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門楣上的文化瑰寶,中建·國望府裡的府門銅藝

古人言“宅以門戶為冠帶”,準確的表達了國人對宅門的重視。歷史綿綿相傳,數千年來中國形成了特有的宅門文化,宅門符號將文字無法表達的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門象徵著主人的地位和資望,抱鼓石、匾額、壁燈相傳至今,只有中國人才會有這樣的門文化。

在中建·國望府,門裡是庭院,門外是山河,傳統內斂文化之家,門裡門外都是故事,一開一合,啟用著家裡的溫馨與在外的牽掛。

門楣上的文化瑰寶,中建·國望府裡的府門銅藝

匾額——古建築的靈魂

有院必有門,有門必有匾,匾可謂是中式建築之眼,素有“門楣上的家國”之稱。匾額文化發源於中國,從春秋戰國開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被譽為“中國家徽”, 是家族門面象徵,更是身份等級的印記。集文學、書法、雕刻、裝飾藝術於一體,大至宮殿,小至家宅,有御筆親題,亦有文人揮毫,將理想與追求濃縮於門匾之中。

中建·國望府定製匾額,將居者的情懷與理想融入其中,凝聚了中華民族思想藝術的精華,延續一個家族的精神。

“瞻雲”—— 瞻雲就日,原指賢明的君主恩澤施及尤民,後多比喻得近天子。瞻,亦有仰慕以及抬頭看之意,藉以表達於天賦貴脈所在,對望河山,看盡往來舒捲閒雲。

“凝瑞”—— 凝結祥瑞之氣,瑞氣常聚,文脈淵源深厚,氣清景明,來自古代的華美、祝福和清正之氣,以及當代匠人的雕琢,呈現一幅江山畫卷和山水靈秀的人居福地。

“含章”—— 含,藏也。章,美。有美德而不顯耀,懷才華而不顯露。張衡《西京賦》“麒麟朱鳥,龍興含章”。含蓄地處事,保持美好的德行,“胸懷才華而不顯耀”的內斂。

“璟萃”——聚攏圍合,出類拔萃,是以造園之精華,建築之精華。萬物空淨,天人合一的居住環境和哲學思想,中式建築的大成之作。

門楣上的文化瑰寶,中建·國望府裡的府門銅藝

抱鼓石——宅門文化的家族榮耀

抱鼓石展示給世人的不僅是千年“禮制”文化和富貴門第的傳承,也透過吉祥紋飾展示建築內在的人文精神。如今隨著中華文化的復興,抱鼓石靜靜守立私家宅門前,以沉穩的姿態,彰顯居者的尊貴氣韻。

中建·國望府院門兩側,抱鼓雙立,下為方,上為圓,與建築達到一種和諧與互補,契合天圓地方的傳統文化精髓,體現出中國人注重與天地環境和諧統一的審美心性。以主力合院為例,上面雕刻的是喜鵲和牡丹的圖案,兩隻喜鵲即雙喜臨門,牡丹以華貴著稱,花容端妍,喜鵲和牡丹一起寓意喜上眉梢、和睦團圓。

門楣上的文化瑰寶,中建·國望府裡的府門銅藝

壁燈——映照千年風骨

“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 宅門前掛一盞明燈,不僅可以照明,還彰顯家宅富貴。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建都洛陽,統一天下後,為慶賀功業,在宮廷裡張燈結綵、大擺宴席,盞盞宮燈,各呈豔姿,“宮燈”之名由此而來。

未至家,先見燈,門前的壁燈象徵著家的溫暖和安全。中建·國望府院門前壁燈,以宮燈為創作靈感,攜帶濃厚的中式文化底蘊,適當簡化線腳,高度設定與人的視線相適應,金屬與光的相融,流露出個性的藝術美感,簡約隨性,營造典雅禪意的東方意境。

門楣上的文化瑰寶,中建·國望府裡的府門銅藝

銅藝——鏨刻中國雅器

古代宮廷專屬的金屬鏨刻技藝,起源於商周、興盛於漢唐、明清達到了頂峰,以皇家鏨刻技藝最為精湛。鏨刻技藝是利用金、銀、銅等金屬材料的延展性興盛起來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這種技術至今已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鏨刻工藝的操作,是在設計好器形和圖案後,按照一定的工藝流程,以特製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金屬板上加工出千變萬化的浮雕狀圖案。

中建·國望府院門由當今金屬鍛鏨技藝第一人、北京一級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宮廷造辦處傳統金屬鍛鏨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孟德仁大師親自操刀設計。中建·國望府每一扇院門的花紋都是專屬定製,獨享尊貴,這在其他專案並不多見,比如:花開富貴和萬字紋,寓意為“花開富貴萬年春”;龍鱗圖案代表巨龍騰飛。

門楣上的文化瑰寶,中建·國望府裡的府門銅藝

一扇門就是一部古書,記載了院落裡的人生過往,一推一開皆有歲月靜好的韻味。

中建·國望府,匠心築造建築面積約690㎡明星合院,建築面積約520㎡主力合院,建築面積約250-310㎡疊拼,恭請雅鑑。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北宮路與園博大道交叉口南行300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