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日本養老】日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規定、企業經營方法等方面做法研究

【日本養老】日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規定、企業經營方法等方面做法研究

日本從養老保險制度的規定、企業經營方法等方面的做法,或許可以提供我們參考。

我們進入高齡化社會後,養老產業被認為擁有龐大商機,但近年的實際狀況卻不如預期。

同是高齡社會的日本,養老產業從2000年「養老(介護)保險制度」頒佈後開始蓬勃發展。其重點制度之一是期許民營企業投入後能提升照護品質,並提供使用者多元的服務選擇。日本養老是國家介入較多的產業,看似安定成長,但每逢3年一次政策修改時,業者還是必須承擔不少經營風險。

面對日本都未解的養老產業化難題,筆者分享在日本養老企業中參與管理的經驗,從養老保險制度的規定、企業經營方法等方面,提供我們開拓市場的參考。

公共福祉與營利間的拉扯──養老保險制度

養老產業與其他商業模式最大的不同在於,這個市場會受到國家保險制度的影響。在服務價格制定方面,日本養老企業須遵循政府公佈的養老服務單價(介護報酬單價),使用者負擔1~3成,國家負擔7~9成。對業者而言,由國家支付費用是穩定的收入來源,但由政府主導的養老服務單價,除了增加營收的不確定性外,還有就算提升服務品質,業者也無法自訂價格的問題。

養老保險制度也規定了設施內的人員配置和底薪。為了增加照服工作對一般人的吸引力,修法時多會提升照服員的薪資,但也導致業界雖然缺人手,卻未必負擔得起員工薪水的窘境。一些養老機構為了提升營收,不得不節約人事費用,這也和原本的法規用意矛盾。

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為了獲取利益,偏重收取服務單價較高的重症老人,並聘請最低人數的員工,結果導致照服員工時過長的現象。可以看出,日本這樣的策略雖然整體維持了養老的公共福祉性質,卻也造成企業營收的天花板。儘管加入民營企業,依然無法啟動市場機制。

面對政府規定,民間企業如何開拓養老市場?

養老市場是少數成長型產業,對企業轉型和事業版圖擴張尤其有魅力。2000年後上市企業也紛紛投入養老事業。在這裡,我簡單介紹一下養老代表企業的發展背景和現狀。

日本的養老產業龍頭就屬「日醫學館」(ニチイ學館)。日醫學館於1968年從醫療事務派遣和人才教育起家,背景即屬於醫療養老相關領域,1999年公司股票上市隔年,隨即跟上政府的養老保險制度,收購其他中小企業後,擴充套件至今經營約1,400所養老機構。日醫學館除了養老事業以外,還同時發展醫療、教育、保育等多元事業,進而開拓中國的養老市場。除了提供養老保險內的服務,也經營養老教材出版、自創成人紙尿布品牌、高齡者網路社群經營、甚至療養犬販售等周邊事業。在人才培育方面,開設養老國考教室,學員取得國家資格後,提供公司養老機構的就業機會。單純計算養老產業部門的話,2020年度的銷售額為1,537億日幣。

第二大企業是「損保照護」(SOMPOケア)。母公司SOMPO是日本知名的大型保險企業,子公司併購其他大型養老企業後,一躍成為產業的第二大代表。為了解決人才募集的問題,經營層提出讓保險業母公司的員工調往養老子公司的方案。這背景來自日本的終身僱用制。日本企業招募正職員工時一律採取「總合職」,簽訂無期僱用契約,但必須接受公司的任意調動。近年銀行保險業面對數位化,需要縮減人力,經營層為了不裁員而採取此策略。然而保險業在日本原屬菁英工作,養老則給人辛苦、不愉快的傳統印象,因此2019年公告時,曾掀起「保險業4,000人調動至養老部門,是不是變相裁員」的爭論。2020年損保照護的銷售額為1,342億日幣。

第三大養老企業是倍樂生照護,以通訊教育的經驗為基底,發展養老人員培育。2000年擴充套件養老設施經營,直到第8年營收才由虧轉盈,經營過程可說十分艱辛,但對於受到少子化衝擊的教育產業來說,挑戰新興高齡市場是無可避免的選擇。

其他同樣面對人口減少而急於轉型的建築業、房地產業,在政府調降養老關聯建築的稅金下,也紛紛加入高齡住宅和養老院經營。而除了直接提供養老保險規定內服務專案的企業外,也有間接涉入的大型企業。如餐飲業也面臨市場飽和問題,因此居酒屋和連鎖餐廳紛紛與養老設施合作,提供養老院的機能食品,或與居家照護合作,開啟高齡者的飲食宅配事業等等。

官方與民間協調,是養老產業的成敗關鍵

由於市場機制受到國家政策影響,日本企業的對應方式為多角化經營、分散風險並維持企業本身的特色,進行差別化競爭。如餐飲業背景的機構提供美味餐點、警備業起家的機構特別強化安全設施等等。此外,平行發展養老保險外的周邊事業,更是獲利關鍵。

我們養老保險和民營化的規定才剛起步,在此分享日本政策與企業運營的關係,提供我們官方與民間參考。期望我們在制定政策時,能順利將產官學結合,設計出適合我們的高齡社會制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