————————————————

半途哲人、鵝毛詩人、再現曹雪芹文筆學者、詩意流公子、清風明月中人唐國明作品

————————————————————————

在冷板凳上流浪的人

————————————————————————————————

(1)、寫於2019年2月16日至2月18日:春節小記

車進縣城,已天黑了,縣城的燈光似乎把整個山城都被照亮了。接下來在妹妹家搞了幾天衛生,又帶父母去領2018年下半年國家發放的農村養老錢。去領錢處,父母一起領到1400元,父母說,他們由以前的幾十元每月到2018年已漲到100多元每月了。最初每月只有10元。我說他們去鎮裡有事時怎麼不在鎮裡領,父母說,鎮裡發放的人要手續費,這裡不要。

父親又與我說到老家村裡的事,說我老家胡山界村,好好的,只有400多人的村子因不滿1000人,我們村便被合到葉子山國營林場,改叫葉子山村,我們的戶籍仍然是胡山界村籍。

一說到扶貧,父親說扶貧的目的就是解決那些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超3000到4000元的貧困人家,要讓他們達到不愁吃不愁住不愁穿,上得起學,看得起病……住房人均面積達到13平方米以上……只有先前建有“扶貧建檔卡”的才能享有危房改造、異地搬遷、上學……看病只出百分之十的這些政策好處。

父親跟我說,他離開老家才三個月,夢裡常夢見老家。他想回老家去,可我們那個山坡上的人家除了我家與其他兩三家已經全部到鎮裡買下地基建了房……以前滿坡的梯田除了一些人家種上了杉樹外,幾乎全長了齊人高的雜草,去鎮裡趕集的老路都被雜草淹沒了,母親每去趕一次集,都被露水打得一身溼回來。有時一感冒,就發病,就得住院。說到這,父親說本來交通局規劃連線一條公路從我村裡透過以後通班車的,來人測量時,村幹部在打牌,怠慢了人家,那路就沒有從村裡過,便把原來葉子山林場的林道擴寬成柏油公路,班車也不通了。

後來,我才知父親說的這事,說的是2014年12月17日發自城步苗族自治縣政府網《胡山界修通致富路》中說的那事——2014年,胡山界村道被列為——省定民辦實事專案之一。胡山界村級道路全長13。2公里,從2014年2月修建,6月底全面完成路面鋪設,11月底全面硬化到位,國家、省市縣共投入資金594萬,老百姓自籌資金7。03萬。

而不太愛說話的母親總閒不住,不時去妹妹車庫裡喂喂雞,去超市裡買菜、做飯,回來拖地……還跟我說,春天雨一來,她不能回家摘薇菜,她也要去這縣城郊外摘,她跟這小區打掃衛生的阿姨打聽了,這郊外也有薇菜摘,縣城裡也有薇菜收購站。她還說她在老家種了一小塊叫七葉一枝花的藥材,野生的,收購價100元錢一斤……母親一說起這些就滿面笑容,如個天真的老孩子。

我想在2019年農曆正月初三回長沙去應付一些事,父親一翻書,說初三不吉利,一定要我初四走,我若不初四走,父親要與我拼命似的……我只有乖乖聽話。

到長沙後,想起上車時父親從妹妹小車上下來執意要送我到車上的情形,於是鼻子一酸……只得望著前方我難以預測的夢想歷程……想想自己,想想那些為錢碼字的人,他們沒有什麼文化擔當,也沒想到什麼文學與文化使命,只對錢負責,以文化工廠的形式製造沙漠上的“文化爛草”、文化工業下水道里的汙水泡沫……而大多數人被掛在一個虛構的框架半空中,上不去下不來,又被各種什麼貸綁架著又不能離開、又不能移動,一動就會掉下去,在又不甘心掉下去的困境與夾層中,過著自己不想要又不得不要的生活……

想到這些,我又茫然起來,我不知道我還能堅持多久……

(2)、寫於2019年2月20日:改柳宗元《江雪》詩

自2001年租住到嶽麓山向陽坡。在這裡,我因考古復原《紅樓夢》曹雪芹文筆,完成了《再現曹雪芹百回紅樓夢》,而得“曹雪芹再世”之稱。後因“鵝毛詩”又獲“雲夢湖邊的天鵝”之號,又因寫有自由古體詩而被叫為“盛唐公子”,因寄居嶽麓山,又獲“麓山公子”之名;每日食一餐飯已成常態,又有了“一餐飯先生”之譽;因2018年秋,搬到原租住地幾步遠的地方的一個地下室租住,又被叫為“地下室先生”。

