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尚/ 正文

正在流行的BMI,告訴你太胖和太瘦的危害

近期,一項大型研究發現,當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之後,每5個單位的總體死亡率會增長0。21,且這種關聯在年輕人中比在老年人中更強。

今天跟你談談,正在流行的BMI到底是個什麼鬼。

BMI全稱叫Body Mass Index,即身體質量指數,是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所計算出的數字,這個公式誕生一百多年來,對其揭示疾病風險意義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現在已為人們所熟知,尤其是在描述體型和指導減肥等生活場景中。儘管有研究表明,高BMI導致了2015年全球大概400萬人死亡,但BMI與疾病和死亡率之間的確切關係,很少有大型研究支撐。

2018年10月30日,來自英國的研究者克里斯南·巴斯卡蘭(Krishnan Bhaskaran)等人的最新研究就依託360萬英國成年人(16歲及以上)的相關資料對此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以BMI指數25為界,其與全因死亡率存在著一個“J”形關係,最低風險位於21-25之間,超過25之後,風險比率會以每5個BMI單位1。21倍增長,且這種關聯在年輕人中比在老年人中更強。

太胖太瘦都有風險

這個研究利用的是來自英國臨床實踐研究資料鏈(CPRD)的初級保健資料,為排除吸菸可能造成的干擾,以是否吸菸區分出兩個研究群組,BMI25的臨界點等相關結論就主要來自不吸菸組樣本,包含了近200萬人和19萬死亡案例,當然,吸菸組的結論與之相似。研究者認為,儘管關聯形式不同,但除交通事故外,BMI與其他所有死因類別相關,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等。

而在預期壽命上,那些有著健康體重(BMI18。5-24。9)又不吸菸的男女,到40歲的時候預期壽命將分別達到82。2、84。3,這接近2016年預期壽命最高的國家的水平。與那些健康體重的人相比,BMI超過30的肥胖男性到40歲之後,預計將少活4。2年,女性肥胖者則少活3。5年,太瘦也不行,如果BMI小於18。5的話,那麼男女預期壽命將分別減少4。3和4。5年,所以不能只關注減肥,還要注意太瘦的風險。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柳葉刀糖尿病內分泌》雜誌(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上。

特別要指出的是,對於該研究中的BMI資料標準,不同地方可能存在著差別。比如18。5-24。9的健康體重範圍,其實就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根據其界定,25以上算超重,30-34。9算肥胖,而根據原衛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年釋出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試行)》和2013年原國家衛計委釋出的《成人體重判定標準》,均將18。5-23。9認定為中國成人正常體重範圍,24-27。9則為超重,超過28即為肥胖。

按照2003年控制預防指南的說明,BMI24的超重臨界點是基於中國1990年之後開展的13項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得出的結論,當時發現,BMI達到或超過24的話,患高血壓的危險是正常體重者的3-4倍,患糖尿病的風險是2-3倍,如果超過28,則90%的人會出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等風險。

那為什麼BMI標準在描述體型和疾病機率上可以有這樣的差別呢?一方面,因為BMI標準本身是基於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得出的,就個體而言可能存在偏差,種族等遺傳因素所導致的差異也會產生影響,另外,即便一個人確實肥胖,但究竟脂肪堆積在身體的什麼部位,將影響風險的大小,脂肪堆積在內臟跟腰上,對身體的負擔顯然不同,這些就不是BMI所能講清楚的了。

不過相比體脂檢測儀器,以及更昂貴的雙能X線成像測量法(DEXA),BMI這個簡單又有用的日常評估工具,參考價值也是很大的。在實踐中也可以結合腰圍等進行判斷,但臨床診斷和治療的話還應以醫生意見為準。

正在流行的BMI,告訴你太胖和太瘦的危害

如何解讀風險訊號

儘管BMI與除交通事故之外的所有大的死因型別都有關係,但這個來自英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某些具體疾病上,關係並不大,比如肺癌、腦癌和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等,還有一些像食管癌、胃癌、子宮癌、前列腺癌、腎癌等疾病,也與之沒有線性關係。

並且,在精神類疾病和非交通事故的偶然性風險上,僅僅在24-27的範圍之下,有負相關關係,也就是說,在BMI24以下,可能會出現越瘦的人精神類風險越高的情況,與之相關的因素可能是由於這些人自我保護更差,衛生保健條件缺乏等。

類似飲食、鍛鍊身體等情況,也有可能會影響BMI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但因為沒有資料,這些因素的作用不得而知。但克里斯南·巴斯卡蘭等人還是發現了年齡這個維度在認識BMI意義中的作用,甚至根據資料估計,對70歲以下的人來說,全因死亡率風險最低的BMI應該在23,而非不區分年齡時的25。

其實,用年齡的維度來評估體型,日常中也很常見,比如“中年發福”等現象,來自英國的資料也可以印證這點。據統計,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年齡中位數分別是42歲和43歲,健康體重人群則為33歲,偏輕的人的中位數年齡最小,僅25歲,這說明體重與年齡中位數大致呈正相關。

未成年人肥胖問題

此外,雖然未成年人未被納入分析,但許多研究都表明,年少時BMI較高的話,成年後更有可能肥胖,比例可以超過90%,且得嚴重肝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和2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大。但成年肥胖的人小時候不一定胖,顯示出從小控制BMI指數水平,並在整個生命歷程中持續保持健康BMI的重要性。

BMI作為一個國際常用健康評估工具,早在2007年即被編入指南用於篩查和預防中國少年兒童肥胖,《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預防和控制指南》中為7-18歲的青少年設定了不同的供參考的超重和肥胖BMI標準。但2017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聯合釋出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還是指出,中國7歲以上兒童超重率從1985年的2。1%升到了2014年的12。2%,肥胖率則從0。5%增長到了7。3%,為成年肥胖埋下了隱患。

而根據2018年10月《柳葉刀》的一項全球壽命預測研究,到2040年,高BMI將與高血壓、高血糖、抽菸等一道位列全球五大導致生命損失的風險因素。發展中國家的這一趨勢正在增長,如果趨勢繼續,到2030年,全球人口可能有60%都超重或肥胖。來自英國的BMI與死亡率關係的研究為體重風險敲響了警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