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詩詞丨辛棄疾最詩意的宋詞,寫了2個老人3個小孩,盡顯田園美好生活

辛棄疾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出生於北宋將亡之際,從小就受愛國思想影響,立志收復失地,報效祖國,但當時南宋朝廷投降派佔據上風,他曾被削職,閒居在家。辛棄疾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所以他對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對於農民的勞動,他曾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就是說,人生在世,應該勤勞;而從事耕種,更應是人生的第一需要。所以,他不但把自己的新居稱為“稼軒”,而且還用“稼軒”這兩個字做自己的別號。

他罷官後,一直過著閒居的生活。附近的農民都知道他做過大官,開始關係比較疏遠,但經過交往,看到他平易近人,逐漸關係越來越密切了。在“稼軒”附近,有一座簡陋的茅屋,那裡住著吳老漢一家。因為是鄰居,所以辛棄疾與這位吳老漢認識得最早。每次外出散步,辛棄疾經過吳老漢家門時,有時就進去歇歇腳,聊上幾句天。

六月的一天,辛棄疾在原野上騎馬跑了一陣,感到有些疲乏,便牽著馬慢慢地往家走。猛抬頭,只見吳老漢那座低矮茅屋前面,一株枇杷樹已經結出累累果實,在陽光下閃著金黃色的光。此時,吳老漢正興致勃勃地摘著熟透了的枇杷。辛棄疾剛要打招呼,吳老漢已經看到了他,便招手說:“來我老漢家坐一會兒吧,嚐嚐剛摘下的新果子。”辛棄疾感到一陣歡喜,便把馬拴在一棵樹上,走進吳老漢家的小園子。兩人飲酒嘗果,自得其樂,辛棄疾喜愛吳老漢一家的淳厚朴實,乘著酒興,便作了這首《清平樂·村居》,以表示感謝。

詩詞丨辛棄疾最詩意的宋詞,寫了2個老人3個小孩,盡顯田園美好生活

荷花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ǎo)?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wú)賴,溪頭臥剝蓮蓬。

① 清平樂:詞牌名,雙調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② 吳音:吳地方言。

③ 媼:對老婦的敬稱。

④ 亡賴:這裡指小孩頑皮、淘氣。亡,通“無”。

譯文:

草屋的茅簷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翠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是誰家的公婆父老?

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裡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雖只46字,卻宛然一幅農家生活畫卷一般,為我們展示了背景廣闊的閤家歡的景象,令人賞心悅目。

上片詞人先描寫的是,一間低小茅屋坐落在草色青青的溪頭,茅屋前邊,小溪潺潺流過,水邊碧草青青。這二句寫出村居的特色,也設定了人物活動的環境背景。接下來,詞人按長幼之序描述了人物的活動。只聽到從中傳出一些悅耳動聽的軟媚的吳音,並且好像在相互逗樂,於是忍不住伸頭朝裡一望,原來在低小的茅簷下,滿頭銀絲的老兩口,一邊喝酒,一邊用地道的吳地方言互相打趣逗樂,表白親暱與喜愛之情。“醉裡”能吐真言,又用濃重的鄉音,足以說明他們“相媚好”的真摯與淳樸。“醉裡”一句,非常傳神。也很容易激起人們對翁媼神態語言的想象。“白髮誰家翁媼?”看去像是明知故問,實則是一種讚歎式的交待,點明“相媚好”者的身份、特徵。原來,他們就是村居中的長者,普通的農家夫婦,他們已經滿頭白髮了,卻依然相敬相愛,並且是那麼悠閒自得,足見其晚年是多麼幸福。

詩詞丨辛棄疾最詩意的宋詞,寫了2個老人3個小孩,盡顯田園美好生活

荷花

下片敘寫了他們家三個男孩兒的活動。大孩兒在溪東頭的地裡為豆子鋤草,可見他已是家庭的主要勞力了。二孩兒在家門邊的空地上編織著養雞的竹籠子,從事的是較輕的手工勞動,一個“正”字反映了他的聚集會神、一絲不苟。最小的那個呢?也被詞人找著了,他正躺在溪邊上採摘蓮子,剝著蓮蓬玩呢,小孩子最淘氣,也最惹人喜愛。三個孩子都在幹著力所能及的農活,表現了新一代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也反映了他們對上一代的疼愛,他們已經能夠承擔所有的家庭勞動了,可以讓父母安度晚年了。至此,讀者也會明白白髮翁媼之所以能有酒醉、相媚好,無憂無慮、悠然而處的原因了。在敘寫小兒的活動時,詞人連用了兩個詞“最喜”“亡賴”,表明他在無憂無慮的兒童身上感受到的天真童趣,和他作為一個成年人回看這種童年生活時的羨慕和喜愛。

整首詞也顯得自然流暢,一氣呵成,非常嚴謹。這裡,寫三個兒子用字也極平易,皆為民間口語,純然一股鄉土氣息。縱觀全詞,可以看出,它反映了民間風俗的淳樸、農村社會的安定與家庭的祥和,流露了辛棄疾對村居生活的豔羨和寄身田園的愜意,寄寓了詞人希冀國家統一、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望。

收藏

點贊

齊添,

評論

轉發

一致。

感謝「關注」,雅俗共賞。

古文丨老師對學生的責任是什麼?韓愈《師說》告訴你!全文翻譯+拼音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