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一兒餓亡,另一兒餓極大罵父親杜甫,杜甫默默寫下一詩,無限心酸

人們常常會把李白和杜甫拿來做比較。作為唐朝最出名的兩大詩人,一般人對李白的印象都是瀟灑浪漫的“詩仙”,而杜甫的形象卻總是眉頭緊鎖、憂國憂民的“詩聖”,並且大家往往會覺得杜甫比李白年紀大一些,這可能與他們倆寫詩的風格有關。

一兒餓亡,另一兒餓極大罵父親杜甫,杜甫默默寫下一詩,無限心酸

實際上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而杜甫出生於公元712年,按照年紀算,杜甫在李白麵前妥妥是一枚小弟。只是李白的性格比杜甫豁達一些,他留下的名篇《俠客行》、《將進酒》之類大多都是透著“狂”勁兒,但杜甫沒有李白那樣的心境。

實際上,任何人套到杜甫的遭遇裡面,恐怕都很難保持樂觀。少年時期的杜甫家境很好,生活優裕,這讓他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時期。杜甫7歲就能寫詩,而且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薰陶,他的作品引得當時的名流前輩崔尚、魏啟心、李邕、王翰都慕名而來。

一兒餓亡,另一兒餓極大罵父親杜甫,杜甫默默寫下一詩,無限心酸

杜甫顯然被視作神童,但他參加科舉因為種種原因都沒能考上,只能改變路線,走權貴的門路,但也都沒結果,從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開始,杜甫就一直“困居長安”,755年才做了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負責看管庫裡的兵器,每天檢查、上鎖。

這個職位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但杜甫為了活下去,不得不硬著頭皮做。他已經不是輕狂少年,而是是娶了妻、生了子的中年人了。就在同一年的11月,杜甫回家看妻兒,一進門就聽到悲哭的聲音,原來他的小兒子餓死了;也就在這個月,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

一兒餓亡,另一兒餓極大罵父親杜甫,杜甫默默寫下一詩,無限心酸

杜甫一家人也受到波及,顛沛流離,生活艱難。後來杜甫到了四川建成“杜甫草堂”,從公元764年開始,杜甫就給人做幕府小官,家裡還日子還是難過,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杜甫的大兒子有一回餓極了,就大罵大嚷著要吃飯,身為父親的杜甫感到無限心酸,默默寫下了一首《百憂集行》: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一兒餓亡,另一兒餓極大罵父親杜甫,杜甫默默寫下一詩,無限心酸

杜甫追憶了自己少年時期,他15歲的時候心性還是比較頑劣,身強體健,每天玩鬧;看著梨子、棗子熟了,每天都爬到樹上去摘著吃;如今一轉眼他都50歲了,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坐著、躺著的時候多,站著行走的時候少。

在外面工作的杜甫要裝出一副笑臉,但其實他心裡想到這些年的經歷,真的非常苦悶。一回家就看到家徒四壁,老妻和他都是一臉愁容,因為溫飽問題就解決不了,兒子竟然忘了父子之禮,衝著他大吼大叫,嚷嚷著要吃飯。

一兒餓亡,另一兒餓極大罵父親杜甫,杜甫默默寫下一詩,無限心酸

對比少年時期的意氣風發,這時候的杜甫完全就是個被生活壓垮了的中年人。很多人都只知道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但這首詩其實比《茅屋》更加悲情,杜甫的身份不再是大詩人,面對兒子,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當時杜甫心裡的複雜程度,又有誰能理解呢?

相關文章

頂部