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老北京美食的消亡:粗製濫造敗壞了名聲

郭德綱先生在相聲中曾經詳細地講述了天津名小吃煎餅果子的做法。

其中的關鍵是涼煎餅熱油條,油條要現炸而且要酥脆。

但是這種技法恐怕也只能成為傳說了,至今我是沒有吃過如此正宗的煎餅果子,不知道天津有沒有?

我想其背後的原因就在於現代社會的發展已經無法承受再去用傳統的技法對小吃進行加工了。

不止天津的著名小吃是這樣,一些北京的著名小吃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老北京美食的消亡:粗製濫造敗壞了名聲

以北京某著名的清真小吃店為例,我曾經去吃過一次,滿懷期待。

其結果就是從此再也不去了。

咱們先不說其加工的手法究竟是否正宗,這一點因為我不是廚師,我也不敢亂說。

雖然我接受不了的其實就是一點,他的所有食品全都是提前加工好的,也就是說當我吃的時候……它是涼的!

眾所周知,中國的快餐產業向全世界推廣舉步維艱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在於中國食品的特色在於熱食,而且最好是現做現吃。

同樣的一種食品,同樣的技法加工,剛做出來的也要比放了兩小時的味道要好很多。

但是現代社會的發展,使現場加工已經做不到了。

我記得一九四九年的時候,北京城的人口是四百萬人。

現在不算是來旅遊的或者外地在北京停留的,就常住人口已經達到兩千八百萬了。

這就是很多小吃在加工上,只是一味地求快,蘿蔔多了不洗泥。

反正真正懂得這些的北京人已經很少去吃了。

來吃的很多都是慕名而來的,外地朋友糊弄一個是一個吧。

老北京美食的消亡:粗製濫造敗壞了名聲

這種情況其實不止北京有,全國各地都是如此。

我到過國內的很多城市,天南地北,大享口福,對此頗有感觸。

加工方法上的改變,肯定是不能保證口感。

而且我固執的認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成都小吃就得四川人做,天津小吃只有天津人做出來才對味兒,北京小吃也只有老北京人才能為其注入靈魂。

現在很多外地的朋友在北京經營北京小吃,吃苦耐勞自然不必說了。

只是照貓畫虎,總是覺得做出來的東西缺點兒什麼。

比如什剎海有賣爆肚的,我過去看了看轉身就走。

他那個不是爆肚,是電飯鍋煮出來,淋點兒麻醬再放兩根香菜……

賣茶湯的,就是熱水沏澱粉面子,您是在勾芡嗎?

還是甜口的……

現在在北京經營北京小吃,天南地北的都有,唯獨沒幾個是北京人。

即使北京人經營的店,也就剩下老闆還是北京人,老闆娘都不一定是……

老北京美食的消亡:粗製濫造敗壞了名聲

換個角度想想,您說這成都賣“賴湯圓”,“紅油抄手”什麼的,要是個個張嘴就是“吃了嘛您內?”,“我們成都的小吃,您猜怎麼著,那就是一個字:地道!”……

您還會覺得正宗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