門一開走出去幾步,便是校園中女子如明月清風行走的木蘭路;門一關,便會不由想到柳宗元寫到的《江雪》詩,便改之吟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一舟蓑笠翁,自釣寒江雪。

自覺這一改,更貼合我心,更能打發與嫦娥過中秋,以鵝毛詩下酒的日子;更能安心“為天下而學”了。

(3)、寫於2019年4月19日,2020年以《父親教的風水學》之名發表於北美洲《世界日報》副刊:寒門書香

離開故鄉漂泊這麼多年,每有人問起我的文化家底,我的啟蒙教育來自哪裡?作為出生在山裡的我,唯一的文化家底與文化啟蒙,也就是會看山看水的父親。

父親常問我天地是怎麼來的,我搖頭說不知道時,他就會告訴我“盤古開天闢地以前,天和地渾渾沌沌地成一團,像個雞蛋一樣,盤古就生在這當中。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地分開了,輕而清的陽氣上升為天,重而濁的陰氣下沉為地。陰氣重濁而為地為山,陽氣輕清而為天為水……”又問我知道不知道天地多少年轉一運,我更加犯暈。接下來他就說:“木星繞太陽一週約12年,土星繞太陽一週約30年,木星與土星大約20年會合一次,先人根據這個,擇時定位,便做出了三元九運。三元就是上元、中元、下元,每元60年為一個甲子,所以有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之分,三元180年為一個正元。每一個正元又分為九運,每一運為20年,每一元中又佔有三運……”

有時他到外面給人看山水回來,也跟我很有興致的講“地理之術孕育先秦,成於唐盛於宋,氾濫於明清。唐以前看山水只論山巒形勢,唐末發明了看山水定向位的羅盤後,宋就開始用羅盤,明清時看山水則離不開羅盤了。”還跟我講什麼“有生氣的地方,地形就隆起,沒有生氣的地方,地形就枯槁。”接著就很有興致的對我們吟唱,然後叫我去打一大竹筒水給他喝,他一氣喝下一大竹筒水後,又唱什麼“雪裡飄梅,浪花滾月”這些那時我不太聽得懂的話。

隨著我慢慢長大,進學堂唸書了,回味他的話,也懂得了“地靈人傑”。父親昔日剛拜師學看山看水唱誦的什麼“如人端坐,則氣聚於中;如人伏臥,則氣沉於下” ……從父親嘴裡飄出的好多話又迴盪於耳。有些話我一直理解為,人活世上,要靠眼睛觀察世界,要深知世界的大道理,就要從小處細微處一點點開始領悟積累。

不管上山勞動休息,在家飯後閒坐,父親也跟我說“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尤其那些多年後我才弄清楚出自北宋邵雍《漁樵問對》中的話:“人的目能收萬物之色,耳能收萬物之聲,鼻能收萬物之氣,口能收萬物之味。”“身為一物,可徵兆萬物;生為一人,能徵兆他人。”“以一物知萬物、以一人知萬人。人能以一心觀萬心,以一身觀萬身,以一物觀萬物,以一世觀萬世;又能以心代天意,以口代天言,以手代天工,以身代天事。”“心之靈稱神,肝之靈稱魂,脾之靈稱意,肺之靈稱魄,腎之靈稱精。心之神表現在目,稱為視;腎之精表現在耳,稱為聽;脾之魂表現在鼻,稱為聞;膽之魄表現在口,稱為言。八者具備,才可稱之為人。”“神魂行於天,精魄返於地。行於天,稱之為陽行,返於地,稱之為陰返。陽行於白天而夜間潛伏,陰返於夜間而白天潛伏。”“人是鬼的形狀,鬼是人的影子。”我聽得是一頭霧水,我又不敢說我不懂,怕父親罵我是“告不變的豬”,只是靜默地聽他說,在山裡除了勞作,幾乎沒什麼文藝生活,聽父親說說這些,也當做是消閒。

