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學用飽和度

色彩飽和度,一向是我們後期調色的世紀大難題。因為它實在太難控制了!飽和度高了,畫面顯得辣眼;低了,容易失真!

學用飽和度

學用飽和度

要是色彩飽和度控制得好,能增加畫面色彩的表現力,使畫面更有感染力。就比如這張照片中的色彩飽和度濃淡相宜。

學用飽和度

你想攻克這一難題嗎?那麼今天,Anki就和大家深入瞭解色彩飽和度,讓大家清楚瞭解飽和度在實際調色中的使用!

飽和度是什麼?

如果你不理解飽和度,可以先對比看看這2張濃淡不同的照片,你感覺到了什麼呢?

學用飽和度

學用飽和度

左圖©AnRan0420

2張圖片同樣以藍紫色調為主,左圖色彩更為濃重,表現出傍晚的浪漫和愜意。右圖中色彩顯得清淡,給人治癒、舒適的感覺。

那麼簡單來說,

飽和度就是透過改變畫面色彩的鮮豔程度,給人們營造出視覺上的不同感受

-高飽和度色彩-

高飽和色彩色彩濃郁,給人張揚、活潑、溫暖的感覺,更加吸引眼球。

但要是色彩飽和度過高,色彩過於濃豔就會使眼睛感到疲勞,照片缺少質感,顯得不耐看。

學用飽和度

-低飽和度色彩-

低飽和度色彩則給人安靜、理性、深沉的感覺,更容易打造出逼格滿滿的畫面。可是,飽和度降低到極致,畫面就變成了黑白,影響色彩真實地表現。

學用飽和度

©一佳one

如何使用飽和度

高、低飽和度各有優缺點,那麼我們在日常創作中應該如何選擇高、低飽和度呢?

「什麼時候降低飽和?」

其實平時的創作中,很多攝影師喜歡把畫面處理成飽和度偏低。偏低飽和度的畫面在某些場景中會給人高階感。比如在拍攝建築題材或者是生活小場景的時候。

學用飽和度

學用飽和度

©AnRan0420

在拍攝紀實人文題材時,低飽和度會讓畫面呈現出樸素淡雅味道,甚至有的像70、80年代的膠片感。

學用飽和度

例如這張照片拍攝舞臺的一角,後期把它處理成低飽和的效果,淺綠色的椅子、粉紅色的牆壁和遠處淺紅色的幕布,這些低飽和的色塊組合,讓人腦海浮現出《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相似感。

學用飽和度

@陸連宇

要是把這張照片處理為高飽和度的話,畫面整體給人一種糖水片的油膩感。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使用高飽和色彩呢?

學用飽和度

「什麼時候提高飽和?」

當遇到一些色彩比較豐富的場景時,我們可以增加飽和度強化場景的顏色,濃烈的色彩也能夠給圖片增加滿滿的正能量。

學用飽和度

@陸連宇

另外,當畫面中顏色單一時,增強唯一一種顏色的飽和度能夠讓畫面的視覺效果變得更好,吸引觀看者的注意力。

學用飽和度

學用飽和度

@陸連宇

而在下面這張火龍照片中,適當地提高飽和度,加重畫面主體的色彩,從而增強火龍給觀者最直接的視覺衝擊力。

學用飽和度

@陸連宇

「飽和度和自然飽和度的使用」

那麼在實際的後期調色中,調整色彩的鮮豔程度分為「飽和度」和「自然飽和度」2個選項。可是很多朋友卻傻傻分不清。

在功能上,它們都可以使畫面變得鮮豔或變灰。但「自然飽和度」有一條邊界。當我們使用自然飽和度提高色彩鮮豔程度時,只要色彩達到限值,即使還有增鮮的空間,畫面也不會變得過於濃烈,所以它也被稱為“智慧飽和度”,適用於人像照片。

學用飽和度

原圖

學用飽和度

自然飽和度+100

學用飽和度

飽和度+100

反觀,「飽和度」顯得有些“肆無忌憚”,提高參數會使色彩更為濃豔。有時候,也方便我們一步到位處理色彩飽和度。

很多攝影師在調整飽和度時,常會先

降低飽和度,再增加自然飽和度

,這樣既可以保證色彩不溢位,也能使色彩過渡自然,畫面變得飽滿豔麗。

學用飽和度

©stocktoon

飽和度的審美

很多攝影師在攝影的前期更多地使用高飽和,到了中期常糾結如何選擇高、低飽和,再慢慢地清晰瞭解自己的偏向。

有這樣的改變,是因為我們在攝影觀念和審美上的某些變化。當然,攝影本身是充滿主觀的,對於照片的呈現效果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讓我們追隨內心,一起創造出你心中最美的照片吧。

學用飽和度

©farahmubbina

看完文章,你還糾結如何選擇高、低飽和度嗎?

其實,飽和度的調整其實不難。我們可以根據畫面主體和想要表達的情緒來調整色彩飽和度,或者多嘗試多對比,也許會有另一番收穫。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記得給我

點贊

和【

在看

】喲,或分享給更多喜歡手機攝影的朋友~ 我們下期見,拜拜~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