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秋後問斬,為什麼犯人處決要選擇秋後

秋後問斬”一詞中的“秋後”一般是指秋、冬兩季。“問”在司法領域的本義是審訊,後來衍生出了“判處”的意思,而“問斬”就是指判處死刑。

文獻上還有“問絞”、“問徒”、“問遣”等一組詞,其中的“問”也都是指判決。從字面上看,“秋後問斬”就是指秋、冬兩個季節可以判處和執行死刑 。

秋後問斬,為什麼犯人處決要選擇秋後

從現有史料上看, 或是一種理想中的司法原則。我們已知的最早談及了這個問題的材料是《左傳》。《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傳》記載蔡聲子在與楚令尹子木對話時,就有“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恤民不倦,賞以春夏,刑以秋冬”的說法

這一段對話非常有名,它也是“楚才晉用”這個成語的出處。蔡聲子說秋冬行刑是“古之治民者”的規矩,這種說法未必可信,因為古人一般都有崇古傾向,很多人經常給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貼上一個古人如此為之的標籤,以使自己的觀點看起來更為可信。

秋後問斬,為什麼犯人處決要選擇秋後

此外,《十三經》中有一本專門介紹古代理想官制的叫《周禮》,它將理想的職官制度中的官位分為了天官、地官、春官(看清楚了,這一豎是豎下來的,寶蓋頭下面不是兩個“口”)、夏官、秋官和冬官六種,其中的“秋官”就是“掌邦禁”的“司寇”及其下僚們。

《周禮》是什麼時候的書,學術界上眾說紛紜,從認為作於戰國初的,到認為作於戰國末的,再到認為作於西漢初的,說法很多。這個時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司法習慣或司法觀念。或許它與古代的祭祀風俗有關,或許漸冷的天氣和飄零的落葉也確實會刺激出人對於死亡的通感。而到了戰國後期,這一觀念終於獲得了明確的理論上的依據。

秋後問斬,為什麼犯人處決要選擇秋後

極少會有時代會把春節所在的陰曆正月劃入可以行刑的時間裡面。這一點,即使不用陰陽五行學說去附會也很好理解,畢竟大過年的,誰願意去殺人嘛。除此以外,各種重要節日也經常被要求不許行刑。皇上、衙門老爺和劊子手也還都是想過個節的。

,漢初的司法風俗是“蕭何草律,季秋論囚,俱避立春之月”,後來將制度規範為“斷獄報重,常盡三冬之月”,到了東漢元和二年,行刑時間又改成了“冬初十月而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