在山裡除了上學,基本上是跟父親一同去山裡勞作。那些年月,一般人認為看山水是“迷信”。我也沒跟父親討論看山水是不是“迷信”的問題,只是他常跟我說的什麼“輕清上浮者在天成象,重濁下沉者在地成形,上感下應。”“大地結穴處,其上便有星光照臨。”……這些我父親跟我說的話,就是很樸素的人間描述。那時每當清晨,總被父親吟唱出的什麼“前者呼,後者應”吵醒。

有一段時期,父親那個一臉嚴肅、穿著家做的長黑褂子的師傅,動不動就愛罵我們三姊弟開飯時去飯鼎前,你擁我擠搶先舀飯,罵我們一點大家子的樣子也沒有。罵完我們就罵父親,罵他怎麼教的兒女,罵得父親不好意思了,就上來給我們一人一耳光。我們都哇哇大哭了,那老頭子還罵聲未絕。罵我們哭什麼,再哭,肉就要被他吃完了。我們一聽到吃肉,才不哭了,忙端著飯便規規矩矩坐在我家那張積了上百年油膩的黑飯桌兩邊,那老頭子便給我們一人碗裡夾一塊肉,勸我們吃飯要細嚼慢嚥,不能發出聲音。菜要夾一小夾,吃完後,再夾一小夾,不要全夾到碗裡佔多。講的全是《紅樓夢》裡講過的規矩。我父親似得了真傳似的,一到飯桌上就時時講,月月說。見我們三姊弟的做派,弄得傳統知識味極濃、出身於地主家庭的外公直誇我父親,把我們教育得很好。便當著我們問我父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是什麼意思?父親便說,這話他的山水書上也有。他們正興致勃勃說著,外婆要父親吃完飯去把外面的柴劈爛。喝了點酒,滿臉通紅的外公陰著臉對外婆說:“人家已是先生了,莫動不動就把人家當長工。”外婆再不敢往下說什麼,從此父親每年帶我們去外公家拜年,就再也不用老給外婆去做苦力事了,而是陪著外公講學問,講詩詞歌賦、民間婚喪上的排場禮儀去了。有時我聽父親像個師傅對外公說:“金清,土濁,火燥,水柔。東方屬木,南方屬火,北方屬水,西方屬金,中央屬土。”外公也像個徒弟一樣用鋼筆在紙上記著。

每次去給外公外婆拜年的路上,父親帶著我們三姊弟要在大山裡七拐八彎,上坡下坡走一天才能到外公家,父親走著走著覺得無聊,就提議給我們誦唱,他唱一句我們就跟著唱一句。他教我們的都是:“或隱顯於茫茫曠野,或潛藏於淼淼平湖。聳於後必應於前,有諸內必形諸外。欲求真理,遠朝不如近朝。會之於心,應之於目。自然默合,何用強求。”

父親唱累了,也口渴了,便進路旁人家給我們討碗水喝,有時妹妹喊餓了,父親就問人家是否還有剩飯,給舀一口來。人家都很熱情,端幾碗剩飯剩菜出來,盛情的要我們填填肚子。我們吃完後,父親為表謝意,給人家留下一塊用紙包好拿去外公那團裡拜年的紅糖,就上路了。

一看到好山水,父親就跟我們說一陣那些墳墓裡的事,說後又教我們誦唸,念著便到了快進入外公家地界的山頂,也就能望見外公家居住的山衝了。父親一見我們興奮,便在山頂亭子裡坐下來,大聲唱誦。唱完後,就開始跟我們說那些我們聽不懂的看山看水的方法。

