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大美水城 文明聊城”徵文展示】郭志灝:小葫蘆大福祿

小葫蘆大福祿

文/郭志灝

【“大美水城 文明聊城”徵文展示】郭志灝:小葫蘆大福祿

(作者供圖)

在秋雨綿綿的國慶假日,我們全家來到了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路莊村——中國葫蘆第一村。

細雨中的葫蘆園寧靜而蕭索。葫蘆藤下是沒腳深的雨水,而葫蘆藤上卻別有一番景緻:片片枯黃的葉子在秋風秋雨中瑟瑟發抖,有些葉子已然凋零,散落在水裡;許多沒有收穫的葫蘆,披著綠色的外衣,大小不一,姿態各異,他們精神抖擻地掛滿整個葫蘆藤。它們不懼風雨,堅韌不拔的精神讓我不由得想起勇敢的金剛葫蘆娃。

路莊儼然一個葫蘆大市場,村道兩側售賣葫蘆的商店林林總總,裡面的葫蘆千姿百態,各種各樣。有的葫蘆圓圓的、胖胖的,像個可愛的胖娃娃;有的打著自然的麻花辮,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的葫蘆上部又細又長,下部綴著圓圓的球,店裡的叔叔說那叫“油錘葫蘆”;有的葫蘆足足有一米高,真是龐大的葫蘆娃娃,有的葫蘆呢,小的如一粒花生,真可謂是袖珍葫蘆。葫蘆不分大小,每一個葫蘆頭上都帶著一截葫蘆藤,叔叔說那叫“龍鬚”,是吉祥如意的象徵,沒有了“龍鬚”,這葫蘆就失去了藝術價值。

葫蘆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先把選好的葫蘆颳去最外層的皮,再洗乾淨,最後晾乾,這是最基本的葫蘆加工程式。讓人瞠目結舌的還是對葫蘆的精雕細琢。

烙畫葫蘆藝術又稱燙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最常見的葫蘆加工形式。叔叔阿姨們用專用的筆在葫蘆上烙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如“喜鵲報春”、“金雞報曉”、“牛氣沖天”……各種豐富多彩的民間故事、歷史人物、神話傳說等等在小小的葫蘆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除了烙畫葫蘆,雕刻葫蘆更讓人喜愛。叔叔阿姨們用專用刻刀,在葫蘆表面刻刻畫畫,小葫蘆需要雕刻大半天,大的需要六七天,或者更長時間。一副副立體感的畫面呈現在我們面前,用手摸上去,一個故事,一些人物就觸動著我們的心靈。

談到葫蘆雕刻,這裡還流傳著一個傳奇故事。相傳古代有一個擅長繪畫和雕刻的宮廷藝人王和尚,年事已高,告老還鄉,回到現在的老家聊城,因當時這一代盛產葫蘆,於是王和尚便在葫蘆上雕刻出精美的圖案,用來蓄養自己喜愛的蟈蟈,後來,當地人紛紛仿效,葫蘆雕刻便由此傳開來。

烙畫葫蘆、雕刻葫蘆、彩畫葫蘆……都是路莊人民勤奮和智慧的象徵。路莊人民把小葫蘆做成了大事業,各地客商在這裡雲集,把葫蘆和福祿一起帶到祖國的四面八方。

小葫蘆是路莊人民的寶葫蘆,它讓路莊人發家致富,也為我們聊城文旅事業貢獻了力量,小葫蘆帶來大福祿!

【“大美水城 文明聊城”徵文展示】郭志灝:小葫蘆大福祿

【作者簡介】郭志灝,聊城市實驗中學七年級二班學生,熱愛讀書,喜歡旅遊,喜愛小動物。做一名勵志少年,心懷夢想,擁抱陽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