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武漢“最簡陋”城中村,房屋建在高架橋下,錯綜複雜,像迷宮一樣

在城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伴隨著撤去改造的情況很多,特別是城中村的撤去,基本上在所有城市上演,像武漢的城市一樣,有一定數量的城中村,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消失。但是,客觀地說,城中村的存在本身就是城市生活狀態的一個,分散分佈,大小不同,例如武漢市內有最簡陋的城中村。這個城中村內的平房被多個列車軌道包圍,一部分也建在高架橋下,常年被橋體遮住視線,環境很暗,而且房子之間的間隔非常狹窄,錯綜複雜,像迷宮一樣,這就是苗畑新村。

武漢“最簡陋”城中村,房屋建在高架橋下,錯綜複雜,像迷宮一樣

火車軌道與高架橋相交的城中村。在城中村,一般人給人一種矮小古舊的平房的印象,密集地建在一處,周圍被超高現代化的住宅區包圍著,表面看起來已經腐朽不堪,實際的人氣非常高漲。但是,實際上,苗圃新村這個城中村似乎與想象中相差甚遠。雖然周圍也有現代化的住宅區,但都相隔一定的距離,而且最近的是鐵路軌道等交通路線。概算,苗畑新村周圍至少有3條鐵路軌道,它們從北向南延伸,東西兩個方向慢慢匯合形成“y”型的包圍圈,把村子壓在既不大也不小的區域,形成了獨特的周邊環境。

武漢“最簡陋”城中村,房屋建在高架橋下,錯綜複雜,像迷宮一樣

不僅如此,苗畑新村的北側還有更大規模的交通設施。那是南泥灣高架橋和長豐大街高架橋。兩橋東西走向,幾乎重疊在一起乘坐在上面,橫臥在苗畑新村前,配合著東西走向的鐵路軌道,幾乎“封閉”了村莊。因此,在好口區的苗床新村周邊的環境和資源還不錯,但是由於這些設施的存在,村子變得閉塞了。高架橋的噪音,火車軌道的噪音,互相反應,加倍,村子的氣氛從此就不安靜了。

武漢“最簡陋”城中村,房屋建在高架橋下,錯綜複雜,像迷宮一樣

平房建在高架下,多年沒有見過太陽。高架橋的形象,想必很多朋友都會銘記在心吧。不僅有助於汽車的移動,也有其形式。那首先是高架,其次是橋。高架意味著它十分高,與郊外的荒野無關,但在市區,它被建造得十分高,意味著許多建築物都在下面。秧田的新村就是其中一個。開車經過長豐大道的高架,可以看到兩側橋下有幾間平房,密度高,髮色老舊,飛馳而過。但是,真的走到橋下的話,就好像另一個世界一樣,密密麻麻地壞成了簡陋的形狀。

武漢“最簡陋”城中村,房屋建在高架橋下,錯綜複雜,像迷宮一樣

簡而言之,橋下是獨立的“生態”,橋身上擋著光,多年不見陽光,非常黑暗。這種黑暗首先出現在橋附近的平房的一部分,它們是非常水平的建築,房子的屋頂和橋的屋頂幾乎緊貼在一起,看不見縫隙。其次,橋下汽車不通,簡直成了一部分村民的生活場所。區域劃分得很清楚。垃圾區放著大垃圾箱,停車區停著舊車輛。通道區放著桌子和椅子,幾個老人面對面坐著。我不知道是在聊天還是在打撲克。南北是出入口,遠處只能看到光,不知道路,很混亂。

武漢“最簡陋”城中村,房屋建在高架橋下,錯綜複雜,像迷宮一樣

高樓密集,狹窄的通道就像迷宮一樣。高架橋的北側可能有撤去的經驗。平房很少,只有東排,房子的顏色又新又舊。新雕像剛剛建成,玻璃和門的設計很有特點,應該有人居住;舊的破破爛爛,門窗的防盜網壞了,顯然沒人住。一排房子是一條一條的路,道路上沒有水泥,到處都是泥,延伸到高架橋下,終於突然出現了水泥路。從這裡往南走,穿過高架橋,就到對面的苗田新村。我想那裡不會在短時間內被撤走,但是臨街的商店開得很鮮豔。

武漢“最簡陋”城中村,房屋建在高架橋下,錯綜複雜,像迷宮一樣

南部的苗畑新村和高架緊密相連,從橋下的小攤到橋外的商店,連線很緊密。做生意的人早就覺得不可思議,往南走,商店增多,平房的位置也固定了下來,都是對面的建築,中間是通道。通道很窄,一條車道的寬度,分成兩側坐著,像在眼前一樣互相聊天。推著腳踏車走,走著進去,兩側的商店連聲吆喝,順手迎合,停下來,坐著,說點話,捨不得去。這樣的通道一直走到盡頭,回頭一看,迷迷糊糊地就找不到位置了,只知道是在過道上。

武漢“最簡陋”城中村,房屋建在高架橋下,錯綜複雜,像迷宮一樣

與苗圃新村相似的城中村在武漢的城市地區並不多,特別是近幾年來,“挖滿城市”的建設速度加快,撤去、改造加快,城市面貌大幅度改善。但是相對來說,城中村在一定時期記憶體續下來,並不是所有的城中村都是髒兮兮的,也有不少村莊經過改造後面貌大變。苗畑新村因為交通設施等原因很特殊,希望能迎來新的改造契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