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如何理解制造業背景下的產業網際網路?

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主要支柱是製造行業,在製造業向數字化方向轉型過程中,產業體系為其提供有力支撐,有益於建設出人、機、物三位一體的網路平臺,全面促進製造業和資訊科技之間有機結合,有效提高製造業數字化、資訊化以及網路化的發展程序。本文從當前製造業發展環境出發,對平臺+產業體系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進展與現狀進行了分析。

如何理解制造業背景下的產業網際網路?

(文字資料來源於專業平臺)

01

當前製造業發展環境

(一)協同化發展

現階段“產業體系”這一概念得到製造業界廣泛認可和實際運用,以網際網路為基礎開展的分佈協同化發展環境應運而生,製造業整體發展模式從序列異構逐步向協同化發生轉變,可有效減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研發時間和成本投入,藉助於創新驅動力使製造業當前發展模式更加具有個性化。

(二)智慧化生產

“平臺+”直接面向企業、生產、材料、員工等多項製造要素,藉助建設精確、實時的資訊採集系統對線管資料開展分析,達成生產閉環控制體制,進而使製造資源可以精準配置,全面提升製造生產工作中的精細、靈活、柔性程度,讓企業生產工程中具備智慧化的重要特點。

(三)延展性服務

製造企業藉助於“平臺+”產業體系,可以實現對生產產品生命週期全過程實施檢測,並且還能夠對使用者進行遠端指導,提供執行維護、故障分析等增值型別的服務,同時還能夠和金融行業達成跨行業合作,依據產品特性開發出融資租賃等相關業務,使得當前製造業服務質量以及服務範疇都得到很大拓展。

製造業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案例

如何理解制造業背景下的產業網際網路?

02

“平臺+”產業體系與企業數字化

轉型過程階段

傳統生產製造型企業向數字化企業轉型,要實現生產一體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主要有以下

六個方

面的“

一體化

”。

首先是裝置裝置的一體化

,即聯合生產裝置,以及配套的各類環保、能源裝置,必須具備一體化的關聯性。生產中控大廳中管控的裝置除了主產品產線裝置外,還有輔料裝置,以及很多的風、水、電、氣等生產準備裝置。

實際上,想要完全協調一致配套地實現生產過程聯合裝置的密切吻合,必須把各個生產線單元裝置整合成一個系統,建立一個大型的中央控制室。

第二個是網路物聯一體化

。從總部到各個分工廠,從控制層面到安全層、到影片監控層、到管理層都是相互牽制關聯的。而它們從功能上看各自又是獨自系統,網路必須各自獨立。

第三個是資訊系統一體化。

各個資訊系統之間流程和資料是相互關聯的,各個不同的應用系統的資料有著密切的先後關聯關係,需要整合與協同處理。

第四個是資料關聯一體化。

企業經營過程中各個環節必須消除資料孤島、打破資料屏障,比如化驗室品質管理系統LIMS、計量過磅統計管理等各個資料的異構通訊和整合關聯,實現統一資料共享平臺。

第五個是管理流程一體化。

從工廠的生產排程集中管控中心管理流程,到以能源和裝置產能計劃為中心的MES系統,以及生產資源計劃為中心的ERP經營管控系統,管理流程在不同維度,它的流程是不一樣的,需要統籌兼併的協同作業。

第六個是平臺共享的一體化。

不管是企業經營管理平臺、行政辦公管理平臺,還是生產控制平臺、安防監控管理平臺,各個平臺上的各應用系統之間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關係,中控管理需要共享並靈活切換。

03

“平臺+”產業體系的數字化

兩大基礎要素

產業體系的平臺化轉型中,數字化、智慧化體系有兩個基礎的要素:

第一個是主資料與監管體系的統一

,如果這個沒有統一,那麼之前說的統一平臺之類都很難實現。

第二個是流程和智慧化技術的統一。

在建立企業的時候,要敢於打破現有傳統觀念。這裡就會涉及到創新性作業流程以及智慧化技術的顛覆性應用,是否從原來的輸入、輸出、活動、物件、客戶、價值、資源和風控這八大流程要素框架中脫胎換骨出來,設計出適應數字化運轉的公司經營模式。

總之,在產業體系的平臺化運作轉型過程中,企業要擁抱數字化,就要將觀念、體系、流程全部以數字經濟的思維模式加以改變。基於這樣的一個構架,從企業基礎裝置和作業流程上來說,有三大資料互動核心是關鍵:數字化的整合設計工具、數字化的移交平臺工具、數字化工廠的標準規範。

