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郭進拴最新原創散文《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郭進拴原創】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在我們老家鰲頭主要傳說著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日常閒暇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一些民間傳統的節日漸漸在人們的心目中變得無足輕重,除了多放幾天假能激起人們的興趣外,那些古老的民間習俗早已淡出了新新人類的視線

繫著濃濃端午風情的粽子不再稀缺,早已是日常餐桌的所見之物,而且花樣繁多,品種齊全。現在的孩子除了在理念上知道端午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划龍舟等習俗外,其他的一些地方習俗已是略知甚少,優越的生活條件使他們對這些傳統節日也沒什麼特別的期盼和渴望。記得我小時候,過完清明就開始掰著指頭盼端午,因為只有端午才能吃到一年中渴慕已久的粽子,只有端午才能戴上母親親手做的漂亮荷包。我們那時物質匱乏,生活單調,任何一個節日都會給貧窮落後的生活增添些許美好的印記,因此那時的孩子對每一個節日都會懷揣著一份渴望與期待,那是現在的孩子所無法理解和體會的,也是現在的孩子看來微不足道的物質所能達到的滿足,那是任何一個節日都能促進幸福指數飆升的時代。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在我老家鰲頭,每到端午母親都會提早到臨汝鎮集市上買來糯米,再把我們自家地裡種的豇豆、綠豆、紅小豆等從那些瓶瓶罐罐中找出來,加上一些大紅棗用清水侵泡1-2小時,然後把備好的幹葦葉泡洗乾淨用水煮了,等萬事俱備便開始動手包粽子,一個粽子用3-4片葦葉依次錯邊疊壓豎排,然後從中間折成三角凹形,把泡好的米和棗放到中間,包的時候米一定要摁結實,最後把粽葉用力把米包裹好,用絲線密密匝匝的把三角形的粽子纏好放到鍋裡煮。我和弟弟總會迫不及待的圍著母親探詢煮熟的時間,母親會一遍遍告訴我們耐心等著,等開鍋後二十分鐘就熟了,我們就會拿個小板凳坐在燒火的母親身邊嗅著鍋裡冒出的香氣,眼巴巴的瞅著,那神態不亞於虔誠的聖教徒,那垂涎三尺的樣子現在想想真是好笑,現在無論多麼美味的粽子也吃不出當年的感覺了。

我們老家鰲頭的風俗除了吃粽子外,還有看閨女、插艾葉、戴荷包等。先說一下端午看閨女的由來,農村有兩個最忙的時節就是麥收和秋收,端午節正好在麥收時節,八月十五正好是秋收時節,這兩個節日都是看閨女的好日子,從前的婆婆對兒媳婦嚴厲苛刻,媳婦過門後就在婆婆的管束和調教下唯唯諾諾、含辛茹苦的勞作,不敢有半點怨言,不然非打即罵,美其名曰“打到的媳婦,揉成的面”,不打不成器,丈夫由於受到封建禮教的管束,夫妻再恩愛也不敢替媳婦說話,媳婦在婆家飽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只能熬到自己成了婆婆才能翻身,所以就有俗話“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我們從古代戲曲《李二嫂改嫁》《小姑賢》和《孔雀東南飛》中就可以深刻的感悟到古時婆婆的刁鑽蠻橫,到了農忙季節媳婦更要起早貪黑,忍辱負重的勞作,因此孃家就特別擔心女兒在婆家的日子難捱,於是就有了藉著這兩個節日去看望閨女的風俗,雖然新中國成立後婦女能頂半邊天,媳婦們開始自強自立,婆婆們在新社會的影響下也不再為難媳婦,但是這個風俗卻依然一代代的延續了下來。每到端午我們最愛的小腳外婆就會帶著自己親手做的粽子和一些桃形的小麵食來我們家,因此這個節日總是裹挾著溫暖的情愫縈繞心間。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民諺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老百姓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家的門楣和門框的兩側插上艾枝,用以驅蚊辟邪。艾葉是一種野草,本身就是一種中藥,南方人常常用來做青菜糰子,我們北方人都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現在很火的艾灸就是利用艾葉的藥用價值診治各種疼痛,另外,用艾葉加紅糖煮雞蛋,水和雞蛋一起吃掉可以治療虛寒性出血及腹痛,記得我每次腹痛母親都會用這方子。

