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印度支援而成立的國家,面積14萬平方公里,親中國,卻不親印度

作為世界上兩大人口大國,也作為同為發展中國家的相鄰國家,中國和印度的關係伴隨著衝突與合作。

新中國建立後,印度是第一個和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兩國也因此有了一段時間的友好互動。然而,兩國之間近2000公里的漫長邊界以及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紛爭,很快就使兩國的關係從合作走向了衝突。

尤其是1962年中印戰爭的爆發,更是將兩國的關係推向了更糟糕的地步。

印度支援而成立的國家,面積14萬平方公里,親中國,卻不親印度

印度有被英國殖民統治的歷史。二戰後英國軍隊撤出印度後,印度不僅繼承了其留下的殖民遺產,還繼承了其擴張的強大野心。而在整個整個南亞次大陸上,印度最為忌憚的兩個國家莫過於中國和巴基斯坦。

印度對巴基斯坦的忌憚,在於1947年“印巴分治”之後留下的隱患。

在英國人刻意的籌謀下,印度面臨著來自巴基斯坦從東西兩個方向的合圍。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印巴埋雷,使兩個本就以有著很深淵源的國家因領土紛爭、信仰衝突和文化矛盾進入“你死我活”的對抗。而印度也會因受限於地緣劣勢而難以成為南亞次大陸絕對的霸主。

印度支援而成立的國家,面積14萬平方公里,親中國,卻不親印度

然而,印度自然不可能坐視這種情況不管,因此,它很快就著手分裂巴基斯坦以解除來自東邊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中獨立出來,成立了面積為14萬平方公里的“孟加拉國”。

但印度沒能想到的是,孟加拉國的成立雖然給其帶來了不少好處,卻也促成了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聯合,而等到印度逐漸威脅到孟加拉國的統治、孟加拉國也逐漸改善與巴基斯坦的關係之後,孟加拉國反而選擇與中國拉近了關係。

這樣就出現了這個本因印度支援才得以成立的國家在外交上不親印度、反親中國的局面。

印度支援而成立的國家,面積14萬平方公里,親中國,卻不親印度

孟加拉國成立

1962年,在印度的挑釁和軍事威脅下,中國進行了自衛反擊作戰。這場中印戰爭最後以印度慘敗、中國軍隊主動撤軍作為告終。

印度總理尼赫魯在這之後鬱鬱而終,緊接著上位的英迪拉甘地夫人也在成為印度總理之後,想要繼承父親的“壯志”,試圖打造一個強大的印度。而這樣一來,她也將中國視為了對手。

然而,英迪拉甘地夫人充分意識到,只有先解決周邊的威脅,印度也有可能繼續圖謀其他。在這種情況下,她將眼光投向了鄰近的巴基斯坦。

印度支援而成立的國家,面積14萬平方公里,親中國,卻不親印度

從1947年“印巴分治”之後,印度就因為這種被巴基斯坦東西兩面合圍的地形劣勢受盡束縛。因此,解除來自巴基斯坦的東西兩面威脅,對印度發展、擴張有著很大的意義。

隨著東巴和西巴分歧與矛盾越發突出,甘地夫人找到了絕佳的解除威脅的機會,那就是出兵東巴,促使東巴與巴基斯坦的分裂,從而解除東邊的威脅。而當時的國際背景,給了甘地夫人施展的大好機會。

1971年,世界正處在美蘇爭霸的關鍵時期。作為一直堅定站在蘇聯陣營的國家,印度透過與蘇聯簽訂《和平友好合作條約》,在出兵東巴一事上得到了蘇聯的支援。

印度支援而成立的國家,面積14萬平方公里,親中國,卻不親印度

而為了避免美國出兵干涉,印度在這之後,也由甘地夫人先後訪問美、法、英等國家,以試探其對印度出兵東巴的態度。

在判斷歐美等國不會對印度出兵東巴產生過激反應之後,甘地夫人也對這一次行動有了更大的底氣。而想要出兵東巴,在亞洲版圖上,印度也要留意當時的中國的態度。

那個時候,中國與蘇聯的關係已經出現了惡化,為了維護自身安全,一直奔波於尋找在國際上的突破口,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進入聯合國、與美國建交等大事之上。因此,甘地夫人判斷,在這種關鍵時期,中國出兵援助東巴的機率非常小。