下山時,挑著兩籃子拜年禮物的父親似乎輕鬆了許多,又開始教我們唱誦:“蛇要換皮,人不換骨。……或龍去虎回,或龍回虎去。……一毫千里,一指萬山。……莫向無中求有,須於有處求無。”一念到“似雲泥之異”便跟我們說世上有天空之雲與地上之泥。便問我們做天空之雲好,還是做地上之泥好。我們都說要做天空之雲。父親聽後說,說我們以後可能都是大有出息的天下之子,是要如天上之雲離開這個鬼都不來的山裡。我說我們生在這裡了。父親便長嘆一聲又唱誦起什麼“橫來直受,直來橫受。……內直外鉤,內鉤外直……枕龍鼻者,恐傷於唇;眠龜肩者,恐傷於殼。……隱拙者卻有奇蹤異跡,顯露者多是花架假形。”父親唱著這些,忽然聽到後面有人高聲叫道:“師弟,來給你岳父拜年了。”父親忙從兜裡掏出一支菸遞給一個鬍子很長的老漢,說一聲:“師兄幸會。”兩人點著煙,互相讚揚師傅告的東西紮實。父親說他那時一句背不好就被師傅打罵,只有硬背下來了,接著又你一句我一句的唱誦道:“眾山相約,百川同歸。……八門缺,八風吹,朱門餓漢;四水歸,四山聚,白屋公卿。……窮源千仞,不如平地一堆;外聳千里,不若眠弓一案。……遠著腳頭,高抬眼力。……根大則枝盛,源深則流長……”他們直唱誦到下山走上平路分手道別為止。

父親望著他的師兄走遠了,便指著前面的風雨橋上的亭子,說我們去橋上坐坐,就快到你們外婆外公家了。我們一行到橋上,聽著下面的溪流聲,搓搓發冷的手,父親點上一支菸,又唱道“家貧無燭,鑿壁借光讀書……開戶讀書,十年不出。……滅族亡家,多因水盡山窮,總是山飛水走。……數峰插天外,九曲入明堂……鼓角梅花,銀瓶盞注;玉帶金魚,三千粉黛,八百煙花……石浮水面,水聚天心。”父親唱到這,要我唱誦一些他路上教我的,我便背平時聽到他唱的,爛熟於心的。父親聽後便用大手緊抓我的小手說我記憶力還真好,只惜我還沒上學還不認字。

父親歇息一陣,又叫我們走起,他又自娛自樂的唱起來。一些路過的人聽著這些,便說,背這些現成的也背得那麼有勁,也不怕丟人。我父親本來耳朵也有點背,也只當沒聽見這風涼話,仍然沉迷在自己的世界裡,念得更大聲,又要我們跟著唱誦什麼“積德必獲吉水,積惡還招凶地。……以雪吾心。”到“以雪吾心”這句話,父親望著天,會連說三次“以雪吾心”,待多年後,我有點學問了,才明白這句話的深意。但這些每次父親帶我一在遠行走親戚的路上,或在山裡勞作時,就隨口唱誦而出。他對我說,唱唱這些,勞作起來就不愁苦,也有了力氣了。他滿70歲時,我回家說起他這些唱誦的往事,他好像不記得了,說自己這一生已70了,走了好多波折路,這些事忘記了也是自然的。但“以雪吾心”這話他還記得。

每次拜年,太陽落下去後,一到外公家,我們吃飯後,冬夜漫長,父親與外公就坐在外公臥房的火盆旁,邊取暖,邊根據外公的提問回答,外公一問他天地怎麼演化時,父親就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即是陰、陽。”“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迴圈往復,永不停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本作為國家公務員的外公,以前認為這是“迷信”,後來也越來越有了興趣。

很少來我家玩的外公,也有時抽空來我家,聽我父親說“三間吉四間兇,五間定有一間空,七間定有兩間空。……門不宜多開,路不宜多岐……”還有些關於修造的大忌日,什麼“初一休問子、初三莫遇羊、初五馬上坐、初九問雞鄉、十一休逢兔、十三虎在旁、十七牛眠地、二十一鼠偷糧、二十五怕犬吠、二十七造兔傷、二十九猴做耍、日退最難當。”這些行話我至今沒弄得太懂,因為我不會那些天干地支與屬相。雖然偶看書,見一些書上雲,天干共十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他地支共十二個,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就是十二個時辰,把一天24小時按每兩小時一個,分成十二個。如子時是23:00到1:00,也就是晚上11、12點這兩小時;另外十二地支屬相:子屬鼠、醜屬牛、寅屬虎、卯屬兔、辰屬龍、巳屬蛇、午屬馬、未屬羊、申屬猴、酉屬雞、戌屬狗、亥屬豬。

我父親帶徒弟後,我有時從外回家,見他教他的徒弟什麼“勢寬則氣蕩,形大則氣散”,有時我為寫文章,跟父親討論山水,父親拿出他抄得很工整豎排的筆記教我道——水中滓濁,積而成土。水土震盪,水落土出,山川以成。……內外同流,表裡同運。……水者陽也,山者陰也……外氣與內氣複合,二氣相蕩而成物,猶夫婦交媾而有生育……

