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幾縷清風繞月影 一籠煙雨伴人生

幾縷清風繞月影 一籠煙雨伴人生

幾縷清風繞月影,一籠煙雨伴人生。——讀胡煙《讀畫記—中國古代文人生活圖鑑》

《讀畫記—中國古代文人生活圖鑑》是作家胡煙今年夏天出版的散文集,合上書,腦海裡依然是“幾縷清風繞月影,一籠煙雨伴人生”的清淡世界。

沈周三夜、走近張岱的夢境、冬心寫竹、夜訪菖蒲君、在黃州尋找蘇東坡……這是一個活生生的文人世界,讓我們生出無限的嚮往,也讓我們的內心得以安放。

書中收錄的文章是胡煙以人物為主線的文人畫系列散文。文中所關注的文人畫家群體,他們學養甚深,卻並沒有遵循主流思想,為自己在官場和名利場謀取一席之地,大多成為了社會的邊緣人。

他們至真至純,卻不得不接受時代賜予的孤寂和苦難。所幸,他們沒有囿於個人境遇,而是將困頓作為跳板,向生命的終極價值發出叩問。在此途中,衍生出筆墨之美。

幾縷清風繞月影 一籠煙雨伴人生

幾縷清風繞月影 一籠煙雨伴人生

胡煙是一個對美很敏感的人,她將這種敏感投注於對中國畫的解讀和寫作。她帶著自己的靈魂走進了中國古代文人畫裡和骨子裡。

她寫古代文人畫家的生活,同時也有自己豐富細膩的生活體驗,沾著溼漉漉的水珠,鮮嫩如初夏的蓮子。

這是一本讓人覺得很美的書,無論是文字還是故事,如春風拂面,讓人不由得心中柔軟起來,沉醉其中。

作者的文字無疑是美的,安安靜靜地,如溫潤的玉。

胡煙雖然在向我們陳述古代文人的畫和生活,卻絲毫不掉書袋,也沒有端著的姿態,柔和,靜篤,把有趣的故事娓娓道來,一氣呵成。

讀完整本書,仍戀戀不捨,不願走出來。

《沈周三夜》裡寫道,1487年,沈周與自己的女婿史永齡徹夜長談,興之所至,揮毫完成《雨意圖》,畫下那一個雨夜的情景。

畫中有茅屋,內坐兩人,山澗從他們身旁流過,匯成一池春水。屋外有近處的樹、石,遠處的山林,都沁潤在茫茫水霧裡。沈周在畫上題詩“雨中作畫借溼潤,燈下寫詩消夜長。

”雨夜、茅屋、山林、水霧、長談的兩人,乃至整幅畫卷,作者微妙的情緒,周身都瀰漫著美的氣息,令人心動。

中國古代文人在文字和畫之中,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一幅幅筆墨,也是文人內心深處無法言說的隱喻和心意。

現在,似乎越來越多的人更關注畫作的拍賣行情,價值幾何,而真正願意透過書畫走近作者的內心,讀懂書畫中情愫的人卻是鳳毛麟角。

胡煙是和他們心意相通的人,把一顆明明白白的心坦陳在我們面前。一幅幅古代文人畫卷,也是一種美的人生和宇宙。

畫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透著波光粼粼的美。讓我們這種門外漢也得以窺見和感知古代文人的生活之美和幽微細膩的心思。

胡煙帶著我們走進張岱一重又一重的夢境。“春時,四壁下皆山蘭,檻前芍藥半畝”“新雨過,收葉上荷珠煮酒”“月光潑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