印度支援而成立的國家,面積14萬平方公里,親中國,卻不親印度

因此,在綜合多方面要素之後,甘地夫人作出了出兵東巴的最後決策。

1971年11月,趁著東巴內亂,印度軍隊向東巴發起了突然進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印度就掌握了絕對的主動,取得了極大的勝利。最後,在聯合國的調停之下,雙方才停火。

而在這一戰後,印度也實現了其目的。這是因為經此一戰,巴基斯坦徹底失去了對東巴的控制,東巴也在印度支援下走向了獨立,成立了面積有14萬平方公里的孟加拉國。

印度支援而成立的國家,面積14萬平方公里,親中國,卻不親印度

孟加拉國與印度

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獨立開來,對印度來說有不少好處。

一方面,孟加拉國獨立之後,巴基斯坦對印度在東西兩面的牽制作用就徹底瓦解,印度不再需要忌憚東邊的壓力,可以完全集中力量到西線,與巴基斯坦形成對抗。

而與此同時,印度還可以對周邊國家如尼泊爾、不丹、錫金施加壓力,以逐步實現自己擴張的野心。

印度支援而成立的國家,面積14萬平方公里,親中國,卻不親印度

另一方面,孟加拉國獨立之後,巴基斯坦的勢力被肢解,與印度之間的差距不斷被拉大,印度也因此成為了南亞在經濟和軍事上具有明顯優勢的地區大國,在南亞次大陸擁有了更大的影響力。

這樣一來,印度更可能實現稱霸南亞次大陸的野心。因此,孟加拉國的成立可以說是滿足了印度稱霸南亞次大陸的心理需求,為其提供了更大的稱霸可能。

然而,孟加拉國出現之後,印度在西里古裡走廊的安全也出現了巨大的隱患,只要孟加拉國從北向南掐斷,那麼印度就會失去對東北六邦的控制。

印度支援而成立的國家,面積14萬平方公里,親中國,卻不親印度

而為了儘可能減小這種隱患,印度選擇以吞併錫金來實現自己對東北六邦的更大控制,這使得孟加拉國深受威脅,深怕自己也陷入一樣的險境。

為了防止被印度吞併,當時實力尚且孱弱的孟加拉國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鼓勵生育,儘快擴大人口,這樣一來,印度難以消化,也會放緩吞併的步伐。

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孟加拉國生存空間有限,越來越多的孟加拉國民眾向印度東北六邦轉移,加劇了東北六邦的矛盾,也削弱了印度對東北六邦的控制力。這使得孟加拉國和印度之間也有了不少的衝突。

印度支援而成立的國家,面積14萬平方公里,親中國,卻不親印度

孟加拉國與巴基斯坦和中國

一開始,孟加拉國與巴基斯坦關係緊張,但當它們擁有了共同的敵人——印度之後,它們的關係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甚至開始了往來。

而在孟加拉國獨立之後,為了共同抵制印度的擴張,巴基斯坦和中國實現了一定的合作,巴基斯坦也因此有了飛速的發展。面對這種情況,孟加拉國出於維護自身安全、促進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有意和中國建立交情。

從21世紀以來,中國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都取得了不錯的發展。就自身發展而言,中國一向迅猛且穩定,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印度支援而成立的國家,面積14萬平方公里,親中國,卻不親印度

而在國際交往上,中國也因秉承著“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態度不斷釋放出善意,與周邊國家開始了合作與往來。不少國家已經搭上中國的快車而得到了經濟上的迅速發展。這是孟加拉國選擇親近中國的一個很大原因。

而在中國的幫助下,孟加拉國也的確在基建、經濟上取得了飛快的突破,這使得其更加堅定與中國合作往來的方針,而除了經濟上能夠得到幫助之外,孟加拉國選擇親近中國,還能抵禦來自印度的威脅。

因此,在不親印度的同時,孟加拉國選擇了親近中國。

印度支援而成立的國家,面積14萬平方公里,親中國,卻不親印度

小結:

儘管孟加拉國是在印度支援下得以從巴基斯坦中獨立出來的,但印度在這之後流露出的威脅,也讓孟加拉國不得不重新定義與印度的關係,選擇了表面友好、暗地疏離。

而與此同時,孟加拉國也出於維護自身安全、促進自身發展的需要,選擇了親近中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