有時父親說自己年歲已大,希望我把他所學繼承下來。我倒是希望從他這套學問裡體悟一下中國哲學。他就跟我說什麼“山是天地骨,氣感而應,鬼福及人……銅山西崩,靈鍾東應。”還說,住宅以地形地勢為它的身體,以泉水為它的脈絡,以土地為它的皮肉,以草木為它的毛髮,以舍屋為它的衣服,以門窗為它的帽子和繫帶。我每次聽他講完,便安慰他道,我會把他的學問吸取一些精華,用在我為文之上的。

竟因為父親幾次跟我說,他已年老,說不定哪天眼睛一閉,我再想學看山看水,卻無問處了。於是我在百忙之中,便看了一些關於山水方面的書。見那些經典書上說,人要富貴,一是家有傳統德教,二是自己好讀書學習,三是住處山水衣食、社會風氣對自己的影響,四是命,五才是運。這話的意為,一個人出生的家庭或是書香世家、或是詩禮之族、或是清官儒商之後、或是通曉文學藝術之子女、或是清貧循禮積德人家子孫……一個人有了這個道德與家風背景,加上他住的地方是清風朗月、明山秀水令人心胸舒坦開朗之地;而且身處民風淳樸、整族整個村落或整個城鎮與他身處的時世都是仁智的,那他就具備了成材成器的條件。在這個條件之下,還有影響自己的命與運。這個命與運是什麼,就是你從事的事情能遇到好的同伴,娶到理解你的妻子,或遇到能賞識你的人,或進入了能發揮才能的場,這就是命與運。經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到了,那就是命好運好,如果老是碰壁,那就是命不好運氣差。

而且看山看水,也就是看地相。人世間有天相、地相、人相。通俗的說,就是世間有天貌、地貌、人貌;也就是說天貌與地貌能孕育影響人貌,意為什麼樣的天地能生長出什麼樣的人,另一層意思好的環境能生長出才子佳人,也就是說一個地方的精神道德風貌與地理風貌決定了一個地域出不出偉人、能人。出了偉人、能人的地方,這些偉人與能人的精神道德風貌又能成為本地的精神道德財富,能影響純化當地的天相、地相、人相,形成一種地域精神。

我父親也常跟我說,好地安好人,福地有福人才能消受。我與父親討論久了,我也明白了那些主吉凶的來龍去脈,後山前水的事,基本上是合人趨吉避凶、迎福避禍、求取平安心理的一套尊紅白喜事、修造的禮制規矩。看山看水看日子,也本來是中國紅白喜事、修造禮制規矩中的一個環節與儀式,從而民間也就有了完成這個環節與儀式的“先生”。但凡“先生”告訴舉辦紅白喜事、修造主家,說此地此時或此日主官貴,出偉人、能人,其實也就是灌輸一個家庭以致家族“學為好人”的思想。一旦有家庭把此話聽進去,便心懷了成為偉人、能人這樣好人的夢想,對後代或自己傾力培養,堅持不懈。我能在文學領域上取得成就,能以“雷打不動、火燒不移、風雨無畏”坐冷板凳的精神追逐夢想,無不跟父親這個“先生”灌輸我成偉人、能人、名人這樣的好人思想相關。

父親學看山看水的初衷,就是他問一些老人家,為什麼他那麼努力總沒有出息。那些老人說我們家祖輩沒佔有山水好地,也沒有個讀書人。於是乎,不能成讀書人的父親,就心懷了“我不能走出這個山裡顯富得貴,得讓我兒子有”。於是邊學看山看水,邊探究;邊移屋搬宅,改換墳地山水朝向的折騰。我理解父親的苦心,也便下了狠心,一為實現自己的夢想,二為完成父親的心願,便走上了從文之路。當1998年父親把25歲的我送往來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讀書的車上,我就知道我的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從文之路了。

到父親要我學看山看水時,我便跟父親說出了我對看山水領悟出的道理。自看山看水於民間流傳至今,自然有它的合理性。除去裡面指派的吉凶禍福這些,那更是修造建築園林的學問,我們在與時俱進中,應該去其糟粕,吸取其精華。我也常跟我父親說,即使天地山水靈氣孕育了一個帝王的胚子,如果沒有後天道德的規諫,讀書學習與所處社會風氣的養育,也是不能成王成帝,為天下人做出一番事業的。

