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屆諮議委員會主席、三智書院名譽院長任法融道長!

深切緬懷

任法融道長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屆諮議委員會主席、三智書院名譽院長任法融道長,因病於2021年5月26日10時19分,在陝西西安羽化登真,享年85歲。

任法融道長,原籍甘肅天水縣,生於公元1936年。家中世代務農,家境貧寒,幼年喪父,弟兄三人,任法融為最小者。其外祖父為清末秀才,頗精儒學,以教學為生,其父在外祖父教育影響下,亦通讀儒家四書,並常閱讀佛學、道教經典書籍。1943年任法融7歲時入鄉塾讀書,1950年14歲時因家庭生計困難而廢學,在家習農事並從其慈母課讀儒家四書,身體漸成長,文化涵養亦漸增長。

2005年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至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十至十二屆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第二至四屆副主席,中國道教協會第七、八屆理事會會長,第九、十屆諮議委員會主席,陝西省道教協會第一至四屆理事會會長;三智書院名譽院長。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屆諮議委員會主席、三智書院名譽院長任法融道長!

任法融道長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文化學家、易學專家,講學於世界各地,為弘揚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做出巨大貢獻。任法融道長作為三智書院的名譽院長,曾多次來到三智書院講學授課。小編與您分享任道長的“道的智慧”一文。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屆諮議委員會主席、三智書院名譽院長任法融道長!

道的智慧

中華民族有史以來就有道、儒、釋三大文化體系,這三大文化體系對人類社會發展進步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唯獨道文化早,迄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常言道:“道文化胚胎於黃帝,集成於老子。老子降生於春秋時代,也就是中華民族文化最發達的時期。”在那時,老子講了《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八十一章,五千餘言。其中含藏著修、齊、治、平之道無所不備,但中心含義就是道與德。

歷代名流賢達,均有解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唯獨近世紀把老子講的道說是宇宙的本源及其運動法則。道是本體,而德是作用,道與德是分不開的體用關係。常言道:“德無道不立,道無德不載。”老子又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正說明道與德是不可分離的關係。道本無形,由德中體現,這種關係猶如電流與電器的關係一樣,電流是無形的,但是透過各種電器才能體現出電的功能。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屆諮議委員會主席、三智書院名譽院長任法融道長!

什麼是道?

道是宇宙的本體,也是宇宙的運動法則。道的屬性是“和”,這個和的理念,道、儒、釋、三家都有共同的認識。儒家認為,博如浩海,六經及四書之首的《易經》共有六十四卦,在乾為眾卦之首的象傳說:“保合太和,乃利貞”,意即:自然界的芸芸眾生,如永遠保持和的境界,才能長治久安。書中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意即:宇宙之間,大千世界(天地),森羅永珍,芸芸眾生,都得到和的環境,天清地寧而定位,萬物依此而生育。由此可見,儒家思想仍然崇尚道的屬性“和”。

再談釋家,釋家自進中國以來,佛藏文獻更加龐大,但屬於一個信佛者,無論是大法師,或者小沙彌,最後通稱為“和尚”。“和”在上邊已經講了是道的屬性,我們在這裡講“尚”,尚在這裡有兩層意思,一當崇尚講,二當高上說。意即:自然界陳列有千差萬別,盤結錯根,複雜萬端的事物,唯獨和的境界最高,用途最廣,自然而然在無形中讓事物無條件的崇尚,將這種理念故命名為“和尚”。由此可見,道、儒、釋三家說法不一,儀式各異,但殊途同歸。對道的屬性“和”認識都是相同的。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屆諮議委員會主席、三智書院名譽院長任法融道長!

任道長“道法自然”書法

以上說過道是宇宙的本源,道的運動法則是“自然無為”,這種意義用現代話講就是說自然界森羅永珍的芸芸眾生,各自本身都存在著各自的自然情理。故人們在對應事物時必須遵依事物各自的自然情理,不敢將自我的主觀、義氣、感情、私心強加於事物的自然情理之上。那麼人們處事的成功與否就在於此,若順應這事物的自然情理,就可成功,相反則失敗。因為道的屬性是“和”,老子說“天地相合(和),以降甘露”。

有云:“知和曰常”等都是闡明道的屬性是“和”自然界陰陽和則萬物生;人類和則天下太平,社會穩定;國家和百業興;家庭和家道昌盛;人身和五臟清涼,六腑調泰,百病不生,終其天年。故宇宙之間大千世界,森羅永珍,芸芸眾生,無一不在道的本體與自然無為的運動法則及和的屬性中生息。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屆諮議委員會主席、三智書院名譽院長任法融道長!

