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三國時期,交阯和廣州究竟是啥關係?答案或許藏在孫權身上!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三國志·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計程車燮傳中,一連出現交阯、交州、廣州等一系列地名,著實讓人眼花繚亂。其實交阯(趾)一詞,從出現至今,其指代關係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從而讓後人張冠李戴,亂用一通。

交阯,最早在《墨子·節用》等古籍出現,是一個民族風俗詞,是古代北方中原人對南方蠻人的特徵描繪;其後是一個地理區域詞,是指南方蠻人所居住的中原以南的區域範圍;最後是一個行政單位詞,是指漢武帝在越南北部所設立三郡之一交趾郡的行政區劃。交阯,作地理名詞時,從區域詞變成單位詞,指代範圍逐步縮小。

三國時期,交阯和廣州究竟是啥關係?答案或許藏在孫權身上!

原因如下。

其一,“交阯”與“廣州”關係。

廣,作為地理名稱時,即是今廣州市的簡稱,也是今廣東省或廣西省的簡稱(其中廣西省簡稱“廣”時,只限於“兩廣”(廣東和廣西))。廣的本義是靠近山崖而做成的房子,就有“厓”、“岸”、“邊”的意思。廣州之名開始於東吳黃武五年(226年),孫權將原交州分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四郡,新設定廣州,因交州治原在廣信縣,故廣州的“廣”取自廣信的“廣”字來作新州之名。

《三國志•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記載:(孫)

權以交阯縣遠,乃分合浦以北為廣州,呂岱為刺史;交阯以南為交州,戴良為刺史

。故廣州,“廣”是單字名,“州”是兩漢三國的建制名稱。為此,初置時及以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廣州是一個區域名,而不是一個城市名,是從“交州”析分出來,轄境涵蓋今兩廣的大部分地區。

三國時期,交阯和廣州究竟是啥關係?答案或許藏在孫權身上!

其二,交趾郡。

交趾郡,是秦朝南海郡尉趙佗於公元前208年滅安陽王國後,在原安陽王國領地上設定兩郡之一(另一郡為九真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後,在今越南境內設定三郡之一(另兩郡為九真郡、日南郡)。《漢書•志·卷二十八·地理志第八》:

交趾郡,武帝元鼎六年開,屬交州……縣十:羸,有羞官。安定,苟屚,麋泠,都尉治。曲易,此帶,稽徐,西於,龍編,朱覯

交趾郡,西漢時治所在羸婁縣(今越南河內市西北),轄境相當今越南北部地區;東漢時移治龍編縣(今越南河北省仙遊東),轄境縮小,限於紅河三角洲一帶。其三,交趾刺史部的治所變遷。漢武帝滅南越國後,置日南、九真、交趾、桂林、蒼梧、南海、合浦七郡。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初置部刺史,巡察郡國,設定交趾刺史部,統領包括交趾在內的七郡及珠涯、儋耳兩郡(元封元年(前110年)攻今海南島後設),共九郡。

三國時期,交阯和廣州究竟是啥關係?答案或許藏在孫權身上!

交趾刺史部設立初,刺史部所在地臨時設在交趾郡的郡治贏婁縣,同年遷到蒼梧郡廣信縣。西晉王範著《交廣春秋》記載:

交州治贏婁縣,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移治蒼梧郡廣信縣

。交趾刺史部所在地初放在交趾郡內,易產生西漢武帝時期嶺南一帶的重心是在邊緣的交趾郡而非腹地的蒼梧郡的疑問。交趾刺史部的治所初設在交趾郡,是基於當時交趾郡的人口眾多,遠高於交趾刺史部督察所統轄其它各郡;同年交趾刺史部治所由交趾郡遷往蒼梧郡,是因為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地處荒遠且道路艱難,最初的幾任刺史很少前往督察,導致三郡部吏恣意妄為,貪贓枉法。另外,蒼梧郡廣信縣地處嶺南地區的腹心,是嶺南重要的交通樞紐,是嶺南與中原地區的聯絡中心。

交趾一詞,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指代,但指代變化都是因為南方文明進化的一個過程:從最初優越的適合農業發展的地理環境,至中原先進的符合農業進步的工具傳入技術。

筆者按:指代,就是指示,代表;用抽象概念代替具體事物。交趾,在不同時期代表不同的事物,乃至地名,背後都遵循一條不變的規律,即南方,特別是嶺南地區文明進化的過程。正所謂:滄海桑田。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