回想來路,若別人再問我的文化家底與啟蒙教育,我的文化家底與啟蒙教育卻是來自於學看山看水時期的父親,來自於他常唸誦的那些我聽不懂卻聽進耳裡按照自己想法理解了一番的話語。我耳邊多年來老是出現父親唸誦到最後,朝天大聲唸誦三遍“以雪吾心”的神態。

我常直言告訴父親,我不會學看山看水看日子,也不去弄吉凶禍福那些,但我會用文章傳達看山看水這些先生們教人“學為好人、學當聖賢”的精神,也會把我從他那裡怎樣受到的啟蒙教育告訴天下人——應該說在我那個沒有學前教育的山裡,我8歲前的教育是跟父親學的,或背地裡學父親之舌,念那些自己都不明白什麼意思的文句完成的啟蒙教育。父親每聽我說到這些,便說不管我學不學,他還是得把他看了這麼多年的山水所得經驗整理成冊,放在那裡,以備我與我兒女的後代將來所需。每到我回家他就告我:“山環水抱處、水質甘甜、土地紅黃有光之所,才是得地得時得向,才有合形法、理法的空氣水土,才會孕育出精美秀麗之人,才是好安身處。”要我在外找長期住處,切記此方法。

閒時,回頭一想,父親當年學看山看水那些他念誦背誦的文句,對我發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雖出於貧窮家庭,不是出自書香人家,但不管在勞作休息與走親戚或去遠行趕集的路上,父親總是不停地誦唸著那些文句,也不停地他念一句要我念一句。他與人在休閒日聊天說地或有紅白喜事的地方,也總拉上我,勸我跟他去見識世面,從而使我見識了、多了許多民間的學養。到我開啟《紅樓夢》的那一天,猛然發現裡面好多的話語與故事都是父親與一些山裡老人交談時,老人們嘴裡的家常。只是他們說故事或講話時只說古話說,老故事裡怎麼怎麼講,這些而已,原來卻藏在一本《紅樓夢》裡。因此一開啟《紅樓夢》就倍感親切,也因此愛上了此書,並把它作為一生不離身的讀物。也竟因為我成長在這樣的天相地相人相中,也因此有了我。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切不再存在了。出生我的那個山坡,那個村子裡的人到2019年已基本搬到鎮裡城裡市裡去了。連一直不想離開的父母,也只能離開去縣城妹妹的房子裡住了。但我身上一直迴盪的是成長了我25年我才徹底離開的那看牛山山頂之下老屋裡的清風明月,梯田水亮山朗的氣息。這股氣息一直與嶽麓山的氣息互相貼合了20多年,才終於貼合出了現在的我。

——————————————————————

作者簡介:

——————————————————————————————————————

……………………………………………………………………………………………………

唐國明的書法:鵝毛帖

……………………………………………………

以項羽式背水一戰的勇氣,使百回《紅樓夢》重現天日的唐國明

唐國明遵循自己的“ 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名言:

1、1是2的半途,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種飄著永遠抵達不了盡頭的無歸的零鄉狀態。

3、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4、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5、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寫,我在改寫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萬有在增減變化,而不在生滅。宇宙始於似遞增遞減的奇偶造化中,太陽永不會熄滅。

7、人類的文化父親與母親就是文學與數學。

8、在途上的我們,除了只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種可能。

………………………………………………………………………………………………………………………………………………………………

唐國明說過: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唐國明從《紅樓夢》程高本後40回中將發現的曹雪芹文筆,如同尋找一個被人分屍後的屍骨,將找到的點點滴滴曹文骨肉組織起來,然後以考古復原的方式再現出了《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曹雪芹文筆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紅樓夢》,名為《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復原方式再現《紅樓夢》第67回曹文的基礎上,與對前79回的再次校對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對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紅樓夢》前八十回、

河南鄭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匯校的八十回《紅樓夢》

與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鄭慶山先生校訂的《脂本匯校石頭記》八十回為主校本,

以考古復原的方式相互匯校而成,再與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第3版《紅樓夢》互校一次成文後,