故常言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道即生,離道則亡。故儒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生天地萬物之後,道的本體法則屬性仍混溶於天地萬物之中,道與事物的關係如同水與波,水即波,波即水,水波一體。道即物,物即道,道物不二。這種理念在人類的心靈中紮根極深,影響極大故在為人處世中常言道:“道理”“道義”“道法”“道妙”“道路”皆源於老子講的這個“道”。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屆諮議委員會主席、三智書院名譽院長任法融道長!

如何運用“道”開啟人們的智慧

有智慧的人處事有方略,立身有準則,無有智慧的人處事盲無頭緒,立身慌亂不安。

道生天地萬物之後,道的本體及運動法則與和的屬性仍然混同於天地萬物之中;人是天地萬物中的一部分,由此可見人身中亦有道,道賦諸於人身為“性”。道有什麼功能及妙用人身亦有。上古羲皇以“河圖”之數將宇宙之情理依陰陽兩儀,進退、伸屈、消長、盈虛,將宇宙之間,大千世界,森羅永珍,芸芸眾生的運化之道包容無遺。再如神農、黃帝仍以自然界的陰陽變化之道,作《連山》與《歸藏》之易理而論自然之運度。繼之周老子降生,隨之講《道德經》普及人類,將宇宙之間的情理用道德二字概括無遺,人類尊稱為哲學之父。同時孔子臨世,作《四書》撰《六藝》規範人類,綱紀萬世,人稱師表。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屆諮議委員會主席、三智書院名譽院長任法融道長!

以上之先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智慧?他們都是遵循了大道自然無為的運動法則。與體悟了大道和的屬性所然。而常人為什麼處在愚昧昏迷中生息,故《道藏》經文中說:“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唯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以上一系列文字記載說明常人在處世中因七情逞狂,六慾肆虐;受、想、行、識、色、五蘊紛擾,喧賓奪主,侵佔靈臺,以致本性不能就位,而是處在昏迷中生息。失去了本性,脫離了大道所致。那麼用什麼方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故《道藏》中說:“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淨矣。”意即絕七情,斷六慾,也就是心滅性顯,返情歸性。這與孔儒講的“自誠明,謂之性”“率性之謂道”以及釋迦說的:“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顛倒,究竟涅槃”等都是指絕情去欲,返本歸根。以道的自然運動無為的法則,和的屬性方可增加智慧,發揮本性的功能和作用。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屆諮議委員會主席、三智書院名譽院長任法融道長!

任道長“紫氣東來”書法

這樣才是一個有良知良能的人,有智慧及有覺悟的人。如此方可立於不敗之地。下邊我們再講用道的運動法則觀察事物、認識事物,處理事物。道的運動法則是向反面發展,故老子在《道德經》第三十六章說:“將欲歙之(收斂),必固張之(放開)。將欲弱之,(懦弱)必固強之(旺盛)。將欲廢止(拋棄),必固興之(發達)。將欲奪之(掠奪),必固與之(給予)。”

這段話的釋義是這樣:“將欲歙之,必固張之。”“歙”,是合攏、收縮,“張”,是放開。如果將要收縮合攏,則首先要張開放大。“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如果將要削弱它,必須暫時壯大它;“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如果將要廢棄它,必須暫時興舉它;“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如果將要奪取它,必須在開始先給予它。

人在為人處世中要學會審時度勢,權衡利弊,變通時局,方可立於主動地位。故漢張良輔劉邦而創就艱難之業;蜀孔明能成決勝之功,蓋因有高尚的智慧,審時度勢之所然。總而言之,古今中外,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擁有大智慧的人。我們學習“道”,一定要學習“道”怎麼能夠開啟人的智慧,即轉識成智。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屆諮議委員會主席、三智書院名譽院長任法融道長!

羽化登真

任道長一路走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