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李白首次離開故鄉,連用5個地名,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

我們熟知的唐朝大詩人李白,從小就愛寫詩作賦。他少年時隱居大匡山讀書,直到24歲時,才第一次離開故鄉四川,踏上遠遊的征途。對李白來說,第一次遠離家鄉的心情是怎樣的?在他寫的《峨眉山月歌》中,我們也許能找到答案。

李白首次離開故鄉,連用5個地名,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

很多人讀這首詩時,會驚喜的發現,裡面竟然一口氣提到了5個地名,這在唐朝那麼多詩歌絕句中是非常罕見,甚至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就像馬致遠曾在《天淨沙·秋思》裡,用一連串的景物名詞塑造出意象,然後營造出特定的意境。

而李白也用了類似的手法,將碎片式的“峨眉”、“平羌”、“清溪”、“三峽”和“渝州”這5個地點名詞連線起來,再加上“入”、“發”、“下”等動詞,最後拼接成一幅美麗的蜀江行旅圖,行文之間一氣呵成,讀起來也朗朗上口。

李白首次離開故鄉,連用5個地名,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

你可以說這是一首風景詩,它主要寫的景物是秋天裡的峨眉山月,而為什麼月亮只是“半輪”,也是為了營造出一種優美寧靜的意境罷。在詩中,詩人寫到了“山月”,也寫到了月“影”,足以見得他當時是在夜裡出行。直到第三句“夜發清溪向三峽”,就非常明白地告訴我們他行船的時間和地點,當他從清溪出發駛向三峽,也就離家鄉越來越遠了。

詩歌的最後一句,抒發了詩人依依惜別的“思君”之情。隨著小船越飄越遠,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思念,也越來越濃。詩人看到月亮,就會想起自己故鄉的友人,而今見不到友人,就只能對著月亮寄託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了。

李白首次離開故鄉,連用5個地名,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

世人將這首《峨眉山月歌》視為千古絕唱,是因為在這短短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個字裡,就將詩人的行船體驗和“思君”之情體現得淋漓盡致,“峨眉山月”看似只提到了一次,但其實全詩處處都離不開月這一有著象徵意義的意象。

最後,你也許會問,能讓李白這麼捨不得的故鄉友人,究竟是誰呢?據史料來看,這首詩是李白在24歲時所作。當時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離開家鄉,準備四處遊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他在詩中提到的“月”,就是他最想去找的人,蜀中才子吳指南。

李白首次離開故鄉,連用5個地名,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

在李白年輕時,經常約吳指南一起遊山玩水,兩人還曾結下生死之交。但在李白離開四川的第二年,他在洞庭湖划著小船時,得知了一個不好的訊息,當年和他一起離開家鄉的好朋友吳指南突然去世了。為此事,李白傷心了很久,據說因為他當時哭得太悲痛,連路人聽了也會難過得流淚。由此看來,李白和吳指南之間的感情真的很深,難怪會讓李白那麼依依不捨。

李白首次離開故鄉,連用5個地名,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

古往今來,有那麼多寫風景詩和抒情詩的詩人,他們也許才華橫溢,但極少有人像李白這樣,隨性而書,也能寫得自然有趣,韻味十足,在詩中連用5個地點都能讓人覺得不著痕跡,精妙絕倫,這大概就是李白大詩人的魅力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