04

轉型進展及現狀分析

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數字化轉型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能夠將生產生活方式實現貫通並實現“交易平臺+產業數字化”的產業網際網路,成為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能否實現的基石。但大家對於產業網際網路的認識還存在很多迷霧,實踐上還存在不少誤區。

基於網際網路發展的平臺公司,被有的人分為“C端業務”、“B端業務”,前者被視為消費網際網路,後者被視為產業網際網路。而廣義上的“產業網際網路”,則是面向生產者、消費者等使用者,透過在社交、體驗、消費、流通、交易、生產等各個環節的網路滲透從而達到最佳化資源配置、加速敏捷供應、提高消費體驗,最終將生產方式(技術構成+組織方式+管理模式+服務模式)與生活方式(消費模式+社交模式+消費體驗)全面貫通的產業形態。

產業網際網路本質上是產業組織創新,中間層是資本運作、技術架構和商業模式,基底則是產業開放創新生態圈。產業網際網路作為數智科技條件下的產業組織者,依賴於多創新主體的協同推進機制。

當前,大量產業網際網路還處於探索階段,迫切需要重識產業網際網路技術的邏輯、資本的邏輯、商業的邏輯、產業的邏輯、生態的邏輯,以便更好地服務數字化轉型與產業組織創新。

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底盤強大的行業+網際網路,並藉助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才能成為新一輪業態創新與產業變革的引領者,不是單純地搞改變生產方式的區域網、封閉的工業4。0,也不是單純地進行生產方式的智慧化升級改造,而是在消費反向決定生產的基礎上,再造新型產業組織方式。

在此背景下,大量介於生產與消費、工業與商業、行業與行業之間的平臺型企業湧現,打破了以往賣方與買方、上游與下游、供應與消費的關係,甚至成為新型產業組織者、商業生態建設者、開放創新生態建設者等。

這其中,很多產品(服務)不再是單純的產品(服務),有的是新場景、有的是智慧終端、有的是社交生態等;

很多產品(服務)的交易關係從F2B2C轉化為B2B、B2C、F2C、F2B,銷售渠道越來越短、銷售客單越來越批次、供應越來越敏捷,甚至出現了使用者深度參與生產的前道環節等;而很多產品(服務)的生產過程與消費過程有機結合在了一起,起到了一定的產業組織作用。

產業網際網路的核心價值是超越時空侷限、鎖定技術門檻、重塑產品形態、穿透商業疆域、走出企業邊界、跨越產業界限,其頂層設計是站在產業組織的高度上,根植產業開放創新生態圈,在“交易平臺+產業數字化+供應鏈金融”的中介軟體下把產業重新做一遍。

覺得精彩,記得關注“

未來標杆實驗室

05

“平臺+”產業體系建設成果

在政府、研究單位、院校以及製造企業等多方面共同協作下,我國當前“平臺+”產業體系在建設中取得良好成果,具體如下。

(一)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愈發完善。

平均裝置連線數已經超過69萬,工業協議相容數目超過125個,並且工業模型數量已成功突破1110個大關。且平臺應用已延伸到機械、化工、鋼煉等30多種行業之中。平臺安全性具有良好保障。我國現階段已經建設出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產業企業三方面聯動,已經全方位制定出網際網路安全檢測處理體系。

(二)資訊體系更加健全。

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擁有狀態感應、實時分析、有效決策、準確執行等閉環體系,以保證資料能夠自由流動為前提,促進物料、資本以及人才等相關資源的全面改善。

(三)融合技術應用層面不斷深入。

當下量化融合標準體系得以最佳化,至今共計頒佈5條國家級標準和1條國際化標準。其次,兩化融合制度貫標得以不斷進行,引導企業數已超出15萬家,使企業能夠進行兩化融合自我評斷工作。

最後,試點示範專案持續增加。至目前為止,共計遴選出184個製造業和網際網路技術之間結合發展、138個服務式製造、301個智慧化製造試點示範專案,提高經濟社會創新水準以及完善產業結構。

未來藉助政策支援,最佳化頂層設計,致力於平臺建設,全面發展“平臺+”產業體系,深入融合運用、加強資料深度賦能,建設產業體系,使製造企業之間達成發展共識,在製造業進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具有關鍵意義。為我國向製造強國發展過程中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