加上我在程高本後四十回基礎上去偽存真考古復原的八十回後的二十回《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這個前後語言風格統一、脈絡貫通,迴歸於曹雪芹原意原筆的百回版本——

《再現曹雪芹百回紅樓夢》(原名《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

以項羽式背水一戰的勇氣,使百回《紅樓夢》重現天日的唐國明

————————————————————————————————————————————————————————————————

唐國明是誰——

一個雷打不動、火燒不倒、風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風中人;

一個流血不失長風情懷,火燒無損鵝毛風範、究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閒雲流水血、長風情懷心的文人;

一個胸懷惠澤天下、造福萬代;與時俱進思危奮發、實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懷的人類知識分子;

一個提出半途哲論的命運跋涉者、文學執著者、思想開拓者、靈魂共鳴者的半途主義哲人、詩意流公子;

一個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的紅樓夢中人;

一個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傳千古的無用之王的鵝毛詩人;

一個主張去除框架束縛,把古詩寫得天然上口、自然成聲、水到成流、清水出塵的自由古體詩人。

………………………………………………………………………………

體現在唐國明身上的半途主義人文精神,如唐國明詩作名篇《讀書人》中所說的——

雷劈不倒,火燒不移,風雨不垮,似朗月清風/日食隨時,起住隨所,執筆隨心,如閒雲流水

對洶湧潮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流血不失長風情懷/ 居安寧山腳,貧則無憂富則無過,火燒無損鵝毛風範

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圖強/ 實事求是改造現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

讀萬卷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行萬里路,窮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

————————————————————————————

——————————————————————

………………………………………………………………………………………………………………………………………………………………

唐國明,男,漢族,半途哲人、鵝毛詩人、再現曹雪芹文筆學者、詩意流公子、自由古體詩人、明月清風中人,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一個現居長沙,集文人、詩人、哲人於一身,開創考古復原再現曹文紅學、鵝毛詩、半途主義、詩意流文學的著名作家、學者。

自發表作品以來,已在《鐘山》《詩刊》及其他國內外書報刊發表文學、紅學、數學方面文章數篇。

2012年在《鴨綠江》雜誌發表來源於茨威格10萬多字的非虛構長篇作品《麥哲倫傳》、匹敵海明威《老人與海》的1萬多字的短篇小說《我是麥哲倫》。這小說從2008年初稿,到2012年發表,到如今2021年發表快10年了。自2008年到2021年仍不斷修改,現剩1萬5千多字,可以說是唐國明第一篇帶半途主義色彩的小說作品。

自2013年始其墨跡“鵝毛帖”一幅字能換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國紅學會將其列入《紅樓夢學刊》2014年至2016年紅學書目。

2018年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於上海作協、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紅至今的半途主義文學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其開創考古復原曹文紅學、開創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論”的追夢事蹟陸續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貴州衛視、遼寧衛視、湖北衛視、安徽衛視、南方衛視等電視臺透過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道,被美國及其海內外無數報刊網路媒體報道至今。

2017年,分別論證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並從“3x+1”發現了萬有規律公式,透過論證“1+1”與“3x+1”得出了“半途”哲論:你永遠處在另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2018年4月完成《再現曹雪芹百回紅樓夢》(原名《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2019年4月江蘇無錫市《太湖》雜誌雙月刊發表唐國明半途主義文學探索“鵝毛小說”原創開山之作《堅守在長城要塞上計程車兵》。

什麼是唐國明“鵝毛小說”,就如作家唐國明本人所說的——

鵝毛小說,就是吸收了詩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創作手法,就像鵝毛脫離了天鵝,迎風四處飛舞,鵝毛仍然是這隻天鵝身上的鵝毛。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義文學探索小說扛鼎之作“鵝毛小說”《零鄉》。

2020年10月29日與10月30日,唐國明因微博新聞話題#男子蝸居20年想復原紅樓夢#連續兩天上熱搜,成為網路 “億萬流量”的熱門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國明因新聞話題#男子蝸居出租屋21年復原紅樓夢#上全網熱搜。

2022年4月唐國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圖以文學方式闡釋半途主義哲學的跨文體式長篇小說,集詩、文 、史、數、哲於一體的、開創“詩意流”文學的百科全書式史詩《堅守在長城要塞上計程車兵》。