這些清新鮮亮的句子,都是極美的,讓人心裡暫時忘卻俗世的羈絆,只想沉醉在這無邊的風月裡。

幾縷清風繞月影 一籠煙雨伴人生

幾縷清風繞月影 一籠煙雨伴人生

這本書裡的人物多少是帶著“痴”的。他們痴迷於自己的一方天地,沉浸、專注於自己的喜好,心如朗月,清澈透明。

明代張岱在《湖心亭看雪》裡曾寫過這樣一個故事。崇禎五年十二月,作者住在西湖邊,大雪連綿下了很多天,湖中沒有人,甚至連鳥都沒有。

夜晚,他獨自撐著一葉小舟,前往湖心亭看雪。天光湖色一片白皚皚,世界如此寂靜。

然而到了湖心亭上,他發現居然還有兩個人鋪著氈子,相對而坐。他們看到作者,也很欣喜,想不到還有他這樣和自己有相同心境的人。

他們拉著作者一同飲酒,作者在喝了三大杯後才與他們告別。下船時,就連船伕也要喃喃地說:“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書中的沈周、張岱、唐寅、冬心、戴進、蘇東坡,包括夜訪菖蒲君的作者胡煙骨子裡皆是帶著一份“痴”的,他們敏感又深情。

他們性情真、品行高,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和藝術世界裡,把世俗的繁華旖旎和光怪陸離拋在身後。

他們遊離於廣袤的時間和空間之外,腳踏實地地從事著自己喜歡的事,安心於“小我”的世界。

比如,揚州八怪之首冬心先生60多歲開始學習畫竹。他家房子附近種植的竹子,有千株萬株之多。

他以此為師,時常對著這些有靈氣的竹子,做祈禱,祈禱畫竹子的靈感,可以稱得上是“竹痴”。

明代畫家陳洪綬愛花是出了名的,他在杭州居住時,每天破曉必定出門,唯恐錯過清晨牽牛花開放最美的時刻,“為看牽牛花,攝衣行露水。

但恐日光出,憔悴便不美”,是一個出了名的“花痴”,忙於花事,卻也風雅。

幾縷清風繞月影 一籠煙雨伴人生

幾縷清風繞月影 一籠煙雨伴人生

文人畫和他們的生活並不是甜美的,如夏日的蓮子,清新中帶著微微的苦澀。這種苦澀的背後,是慎重,是清醒,是生命的質地。

“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侶白石。”菖蒲不沾塵土,有清水和石頭便可生存,像隱跡山林的高士。

這是菖蒲的品格,也是書中文人的寫照。這樣的文人大多心性高潔,不善於長袖善舞、察言觀色,終究也學不會周旋和圓滑。

因此,在官場中舉步維艱,屢遭貶謫,自然生活困苦,有的甚至食不果腹。

縱然他們或生不逢時,或命運不公,或日子貧困,他們卻也能抓住生活中細碎的歡愉,把日子過得瀟灑倜儻。

然而,筆墨從不說謊,心思一落到宣紙上,那種孤寂、淒涼的氣息撲面而來。明代畫家陳老蓮其人,可以說是一直在走黴運。

他筆下的男子簪花圖,細節考究,美則美矣,卻也讓人想落淚。用心觀察,畫中簪花的男人多是不得志的,卻把內心的不平消化成了一種自在和風華。

人生得失無窮事,化作男人頭上一枝花。再看冬心先生,他的一生大半在坎坷中度過,晚年寓居揚州,賣書畫以自足,像菖蒲一樣,過著餐風飲露的生活。

看盡世間的滄桑,卻絲毫不沾染世俗之氣,通透的心境讓人難以望其項背。

仔細想來,冬心筆下的菖蒲君,無一不是他自己的影子,孤高、爛漫、清寂,安於淡泊,不染纖塵。

作者胡煙曾說“讀畫,看著一顆心明明白白袒露在你面前,不由得你不動容。那是氣息的相通。

有時想,他們,該是那個時空的我,代我置身空山遠水,代我呼吸著江面上明淨的風煙。代我作命運的掙扎,代我暢懷,代我孤寂,代我超然,代我保持著全然的天真。

這些,如果不寫下來,那我的敏感又要向何處去安放?”

我們常說,靈魂相似的人總會遇見。胡煙和他們在書畫的世界裡不期而遇,一樣的至真至純,一樣的心思清澈,成為了隔空知己。

《讀畫記》一書帶著我們穿越時間和空間,徜徉在古代文人的畫卷和生活中,讓我們對生命中的風雅和本真心動不已。

END

幾縷清風繞月影 一籠煙雨伴人生

圖片 | 摘自網路     編輯 | 金手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