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尚/ 正文

象徵中華文化的牌坊,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興衰歷史

導語:

我國作為擁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記憶的文明古國,自然是存在著不少見證這些過程的“老者”,而石牌坊就是其中之一。在現存證據中可以知道,至少石牌坊從周朝就已經出現了。一座座莊嚴威武的牌坊,屹立在歷史的潮流中,經歷風雨直至今日都還存在,儼然已經成為了中華文明的見證人。現存的牌坊大多都被作為景點保護起來了,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建築。而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牌坊,大多已和最初的牌坊大相徑庭。那麼,牌坊最初出現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呢?又有著怎樣的作用呢?又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現在記錄著歷史的模樣的呢?

“衡門”由簡變繁,最後發展成為現在的牌坊

《詩經》中有記載“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而從《詩經》的撰寫歷史可以推算出,最早在周朝就已經有“

衡門

”了,也就是早期的牌坊了,而最遲也不會超過春秋時期的中期。據考古記載,“衡門”的結構其實就是用兩根粗壯的柱子立在兩邊,一根橫樑橫放在兩根柱子上,再在柱子的側面按上可以開合的門,就是最初牌坊的極簡形式。而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壯大,簡單的形式一步步發展成現如今我們所見到的莊嚴雄偉富有歷史氣息的樣子。而且在最開始,老百姓並不是稱呼其為牌坊,而是叫牌樓,牌坊其實是官方說法。

但其實,牌樓和牌坊是有區別的。牌樓是有斗拱和頂的,形象高大,也更為複雜華麗,是我國古代由來表彰名人志士,紀念重大事件,指導方向的建築物,並且大多建在宮苑、寺廟和街道路口等地方。

而牌坊則沒有斗拱和

頂,完全沒有“樓”的構造,只是簡單地用以隔斷兩個坊的。

我們都知道,在

唐朝時期,城市都是裡坊制,坊與坊之間就用簡單的牌坊隔離,中間有門可以過;

而牌樓呢,則建在街道路口,衙門門口和一些重要建築之前,也是用於隔斷,且中間均有通道。由於所建地方和作用都差不多,

又因為百姓對於“坊”“樓”的概念沒有分那麼清楚,就都統稱為牌坊了

。而我們現在所見的牌坊,多為牌樓。

象徵中華文化的牌坊,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興衰歷史

檢視整個牌坊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古代的牌坊也好,牌樓也罷,和現在的作用也沒有差多少。除了一些被特別保護起來的牌坊群,大多牌坊也是用於一些宏偉建築的進門口。很多景點門口都是用牌坊的建築形式來迎接遊客;許多高校的大門也是做成仿古的牌樓形式,以顯得學校的文化底蘊和莊嚴氣勢;不少大酒店也是以這種牌樓的建築形式作為大堂入口。可見,牌坊(即牌樓,後文同)的形象已經深深地刻入了每一箇中華兒女的血液中。而牌坊,也因為其特殊的作用,和高大莊重的形象成為許多城市的象徵和標誌。它們不僅記錄和見證了中華文明的過去,也將承載中華文化的未來,見證更加發展繁榮的中華大地。

兩種形式,六種結構,卻記錄了千百年來的歷史

牌坊分佈在中華大地的各個地方,上到一線城市著名景點、街道路口,下到鄉村村口,都可以見到牌坊的身影。而我們也都有一種感覺,這些牌坊好像長得都差不多。其實根據相關記載和研究,

牌坊在形式上大體只有兩種,一種是“柱出頭”,就是間柱比明樓的樓頂還要高,所以也叫“沖天式”,

十分的形象,可見名字十分通俗易懂,也符合百姓的常用語。而

另外一種,就是不出頭的,就很簡單了,類比出頭

的“沖天式”,這類牌坊最高的就是明樓的正脊。而不論是出頭還是不出頭的,都有“一間二柱”“三間四柱”等形式,相應的,頂上的樓書也是隨之相應增加的

。不過顯然,牌坊的形式和經濟發展社會地位有著莫大的關係。

象徵中華文化的牌坊,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興衰歷史

作為建築物,結構是十分重要的,結構形式也是豐富多變的。不同的結構就有不同的力學知識作為基礎,保證穩定是一個建築物最基本的結構要求。

而從作為牌坊大戶的北京所擁有牌坊來看,其結構大致有六種,分別是木牌坊、琉璃牌坊、石牌坊、水泥牌坊、彩牌坊和銅製牌坊。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石牌坊了,在公園、景區、街道甚至陵墓這些地方都是可以見到的,而且結構有繁有簡。石牌坊的明樓十分複雜,其最大的特色便是浮雕鏤刻,在現存很多古牌坊上依然可以看到十分精美的雕刻圖案。石牌坊有其獨有的特點,現存很多古牌坊都是石牌坊。因為石牌坊取材方便便宜,並且能夠經歷風霜雨打,最後完好地儲存下來。

象徵中華文化的牌坊,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興衰歷史

在北京現存的牌坊中,數目最多的是木牌坊了

牌坊和房子一樣,需要在地下打基礎。木牌坊的地下部分是用的柏木壯,被稱為地丁。而基礎上面的柱子下端則用石頭包住並用鐵箍約束起來,以保證其整體穩定性。

不得不說,我國古代土木的智慧真的是令人欽佩,許多建築和施工方法即使是現在也是十分適用的。而很多建築中所運用的原理,時至今日也沒有辦法複製。而琉璃牌坊則多建於佛寺中,顏色豐富,具有極大的宗教色彩;銅製牌坊、彩牌坊和水泥牌坊則大多為近代所建,其目的則多用於裝飾和景點處作為標誌。可見,牌坊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不過時的一種建築物,必將承載著過去深厚的歷史一直見證中國未來的發展壯大。