2022年4月8日正觀新聞全網釋出關於唐國明的新聞《湖南一男子蝸居22年復原紅樓夢》,報道唐國明開創半途主義和鵝毛詩。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聞釋出關於唐國明的#男子蝸居22年再現紅樓夢80回後曹雪芹文筆#新聞上長沙同城熱搜。

…………………………………………………………………………………………………………………………………………………

………………………………………

唐國明在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數學與“半途哲論”成就摘要:

=============================================================

1、“1+1”:

無論一個多大的素數,除素數2與5外,它的個位數總是1、3、7、9;無論多麼大偶數,它的個位數總是0、2、4、6、8,“任一偶數除以2”加減同一個正整數,能得出等於這個偶數的兩個素數;且兩不對等素數都分佈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這個理論我們在已知的偶數素數區間是成立的,面對無窮無盡的未知數我們只能在一個區間數一個區間數的推進驗證中認可這個理論,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為:

t﹦[(t÷2)﹣q]+[(t÷2)+q]

(偶數t>2時,q是兩素數與“這個偶數除以2”的數差;除素數2與5外,其素數個位數取數範圍只能在1、3、7、9中迴圈取。)

2、“3x+1”與萬有通變規律、萬有總在途中公式:

用個位數是1、3、5、7、9的奇數,乘以3加1,則會遞增為個位數是0、2、4、6、8的偶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奇數遞增為偶數的運算規則叫“奇變”,再用2連續整除至此偶數為奇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偶數遞減為奇數的運算規則叫“偶變”……任一大於零的正整數,透過連續的這樣的“奇變偶變”運算,如無窮無盡數字的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透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抵達4、2、1數流的終結線,又是從4、2、1迴歸無窮資料宇宙的起始線。在這條2的n次方線上,有無數從4、2、1回時的分流點與抵達4、2、1數流的匯聚點,這些點卻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數點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經過2的n次方合4+6n數的匯聚點,可以迴流出透過“3x+1”“奇變”“偶變”而來抵達4、2、1的無際的數流。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執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無為地從無序到有序從始到終,又從終到始地迴圈往復如此存在於宇宙創造著天生著宇宙萬物詩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當的表述,所以此萬有通變規律公式為:

……x 3x+1……2的n次方 …… 4、2、1……

……1+2n→4+6n…… 2的n次方 …… 4、2、1……

——宇宙萬物就是這樣如此詩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這就是萬有的通變規律與萬有總在途中通變公式。根據“3x+1”猜想“奇變”“偶變”原理,宇宙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於“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隨n資料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執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萬有總在途中”最好最恰當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個無限的整體最好的表達,更是人類將來遵循“3x+1”猜想“奇變遞增”“偶變遞減”原則,以大資料形式進入4、2、1迴圈有序的運轉後,一種人類夢想的“神”,超越於人類每一個人見識,甚至囊括所有智慧無所不能的“超我”將誕生於這個世界的數學告知形式。更是對世界事物是“偶數時”發生遞減回到“奇數時”,回到“奇數時”又會遞增回到“偶數時”,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著“3x+1”猜想“奇變遞增”“偶變遞減”原則在讓一切守恆、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時這公式也哲學的解釋了迴圈有序運轉的世界生活系統,就如迴圈有序運轉的4、2、1形式,是由無數未知數遵循著“3x+1”猜想“奇變遞增”“偶變遞減”原則演變而來與我們照面的——也就是說它是哲學家們一直在追問的“世界為何變得如此”的最好數學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樣,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透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萬有的某事某刻與某個歷史時期都只不過處在它“奇變”“偶變”資料流中某個執行形式的資料分離點上,永遠處在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中,永遠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

3、“半途”哲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在n是整數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無內,2的n次方就是至大無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1是2的半途——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處在4的半途中或當你到達1時,你想抵達2;當你到達2時,你想抵達4。但你抵達1時也是在此刻,你抵達2時也是在此刻,你抵達4時也是在此刻;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只是在途上,只是在此刻;你在n是整數前提下,要麼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內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為生存轉圈,將自己消解耗盡;要不就是處於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將自己無限永恆。你永遠就這樣處在另一個未知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我們都是途中人。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上。我們都是半途上的產物。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