另外一個最受孩子們喜歡的風俗就是戴荷包,母親會用漂亮的花布頭、最好是那種做被和棉襖用的花緞子和花綢子的布頭,把艾葉包在裡面做成圓形、半圓形、橢圓形、方形、心形、蝴蝶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荷包,然後用五色的綵線綴上流蘇樣的穗頭,掛在我們胸前的扣子上用以辟邪去災保平安,我不僅喜歡荷包的漂亮外形,更喜歡艾葉那悠悠的香氣,每每小夥伴湊在一起都會比-比誰的荷包最漂亮,誰的最別緻,一直戴到陰曆六月份,等下大雨抱玉河裡漲水的時候扔到河中被水沖走,把一年的晦氣全部帶走,我們就會健康成長。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雖然現在我們老家鰲頭人還會在自己門上插艾,但穿著花枝招展的孩子卻很少再戴這些玩意了。兒時的那份濃濃端午情,悠悠艾葉香也只能深藏心底以供回味了。

輕盈的時間,消失在指尖隙縫裡,空留剎那間的模糊的背影,蔓朔了我佇立的張望的季節。

些許的悵惘,些許的蜜意,交織在淡藍日漸依稀可辨的紫陌。紛至沓來的是,荷韻的清涼,新麥的香甜,粽子的飄香。

如今,我們一家落戶到了平頂山新城區的湖光花園,我也老了,退休賦閒在家。一大早,我踏著深深淺淺的夢行,飄香四溢行歌,裹著碧綠的心事,永恆不變的五月的涉水的相逢,於端午節邂逅而牽念。滿嘴的香溢於唇齒相依,盈滿開來。不知不覺,我走進了不管是屈原的記憶,抑或是伍子胥悲壯的歷史,與此同時民間加以豐富而傳奇,些許期盼驅邪些許警示,無不共同燦爛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蘊含。期待中沐浴了,近幾年才剛成為法定的國家休息日。

告別了一月的梅弄,二月的鐵梗海棠含苞待放了,於是大團大團的櫻花迫不及待爛漫了三月。暮春的落紅,寂寞了四月,然而,一抹芳香,縈繞於煙波浩渺的白龜湖,徜徉在我的記憶深處,守望中滑入了夏的荷韻。在經年的十字路口,彷徨地張望,不忍心的回首,驀然。相識,相知,珍惜,內疚,參差不齊。忘不了飄香搖曳的約定,如是用永恆的遙遠跋涉生命的長河。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知道麼,我們不需要人生的跨季,就如你淺淺的來,淡淡的釋放五月的陽光,呼吸潮溼的乾燥空氣。漣漪了層層疊疊折射憂鬱的藍色,只是去懷想六月飛雪的疼痛,在疼痛中學會用藍色,挽留,彌補缺陷的完美。

其實,五月是溫馨的,隨手掬得的陽光,如你的心情漾漫,穿過了歲月的枝搖葉蔓,倒映守望的繁華,情親的牽掛,解讀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蘊涵。

於是,五月也是浪漫,即使暖和的風,風的背後也篆刻了溫柔的背影,拂拭著你容顏的滄桑。別忘了,只是讓我們別忘了,曾經的美麗,曾經的那些牽手的相約,點點滴滴稀稀疏疏的日子。依然,一分悸動,心跳的聲音需要我們去聆聽,知道麼?心瓣的律動,如詩的平仄,傾瀉在笨拙的指尖,與你收拾。

我們,也許知道,五月初五丈量不了了你我的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知道,用心走過的五月,一直記錄著你我的生命每一撇,每一捺,不管,你在我夢裡,還是在夢外,同樣值得我們回味。

或許如此,嘴角揚起的笑容,會閱讀滄桑的相濡以沫;果真如此,眼角晶瑩的淚珠,不僅僅是疼痛,更,抑或是幸福的抒寫,相約的美麗。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郭進拴|難忘老家鰲頭的端午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