象徵中華文化的牌坊,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興衰歷史

中國特色建築,承載歷史記憶

牌坊建造的目的其實可以大致分為四種,功德牌坊、貞節牌坊、科舉牌坊和標誌坊。

顧名思義,功德牌坊就是為了記錄表彰某個人突出的功績。有人說功德牌坊和貞潔牌坊不是差不多的意義嗎,為什麼不歸為一類呢?其實在古代,我們都知道男女地位差異懸殊,然而在立牌坊這個事情上,女性是很難擁有功德牌坊的,雖說貞節牌坊也不是輕易就能擁有,但是功德牌坊往往是需要功績斐然,為整個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才會被立牌坊。而由於男女在身份地位上的差異,能夠建功立業的大多為男性,主要是用來記錄其為國奉獻的豐功偉績,這和貞節牌坊所要歌頌的不一樣。

象徵中華文化的牌坊,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興衰歷史

貞節牌坊全稱為貞潔道德牌坊,和字面意思一樣,就是為了表彰婦女一生忠烈,恪守婦德。

很多喪偶的婦女在丈夫去世後是不能改嫁的,改嫁當時社會所唾棄的行為。那些時代的人們將貞潔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許許多多的女性為了守住所謂的貞潔,往往付出了一生的代價,甚至是付出了生命。而這樣的行為恰恰是當時社會所推崇的,貞潔道德牌坊則是為了表彰這些節婦烈女而設立的,甚至被認為是女性一生的無上榮耀。而筆者覺得,這其實是對女性人權的一種枷鎖,一座牌坊便困住了一個女人原本應該綻放的人生,實在是一種殘忍。但無論怎樣,牌坊也是對於這些歷史的載體,至少是讓這些女性永遠留在了歷史的長流上,為後人所記住。

象徵中華文化的牌坊,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興衰歷史

對於科舉牌坊則是為了紀念科舉成就的

,科舉成就就像現在的高考成績一樣,每一箇中學都會有自己的榮譽榜,而科舉牌家族坊的作用也是這樣的,是一個地方一個家族出人才的最好證明。

至於

標誌牌坊則是用來作為地標的,

不論是古代現代,這種標誌牌坊都是一直存在的,是中國最普遍的標誌性建築,也是中國特色。無論是哪一種牌坊,存在即是合理,它們的作用都是為了記錄一些值得被紀念的事情,也是一種宣傳作用。相比於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這種記錄和宣傳方式顯得更加實在和長久,哪怕過了那麼多年,這些人和事都還在牌坊上鐫刻著,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勿忘歷史,讓我們時刻謹記自己是留著華夏民族血液的中華民族。

標誌性建築,最好的地方特色宣傳

在現存牌坊中有一些比較著名的牌坊,比如許國石坊

,又名大學士坊,位於今天安徽省黃山市

歙縣城內陽和門東側

,是明朝時期許氏衣錦還鄉的時候所建造的

而這個牌坊之所以從眾多牌坊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它是目前

中國現存唯一一座

封建社會為旌表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是最能詮釋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載體

。一般的牌坊是四柱,而許國牌坊是八柱,四面圍合,跨街而立,又被百姓稱為“八腳牌樓”。它無論是從圖飾、題字還是雕刻水平方面都體現了石牌坊建造技藝的最高水平,是現存唯一一座八

腳牌樓。

許國牌坊在外形上氣勢磅礴,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屹立不倒,是徽州古城標誌性建築,也徽州古城的象徵。

象徵中華文化的牌坊,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興衰歷史

除了許國牌坊,

徽州還有

棠樾牌坊群

奕世尚書坊

等眾多著名牌坊,已成為徽州古城代言形象;而除此之外,

位於順德順峰山公園入口的牌坊,近代建造,是亞洲最大的牌坊

。到了明清時期,牌坊的發展到了巔峰時期,而這時的牌坊也已經成為了封建統治階級用以鞏固統治的手段了,

但其所記錄歷史的作用依舊沒有變,它極具特色的藝術價值也沒有受到影響。因為其獨特的造型,精細的雕刻技藝和長久的時效性,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地區的特色建築,是歷史留下的財富。有了這些牌坊的存在,就是對這個地方歷史淵源最好的特色宣傳。

象徵中華文化的牌坊,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興衰歷史

結語:

隨著歷史的推進,許多東西都已經湮滅在了歷史的洪流中,那些古老而寶貴的東西卻以一些平常的事物為載體永遠地留了下來,牌坊就是其中典型的載體。牌坊不僅能夠記錄過去的歷史興衰,也能夠陪著我們一起見證更加輝煌的未來。人的生命總是有限,所以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總會將一些不會消逝的東西留在對時間不那麼敏感的事物上,以此證明我們來過這個世界,於是我們也和這些載體一起,永恆的存在下來了。牌坊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特色建築,不僅僅是因為其特有的東方特色藝術形象,更重要的是它記載了中華民族上千年的歷史。與其說它們是建築物,不如說它們是向我們訴說歷史的老者,它們屹立在歷史洪流中,對來來往往的我們千百年如一日的訴說著那源遠流長的歷史。

參考文獻:

《詩·陳風·衡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